从“功利追逐”走向“价值引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感想_第1页
从“功利追逐”走向“价值引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感想_第2页
从“功利追逐”走向“价值引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感想_第3页
从“功利追逐”走向“价值引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感想_第4页
从“功利追逐”走向“价值引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感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从“功利追逐”走向“价值引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感想 从“功利追逐”走向“价值引领” 作者 / 屠玲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210034) “我们感觉不到老师的伟大,他们为了升学率,不断逼我们,要么是补课,要么是布置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说是为了我们好,其实有时我们生病了他们都不知道,就知道我们没交作业,原来他们关注我们只是为了升学率,这不是关心。”这是 2016 年 4 月 9 日,江苏省南通市启东汇龙中学学生江成博在学校国旗下演讲的一段内容,虽然言辞过激 、有失偏颇,但却值得我们反省:现实中,“功利追逐”的教学 以训练、测试为手段,以分数为目的 并不少见。 “价值引领”的教学,则是以熏染、生活为途径,以素养提升、人格健全为旨归的教学。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来解读学科知识的内涵,我们从学科中汲取的除了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外,还有价值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是“鱼”,2 / 7 方法性知识是“渔”,价值性知识则是“纲”。纲举目张,道理再明显不过。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4生活与哲学第三框内容,这一框题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强调,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当前的江苏高考模式下,政治课时减少和教学进度加快的矛盾普遍存在,于是,教学这一框内容时,有的教师就考点讲考点,留给学生的只是模糊的印象;有的教师认为本框中心思想太空洞,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没必要当成一节完整的课去讲授,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取向都是错误的。事实上,高中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本课的落脚点,更是生活与哲学全书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教学中,应针对高中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明确生活的意义,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为此,我考虑再三,最终选取了学生身边活生生的素材 南京村官石磊的工作经历作为本课教学的突破口 3 / 7 2016 年 11 月底,刚刚参加了党的十八大,时任南京市栖霞区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栖霞街道副主任的石磊同志应邀来到我校,为全体师生作了一个生动精彩的十八大精神专 题辅导报告。石磊 xx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通过江苏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选聘,成为了栖霞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主要介绍了十八大会议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需要领会和把握的重点。当时,很多听报告的学生都觉得石磊真了不起,还有学生对他从一个栖霞区的普通村官成功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并与国家领导人进行对话的经历非常好奇。借助这一背景,我开始了本框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再次梳理,我发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围绕这个主题,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 价值。( 2)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其中,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这两点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第三点强调的则是主观条件。把握了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逻辑结构,我开始放手让学生搜集素材,同时要求他们结合教材找出石磊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收集他们所崇拜的偶像的资料。很4 / 7 快,学生找到了央视新闻频道对石磊事迹进行报道的视频从“清华学子”到“芝麻村官”,还有柒周刊与石磊的对话文章,蒙在石磊身上的“神秘面纱” 渐渐揭开。原来,石磊一开始并没想过自己会当一名村官,一次机缘让他投身到了农村广袤的土地,但是“偶然”的背后一定包含着“必然”:“清华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甚至比专业知识的影响更大,最普遍的一种清华精神就是勇于奉献”;“因为顶着名校的光环,所以我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我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所以我对自己说,要比别人干得更好,压力是压不垮我的”;“农村是一个很基层、很底层,同时又很复杂的一个地方,它跟学 校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去农村好好经历一番,以后肯定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字里行间,无一不让学生感受到他的质朴和真诚。学生在这个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真切地认识到,要想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更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自然而然地,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就这样,该课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在学生自5 / 7 己的探究过程中水到渠成,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只是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所进行的价值引领。周国平说“做人和教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政治教学,就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人生意义、明晰人性真谛,会学习、会做事,会生存、会生活,能智慧地处理各种问题,坦然地面对竞争压力,主动地迎接社会挑战。 通过本课教学,我切实地感受到,我们的政治教学应该实现五大转变: 第一,从“追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向“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成功学中有 这样一句名言:“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态。”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说:“我们无法选择学生,但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师不应当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的发展,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向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前行。 第二,从“急功近利,忙赶进度”向“完整授受,筑牢基础”转变。即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开快车、不6 / 7 赶进度。那种师生一齐跳进“题海”,一轮又一轮地“复习 模考矫正”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完整、系统、有 序的学科授受,势必造成“夹生饭”。学生不看书,孤零零地背、默所谓的重点,头脑中的学科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筑成网络,怎能演绎出知识规律与法则?又何谈掌握学科真谛?在考试面前,又怎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第三,从“注重知识,关注学会”向“注重能力,关注会学”转变。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自然就不在意知识习得的过程、路径、方法,就只会一味地灌输。煮了“夹生饭”,就再从学生的“容器”里挖出来“炒冷饭”。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考试过后很容易就把知识“还”给了教师,而且会造成他们对知识的厌倦甚至仇恨。 第四,从“封闭的课堂”向“开放的课堂”转变。我们的政治课堂应由书本向大自然拓展,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由学校向家庭、社会拓展,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超越应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大范围、更高目标的学习境域。 第五,从“追逐功利”向“价值引领”转变。在功利思想的支配下,我们的学生从学科中得到的东西实在少得可7 / 7 怜,“学科能力”也被异化为“学科解题能力”。事实上,“学科能力”应是一种全能力,它包括认知力、理解力、操作力、执行力、观察力、判断力、分析力、思考力、表达力、应变力、调整力、 发现力、综合力、想象力等,当然最高位的应是创造力。“价值引领”,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