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元朝的特性 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 元朝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近十几年来,国内(主要指大陆)史学界在蒙元史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贡献出两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断代史著作,即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人民出版社 ,1986)和周良霄、顾菊英合著元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以及一些专题著作和大量的学术论文。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就在于学者可以不断选择问题、变换视角,见仁见智,对其进行不重叠的考察。本文打算将近年读书所得,结合元朝的特性这一主线,就若干问题稍陈管见。题 目较大,而个人学识浅薄,本不当率尔操觚,其中浅陋愚妄之处,尚望学界师友垂谅。 一 从征服王朝论谈起 建国以来的历史研究,在很长时期内存在着将历史简单化的倾向。以对各北方民族所建立王朝(以下简称北族王朝)的研究为例,学者多以马克思的著名论断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1 为指导,重点强调各北族王朝学习、吸收汉文化以及民族融合、建立各族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一面,而忽视各族文化冲突、抵制、双向影响以及民族政策不平等的一面。实际上,后一面的问题十分重要,在元 朝的表现尤为人2 / 12 所共见。近十几年来,蒙元史学者已对这方面作出大量研究,从而在事实上予上述总体偏差以不小的纠正。 然而,只有从理论上对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作出类型划分,特别是从文化差异(主要是与汉文化的差异)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才会对这些王朝(包括元朝)的特性、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复杂性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并无能力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只是想提到一种外国学者早已提出、运用而我们却长期回避、排斥的理论模式 征服王朝论。 征服王朝论是德裔学者魏特夫于本世纪前半期提出的。他在中国社会史:辽一书(与中国学者 冯家升合著)的导言中认为: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按其统治民族进入内地的不同方式 , 可 划 分 为 两 类 。 第 一 类 为 渗 透 王 朝 ( Dynasties of Infiltration),以十六国、北魏为代表;第二类为征服王朝( Dynasties of Conquest),辽、金、元、清均属其列。各北族王朝与汉地的文化关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同化( Assimilation),而是双向性质的涵化( Acculturation)。它们对汉文化诸因子,并非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能够进行主动的选择。具体而言,它们对汉文化的态度也有程度上的 差别。征服王朝较倾向于抵制,而渗透王朝较倾向于吸收。在诸征服王朝中,又由于从前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差异,辽、元较倾向于抵制,而金、清较倾向于吸收。 2这一看法问世以后,在西方以至3 / 12 日本、港台学术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引起若干争论。但在新中国的学术研究中,它却一直受到冷遇,研究者多小心地避开这一论题,即使偶尔提及,也都是作为反面观点,斥之为别有用心、居心叵测。今天看来,我们的上述态度似有重新检讨的必要。 我们冷遇和批判征服王朝论的理由,主要是认为魏氏这一理论强调历史上北方民族与中原汉 族的对立、冲突,有挑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民族关系的嫌疑。这种从现实出发的义愤或许有其理由,但学术研究毕竟不应该过多地受感情左右。魏氏究竟出于何种目的、是否是在纯学术背景下提出他的理论,姑置不谈。我们所关心的,是他的理论对我们的研究是否有启发和借鉴价值。我认为,尽管魏氏征服王朝论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待商榷,但大体而言,还是值得参考的 ,特别是他对各北族王朝划分类型的努力应予肯定。固然征服王朝 的征服二字比较刺眼,但如果仅将它理解为一些北方民族进入中原时的方式和曾经(!)存在的状态,似乎尚无大误。承认历史 上一度存在过北方民族对汉族的征服状态,与今天将它们共同看待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不矛盾。不应该为现实曲解历史。台湾学者萧启庆在评论大陆蒙元史研究状况时说:蒙古人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是其征服及统治中原江南的结果,而不是先存事实。 3此语实为平实通达之论。 假如将征服王朝论当作学人一家之言,承认其启发和借鉴4 / 12 价值,我们就可以平心静气地来讨论它的得失。如细加分析,魏氏的一些观点亦有扦格难通之处。在划分类型时,他似乎过分强调了各统治民族进入中原过程、方式的重要性,而将该民族南下前的经济生活状态只 置于从属地位。即使就南下的过程、方式而言,魏氏将北魏作为渗透王朝的代表,而将辽当作征服王朝之一,恐怕也有问题。北魏建立者拓跋鲜卑由大漠以北迁至阴山南麓,还可以说是较和平的渗透过程,而当道武帝南下伐后燕时,亲勒六军四十余万,南出马邑,逾于句注,旌旗络绎二千余里,鼓行而前,民屋皆震 4 ,克晋阳,出井陉,下信都,破中山,从而初步确立在中原的统治,其实也不妨说是一次成功的征服,只不过直接对手不是汉族政权而已。契丹族在建立辽朝时与拓跋鲜卑相似,是一个已经长期附塞的民族。辽并未真正征服汉地, 所占汉地一隅 燕云十六州只是因帮助后晋取代后唐而得到的酬劳。