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主问题”的设计原则 从一个“半”字谈起_第1页
例谈“主问题”的设计原则 从一个“半”字谈起_第2页
例谈“主问题”的设计原则 从一个“半”字谈起_第3页
例谈“主问题”的设计原则 从一个“半”字谈起_第4页
例谈“主问题”的设计原则 从一个“半”字谈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例谈“主问题”的设计原则 从一个“半”字谈起 例谈“主问题”的设计原则 从一个“半”字谈起 陈剑峰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226004) 摘要:“主问题”是课文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其提出的切入点非常有讲究。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实践中,可从“半”字入手,让学生找“半”字,思考“半”字的含义,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成为全课讨论的“主问题”,并产生问题链,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发展性原则、概括性原则和层次 性原则。 关键词:“主问题”设计原则发展性概括性层次性 问题,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元素,是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本的推进器,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载体。问题有真伪、主次和高下三种“境界”。其中,所谓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 “主问题”设计恰当,有利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有利于开展基于学生“学”的教学活动,从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2 / 5 孔乙己一文是初中语文各种版本教材的必 选经典篇目。如何才能把名家名篇教出“亮点”?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运用新课程理念创新“主问题”设计。“主问题”的切入点非常有讲究。我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实践中,从“半”字入手,让学生找“半”字,思考“半”字的含义,进而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成为全课讨论的“主问题”,并产生问题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课例回放:让学生品“半”字 师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但是细心的读者又发现,孔乙 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请同学们认真品读原文,思索有哪些与“半”字有关的内容。 生他说话让人“半懂不懂”。每当来到酒店时,他总是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话。当别人取笑他偷书时,他却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紧接着就是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话。他用这些半懂不懂的话,一方面是为了搪塞别人,应付那种使自己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是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经书上圣人所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其中很有卖弄之意,使人读了深感他的迂腐不堪、麻木不仁、自欺欺人。 生 我补充一点。当孩子们再向他要茴香豆吃时,他却3 / 5 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仍然是说“之乎者也”等内容,这进一步反映出了他对自己卑下的地位和陈腐的知识毫无认识,同时也表现了他三句话不离本行的迂腐性格。 师很好。这是孔乙己的“言语之半”。 生他做事“半途而废”。“他身材很高大”,又“写得一笔好字”,这些本应该是他维持生计的有利条件,但是他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把体力劳动看作是最低下可耻的事,因而从来没有想过既然不能中举,何不凭借自己的双手挣碗饭吃,就是替别人抄书一类的工作,他也坚持不了几天,到最后“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师这就是他的“做事之半”。不好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替人家抄书还偷偷摸摸。 生书下注解里告诉我们:他的姓名让人“半懂不懂”。(教学论文 )他的姓名来源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他作为在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却连一个像样的、好听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是个有姓无名的人。作者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他的名字,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 师这是他的“姓名之半”,极含讽刺意味。 生书中第 4 小节有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含义极为深刻。“站4 / 5 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受“长衫顾客”的待遇,跟“短衣帮”一样,都处在社会的最下层,过着饥不择食的生活;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这又说明他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而又不能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是一个从“长衫顾客”中被挤出来的人,跟“短衣帮”不同。但他不肯脱掉长衫和“短衣帮”为伍,因为这件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有 了这件长衫,他似乎在精神上还可以得到些安慰。这样,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肯甘居下层从事劳动,挣碗饭吃,只好硬装斯文,死要面子,从而沦落成了一个畸形的“多余的人”。 师你找得很好。他的身份 半“短衣”半“长衫”。这是他的“地位之半”。他的外貌的独特性,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性。 生他的品行“半好半坏”。孔乙己好吃懒做,替人家抄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甚至偶然做一些偷窃的事。这是他品行坏的一面。但他品行也有好的一面:他热心地教小伙计识字,尽管小伙计瞧不起他。他不但不恼恨反而显得很惋惜的样子,因 为他从内心里真诚地希望小伙计将来能当掌柜。这说明他内心有善良的一面。 师这说的是他的“品行之半”。 生还有,他的身体“半残不全”。他第一次到酒店喝酒,身材高大,虽然营养不良,但四肢健全。而他最后一次5 / 5 到咸亨酒店时,“我”这个小伙计在柜台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须站起来才看得见。原来他是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是用手“走”过来的。“身体之半”说明:科举制度在毒害了他的灵魂的同时,也毒害了他的肉体。 师对。这是“身体之半”。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