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南外初一期中语文试卷(玄武区统考)(1).pdf_第1页
2016南外初一期中语文试卷(玄武区统考)(1).pdf_第2页
2016南外初一期中语文试卷(玄武区统考)(1).pdf_第3页
2016南外初一期中语文试卷(玄武区统考)(1).pdf_第4页
2016南外初一期中语文试卷(玄武区统考)(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调研试卷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调研试卷 语语 文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此卷为试题卷试题卷 ,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卷 上。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铅笔填涂 ,非 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黑色墨水笔 书写。 一一 (28 分)分) 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3 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给下面语境中的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出汉字。(4 分) 今年的秋天来得晚,寒露之后,才感受到丝丝凉意。桂花已贮 蓄了太久的热情,一簇簇 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绽 开了。 云 xio 之外, 传来几声清脆的鸟 啼。我停下脚步,在一片静 m 中默默品读这迟来的美丽。 (1)贮 蓄( ) (2)绽 开( ) (3)云 xio( ) (4)静 m( ) 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1)(5)两题还需填写作者或出处。(12 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 ) (2)洛阳亲友如相问,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3)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不亦乐乎? ( 论语 学而 ) (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春) (6)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 要好得远。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7)乡愁,是背井离乡的诗人心中难解的情结。王湾在北固山下发出“乡书何处达? ” ( 次北固山下 )的感慨;马致远长期漂泊他乡,以“夕阳西下, ” ( 天净沙 秋思 ) 传达出游子浓浓的悲哀; 李益写下 “不知何处吹芦管, ” 说尽了戍边将士心中绵绵的乡愁;“遥怜故园菊,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园),岑参重阳强欲登高,深切思念着在战乱中沦陷的故乡。 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 的一项( )(3 分) 2 A. 千余斤的百花蜜被预订一空,蜂农真是喜出望外 。 B. 秋日的明孝陵,桂浓叶黄,美不胜收 ,令人流连。 C. 好友久别相逢分外亲热,连说话也显得咄咄逼人 。 D. 田边的石辟邪历经千年风雨,模样依然威风凛凛 。 5.对下面语境中加点词词性解说错误 的一项是( )(3 分) 小陈:“请问去下马坊地铁站怎么走 (A.动词)?” 小刘:“沿这条路向前 (B.动词)走,在下一个丁字路口 (C.名词)左转,下一个路口 右转,再一直走到头就是下马坊地铁站 (D.名词)。” 6. 选出下列语句中朗读的重音和停连不当 的一项( )(3 分) 标注符号:重音“.”,停顿“/”,连接“”。 A.山/朗润 起来了,水/涨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 B.因为/有这样慈善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 呢? C.“记住,你是/吃饭 长大,也是/读书 长大的!” D.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随意地铺着,有的浓 ,有的淡 。 二二 (37 分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一)阅读古诗,完成 78 题。 (题。 (5 分)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首句借“ (1) ”和“ (2) ”两样景物,渲染了 (3)的气氛,为全 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前两空用诗中的词填空) (2 分) 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运用 (1)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2) 的情感。 (3 分) (二)阅读古文,完成(二)阅读古文,完成 911 题。 (题。 (10 分)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朱古民善谑 1。一日在汤生斋 2中,汤曰:“汝素 3多知 4术,假如今坐室中,能诱 我出户外立乎?”朱曰:“户外风寒,汝必不肯出;倘汝先立户外,我则以室中受用诱汝,汝 必从矣。 ”汤信之,便出户外立,谓朱曰:“汝安 5诱我入户哉!”朱拍手笑曰:“我已诱汝出 户矣。 ” 古今谭概 【注】 1 谑:开玩笑。 2 汤生斋:姓汤的年轻人的书房。 3 素:平素,一向。 4 知:同“智”。 5 安:怎么。 3 9解释 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 雪骤 (3)撒盐空中差 可拟 (4)汤信 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汝安诱我入户哉! 1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甲乙两文中谢道韫和朱古民的聪慧机敏各 体现在哪里?(2 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215 题。 (题。 (12 分)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 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 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 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 时日已短。我说: “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 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 背着我。 ”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 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 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散步 ) 1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 分) (1)简要概括文中的“分歧” (1 分) : 。 (2)概括解决“分歧”的过程(2 分) : 。 13.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3 分) (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 了。 结合语境,说说我们“笑”的原因有哪些 。 (2 分) 4 (2)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文中最适合用来解释这句中“意思”的一句话是: “ ” 。 (1 分) 14. 对划线句中“整个世界”的理解最不适合 的一项是( ) (3 分) A.这是一个亲情洋溢的世界,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其乐融融。 B.这是一个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世界,老一辈人舐犊情深,年轻一辈都敬老爱幼。 C.这是一个血脉相连的世界。老年人明理通达,中年人勇于担当,小孩子聪明懂事。 D.这是一个有分歧的世界。老年人的习惯喜好与年轻人不同,各自会有不同的选择。 1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3 分) 【材料一】 我说: “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 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 背着我。 ”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散步 【材料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 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 秋天的怀念 两则材料中,两个“儿子”是否 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别 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618 题。 (题。 (10 分)分) 五猖会(节选) 鲁迅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 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 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 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 这一次所见的赛会, 比前一次繁盛些。 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 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 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 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 5 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 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 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 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 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 人,长妈妈,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 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 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 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 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 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 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 五猖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版,有删节) 16.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4 分) 6 故事情节 “我”的心情 大家准备到东关看五猖会 (1) (2) 担心 父亲逼我背熟鉴略 (3) (4) 索然无味 17.结合具体语境 ,从修辞 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 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18.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使用“ ”或“ ”表示) 。 (3 分)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 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五猖会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 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也许是因为站 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都无从知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 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