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下攻灭后晋,一度控制中原,但却未能稳定局势,最终慨叹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 5 ,狼狈北归,征服并未实现。终辽一代,国家统治重心一直没有像北魏、金、元、清那样移入汉族农业区 6 ,因此它的征服意义实在可以说并不明显。魏特夫提出征服王朝论虽有新意,但将辽代当作征服王朝典型加以研究,似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那么哪一个北族王朝可以看作最典型的征服王5 / 12 朝呢?这个王朝魏特夫也已注意到了,那就是他用来与辽并称的元 朝。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能够就此进行深入阐述。甚至对征服王朝的概念,他也没有作出十分清晰的界定。按照魏氏有关叙述以及其余外国学者的继续发挥,我觉得以下三个条件对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典型征服王朝可能是很重要的。首先,其统治民族在征服汉地以前,应是一个经济生活与汉族农业社会判然迥异的、比较纯粹的草原游牧民族。第二,该民族在征服汉地以前,应当已对漠北草原实施了相当有效的统治,建立了强大的草原游牧帝国。第三,该民族充分实现了对汉地的征服,尽可能大部分、乃至全部占有了汉族聚居地区。当然在广义上征服王朝也可以仅具备上述一到两个条件,但我认为只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称为最典型的征服王朝 。 在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中,只有元朝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蒙古族最初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迁至蒙古高原中部偏东的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地区,以畜牧、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直到成吉思汗建国和南下伐金时为止,几乎看不到任何蒙古人从事农业经营的材料。甚至在建国近二十年、基本平定中原以后,还有贵族提出将汉族农业区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7 的主张。元朝的前身 大蒙古国立国漠北半个世纪,实施了分封制、怯薛制、千户百户制等一 系列游牧国家的政治制度,对漠北草原控制的强化程度超出以前任何一6 / 12 个北方民族。而这样一个游牧帝国最终又完成了统一全中国的任务,建立了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8 的大一统王朝。从这些方面看,元朝作为征服王朝的研究价值,实在是要大大高于辽代。而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朝代、乃至北魏、辽、金、清等北族王朝的关键之处。从这一角度来考察蒙元历史,可能会对元朝的特性认识得更加清楚。我在本文首先提到征服王朝论,是认为这一理论对我们了解元朝的特性有所裨益,应予重新评价。而对征服二字,仅仅理解为历史 上曾经存在过的一种状态,并无意特别强调。得鱼忘筌,是所愿也。 二 大蒙古国的特色及历史影响 1206 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被蒙古贵族拥戴为大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建立。此后历经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代大汗,直到 1260 年忽必烈即位于汉地为止,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在蒙元史上被称为大蒙古国时期。狭义的元朝概念,专指从忽必烈即位到 1368 年元亡为止的历史;而广义的元朝概念,也包括了大蒙古国这一阶段。在这段时间里,蒙古贵族四出征伐,所向披靡,建立了横跨欧亚,亘古未有的庞大帝国。大蒙古国半个世纪的统治,对蒙元历史、漠北草原历史、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与前代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相比,大蒙古国具有其特殊之处。在前代的同类政权当中,凡占有中原者 如北魏和金,皆未7 / 12 有效控制漠北;即使仅占有中原部分地区的辽,也一直以大兴安岭南端、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为统治中心,对漠北草原大部只能实行部族式羁縻统治,控制并不牢固。北部边疆是长期困扰它们的一大问 题,甚至可以说是促使它们衰亡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真正在漠北实施过有效统治的政权 如匈奴、突厥汗国,都没有能将势力伸入中原地区,它们始终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游牧政权,最后也亡于单一游牧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而大蒙古国则有所不同,它既崛起于并牢固控制了漠北,同时又完成了对中原乃至中亚等大片农耕地区的征服,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游牧 -农耕帝国,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情况还不仅如此。在对外征服完成后相当长时间里,大蒙古国仍然像最初一样维持着漠北作为统治中心和国家本位的地位,对所占有的农耕地区仅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加以 控制。这是征服王朝特性在蒙元帝国初期的显著表现,也是理解大蒙古国历史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成吉思汗到蒙哥的四任大汗,都坚持实行草原本位政策,视居庸以北为内地 9 ,而将中原只看作帝国的东南一隅,从未考虑过针对汉地的特殊状况,采用历代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加以统治和管理。在大蒙古国统治下的半个世纪中,中原法制不立,缺乏秩序和稳定感,贵族军阀剥削残酷,竭泽而渔,平民百姓虐政所加,无从控告 10 ,其根源就在于这种间接统治方式和草原本位政策。