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 》(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 》(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 》(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 》(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 (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甫、峨冠”等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微雕技艺。能力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说明物体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探究法。2品析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堂导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豋仙。苏东坡当年游赤壁作前后赤壁赋成一时佳话。今天,我借助明代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一枚小小的核雕小舟,重温那山高月小、清风徐来的美景良辰。 【教学过程】1. 检查预习:(1)检查文言文的生字词:罔(wn) 膝(x) 褶(zh) 髻(j)篆(zhun) 八分有(yu) 诎右臂支船(q)戌(x)(2)折小纸船贴上人物写上对联和题字同学间展示评比。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幻灯片)3.赏读课文:(1)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详细描绘了核舟上的哪五个人?明确:东坡、黄庭坚、佛印、两个舟子。(2)文章结构: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2段-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6段):总结全文,表现赞叹之情。(3)辨明说明顺序。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船舱船头船尾船背)(4)雕像人物赏析: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左手抚鲁直背”,与之“共阅一手卷”,苏东坡指点江山于画图中,好朋友同舟共济;黄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奇景共商,书画同读;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竖左膝”,“挂念珠”,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5)细节描写: “卷底衣褶”衣服的绉纹都可见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历历数也”。由此更显示了王叔远的技艺的卓越不凡。5.作者花那么大的篇幅向我们介绍这只雕刻精美的核舟有什么目的?明确:反映古代艺人技艺的奇巧灵怪。6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核舟记,不禁会为古人的精湛微雕技艺赞叹不已,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令人赞叹的巧夺天工的工艺精品,让我们用自己的笔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描述一下。【板书】核舟记 魏学洢 船顶船头船舱船尾技艺高超 空间顺序 详写【作业】1背诵默写24段。2翻译全文。【反思】我曾经发现过一枚核舟,可惜最后与之失之交臂,否则以之导入会达到非常好的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