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C/T 193-2005 白肋烟 晾制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白肋烟晾制过程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白肋烟的质量和一致性。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从烟草收获到最终晾干的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

在准备阶段,首先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晾房或晾棚的重要性,要求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且能够有效控制温度与湿度,以满足晾制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此外,还指出了晾架的设计需便于空气流通,同时保证足够的承载力。

对于采摘后的处理,《YC/T 193-2005》建议将新鲜采集的叶片按照一定方式串挂起来,注意避免损伤叶片;接着放置于预先准备好的晾房内进行初步干燥。此步骤中特别提到了关于装载量以及摆放密度的具体指导原则,以促进均匀干燥并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接下来是关键的晾制过程。标准明确了不同阶段所需达到的理想温湿度范围及其变化规律,包括但不限于初期低温高湿、中期逐渐升温降湿直至后期高温低湿等阶段。通过精确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去除多余水分而不损害烟叶品质。同时,《YC/T 193-2005》也提供了关于如何监测及调整室内环境条件的方法指南。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5-09-23 颁布
  • 2006-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YC-T193-2005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pdf_第1页
YC-T193-2005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pdf_第2页
YC-T193-2005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YC-T193-2005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S 6 5 . 1 6 0B 3 5备案号 :1 7 2 8 6 -2 0 0 61 1 口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烟 草 行 业 标 准Y C / T 1 9 3 - 2 0 0 5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B u r l e y t o b a c c o -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a i r - c u r i n g t e c h n i q u e2 0 0 5 - 0 9 - 2 3 发布2 0 0 6 - 0 1 - 0 1 实施国 家烟草 专 卖局发 布YC / T 1 9 3 -2 0 0 5H 1i吕本标准的附录 A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 T C 1 4 4 )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烟草白肋烟试验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进平、 杨春雷、 高艾飞。Y C / T 1 9 3 -2 0 0 5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白肋烟成熟采收、 装棚的技术要求, 以及晾制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合于白肋烟烟叶采收和晾制。2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8 7 7 1 . 1 -2 0 0 2 烟草术语第 1 部分: 烟草栽培、 调制与分级术语和定义 G B / T 1 8 7 7 1 . 1 -2 0 0 2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 1 成熟度 m a t u r i t y 田间烟叶的成熟程度。即烟叶在田间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过程中, 其生理变化达到烟草工艺要求的程度。通常划分为尚熟、 成熟、 过熟三个档次。3 . 1 .1 尚熟 m a t u r e 烟叶生长发育接近完成, 干物质尚充实, 叶片呈绿色。3 . 1 . 2 成熟 r i p e 烟叶在生理成熟后, 内含物开始分解转化, 化学成分趋于协调, 外观呈现明显的成熟特征。3 . 1 . 