窝阔台时耶律楚8 / 12 材当权,试图改变上述状况,但以失败告终。直到 1260 年忽必烈即汗位后,定都汉地,改行汉法,并击败其弟阿里不哥的竞争,夺回漠北,才将蒙古国家的统治政策由草原本位变为汉地本位。大蒙古国也由此正式变成了元王朝。 大蒙古国半个世纪的草原本位统治,深刻地影响了以后元王朝的历史。首都虽然南迁,但漠北草原作为祖宗龙兴之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统治集团难以做到完全从汉族农业地区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草原本位政策的阴影长期笼罩不散。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元王朝早衰的原因之一(下文还要述及)。但另一方面,大蒙古国的统治却对漠北草原社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蒙古建国前的 漠北草原,千余年里民族更迭频繁,兴衰无常;而自蒙古建国至今的近千年中,漠北草原上一直只有蒙古族一个主体民族,即使在元朝灭亡、蒙古统一政权解体之后亦不例外。这应当说是漠北草原历史上的一个阶段性变化。 汤因比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曾将游牧文化归入停滞的文明的行列,断言游牧社会基本上是一种没有历史的社会 11 。显然在他看来,游牧社会没有前进、发展,其历史仅仅限于单调的循环往复。从大蒙古国建立前后漠北草原的变化来看,他的这一看法恐怕失之偏颇。在蒙古族登上历史舞台之前,漠北草原上先后出现过由匈奴、鲜卑 、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建立的强大国家或部落联盟。它们虽曾盛极一时,曾对中9 / 12 原王朝构成严重威胁,但其政权组织却都是建立在氏族或部族共同体基础之上。换言之,它们并没有冲破氏族或部族组织的血缘外壳,相反却通过这种血缘外壳构筑起政权,形成一种部族联盟国家。 12 这些民族在草原上昙花一现,未能长期立足,是因为它们作为统治部族,与被其征服的草原诸部族一直未能成功地融为一体;而融合的不成功,又与其政权的上述特点有极大关系。蒙古建国后的情况则有了不同。大蒙古国将漠北草原游牧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成 吉思汗将草原百姓划分为若干千户百户,它们取代传统的氏族、部族结构成为新的基本社会组织和国家单位。在千户百户制度下,氏族共同体逐渐分解,草原上原有各部族不再像以前游牧国家治下的被征服部族那样能够保持自己组织的完整和相对独立,它们与统治部族 蒙古渐趋合一,形成全新而有持久生命力的蒙古民族。 13正因如此,才有学者称大蒙古国为中世游牧国家的代表,以区别于此前的古代游牧国家;而漠北草原也由此完成了从低度发展的文明时期向经典意义上文明时期的过渡。 14 在考察上述变化时,我们不能单纯强调成吉思汗 所创制度的作用,而应当把眼光投向大蒙古国历史的全进程,乃至此后元王朝对漠北的继续控制。千户百户等制度的实施开始了草原氏族制瓦解、不同部族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假如大蒙古国在征10 / 12 服中原后很快将统治重心南移,假如漠北草原没有保持五十余年的帝国核心地位,那么草原上部族融合的趋势就可能中止甚至逆转,蒙古就可能成为漠北历史上又一个昙花一现的统治民族。大蒙古国统治的意义,在于蒙古贵族在这段时间里不仅继续巩固、强化了千户百户等新的制度体系,而且充分利用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资源 包括物质财富、劳 动力等 为漠北草原服务,使这一荒远的亚洲腹地进入一个超正常繁荣的黄金时期。波斯史家志费尼在极言当时草原生活变化幅度后说:蒙古人的境遇已从赤贫如洗变成丰衣足食 15 。这种持续稳定而繁荣的局面,大大促进了蒙古族消化草原各部族的进程。即使到忽必烈定都汉地以后,由于草原本位政策的残存影响,元朝统治者对漠北依然予以超常的重视,在行政上设宣慰司、行省等机构进行治理,在军事上派大量军队屯驻,在财政上不断给予巨额经费拨赐。终元一代,漠北一直由中央牢牢控制,与前代王朝(如唐、辽等)治下羁縻约束、叛服不常的情况截然不 同。在这样一种平稳形势下,漠北的社会结构沿着成吉思汗开创的道路,渐渐发生着改变。元朝虽然在十四世纪下半叶灭亡,但漠北已经不会再像匈奴、突厥汗国崩溃后那样出现新的统治民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产品线上销售平台用户体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工作站GPU云渲染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恩施市残疾人联合会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教案课件
- 2025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报告
- 2025年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生鲜新零售供应链优化与冷链物流成本效益评估报告
- 2025年快时尚模式在时尚零售行业的供应链优化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化教材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研究
- 2025年教育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研究报告
- GB/T 12236-2008石油、化工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旋启式止回阀
- 《应用文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 鲫鱼解剖试验课件
- 社交网络分析
- 元器件封装库设计规范
-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 高低压开关柜培训资料课件
- 《我们身边的电-形成认识》课件1
- 大管棚施工记录表
- 福建省新规范监理旁站用表附件1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监理旁站用表
- 自来水厂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参考模板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