3 过熟 o v e r r i p e 烟叶在成熟后未及时采收, 内含物消耗过度, 烟叶变薄, 叶色变淡, 叶尖、 叶缘枯焦。3 . 2 晾制 a i r- c u r i n g 在不同晾制阶段, 调控晾房内的温度、 湿度条件到适宜的范围内, 保证烟叶发生必要的生理生化反应, 同时使烟叶逐渐失水干燥, 获得满意品质的过程。3 . 3 凋萎期 w i l t i n g s t a g e 烟株斩株进晾房至烟叶因失水完全凋萎的过程。3 . 4 变黄期 y e l l o w i n g s t a g e 烟叶由完全凋萎至全部褪绿变黄的过程。3 . 5 变褐期 b r o w n i n g s t a g e 烟叶由全部褪绿变黄至全部变褐的过程。Y C/ T 1 9 3 -2 0 0 53 . 6干筋期s t e m d r y i n g s t a g e烟叶由全部变褐至烟叶叶脉完全干燥的过程。4烟叶成 熟采收 的要求4 . 1 成熟 的外观特征4 . , . 1 下部烟叶成熟特征 烟叶呈黄绿色, 叶尖下垂, 茎叶角度增大, 接近9 0 度, 茸毛脱落。4 . 1 . 2 中上部烟叶成熟标准 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呈柠檬黄色, 沿烟叶主脉两侧略带青色, 叶肉凸起, 略现成熟斑点。4 . 2 烟叶采收4 . 2 . 1 下部烟叶采收 根据成熟标准, 按部位由下而上逐叶采收, 每次每株采 1片一2片, 采 2次3次, 摘叶采收可达4片6片叶。一般在打顶后 7 天一1 0 天内完成。4 . 2 . 2 中上部烟叶采收 在完成下部烟叶摘叶采收后, 根据成熟标准, 剩下的中上部烟叶半整株斩株采收, 茎杆不剖开。5 装棚的要求5 . 1 下部烟叶装棚 用烟绳编扣或通过尖针穿烟叶在细烟绳上, 一般 l m编好烟叶的烟绳编烟叶 2 5片一3 0片, 成熟度相同的烟叶应编在同一根烟绳上。要求 2片一束, 叶基对齐, 叶背相靠, 编扣牢固, 束间距均匀一致, 叶片一般不划筋。进人晾房晾制, 烟绳要求拉直。5 . 2 中上部烟叶装棚 烟株用木制或竹制烟杆穿挂, 烟杆长9 0 c m, 每杆穿 4株烟, 烟株距 2 0 c m。要求由上而下, 垂直装棚, 装完一个垂直面再装第二个垂直面, 同层烟杆间距 2 5 c m。烟杆要均匀排列, 纵横一致, 上、 下排齐。切忌顺水平方向一层一层的装棚和交错排杆, 以利通风顺畅。6 晾制技术规程6 . 1 基本原理 在晾制过程中, 烟叶外观发生明显变化的同时, 烟叶内也进行着与烟叶品质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 并且烟叶逐渐失水干燥。据此将晾制过程划分为凋萎期、 变黄期、 变褐期和干筋期四个时期。在晾制的不同时期, 通过调控晾房内的温度、 湿度条件到适宜的范围内, 即使晾房内相对湿度在凋萎期保持在 7 5 % - 8 0 %; 在变黄期、 变褐期保持 7 0 0 0 7 5 0 0 ; 在干筋期保持在 4 0 0 0 5 0 %, 促进有利于烟叶优良品质形成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发生, 以获得满意的品质。6 . 2 温湿度调控途径 晾房温、 湿度调控主要通过晾房门窗的开关、 烟杆距离的调节、 地表湿度的调节来实现。在以上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 可修建安装升温、 排湿设施来解决6 . 3 晾制设施 白肋烟的调制过程应在晾房中进行, 晾制种植面积为 6 6 6 . 7 m2 的白肋烟, 应有 2 6 M2 -2 9 m “ 的标准晾房一间6 . 3 . 1 晾房修建要求6 . 3 . , . 1 晾房选地 要求建在地势平坦, 通风顺畅, 地下水位低, 光照条件好的地方, 晾房地面应略高于四周地面, 不能 2YC / T 1 9 3 -2 0 0 5建在林荫地和潮湿的低洼处。6 . 3 . 1 . 2 晾房朝向 晾房朝向应以晾房迎风面与风向垂直为原则, 以便于通风排湿。一般以南北向建造晾房。6 . 3 . 1 . 3 门窗设置 为了便于通风排湿, 门窗总面积应占晾房四周墙面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门、 窗和地窗设置规格分别为门高2 m、 宽1 . 2 m; 窗高1 . 2 8 m、 宽 1 m; 地窗高 。 . 5 m、 宽。 . 6 m; 两块地窗设置在每个窗的下方,图示见附录A6 . 3 . 1 . 4 晾房房顶及四周的要求 用农膜在房顶覆盖压紧, 然后在农膜上铺盖 7 c m厚的覆盖物, 筱盖物可用麦秸、 茅草或稻草等物。晾房四周应在晾房盖好后, 用麦秸、 茅草编扎成草帘, 固定在晾房四周, 四周草帘厚度在 3 c m-4 c m, 晾房四周应封闭严密, 能防止雨天的湿空气进人和日晒6 . 3 . 1 . 5 晾房内层栏 晾房内层栏一般设置二层, 可晾烟1 3 0 0 株左右, 也可设置三层晾烟2 0 0 0株, 每层需放置四根横木作为放置烟杆的支架, 横木为直径 1 0 c m以上的横圆材, 朝向与晾房迎风面平行, 横木距离 1 . 2 m, 图示见 附录 A6 . 3 . 1 . 6 晾房规格 每间晾 房规格为长( 进深) 7 . 2 m、 宽3 . 6 m迎风面) 、 檐柱高4 m 、 中高5 . 2 -5 . 5 m 、 出檐0 . 5 m , 层栏底层距地面高 2 . 5 m, 其余层栏1 . 6 m, 图示见附录A。晾房间数可根据需要顺延, 增加间数晾房的高度可根据层栏的需要而增加。修建晾房时, 晾房长度( 进深) 应严格控制, 如果晾房长度过长, 则晾房内通风不顺畅, 湿度过高, 会造成烟叶霉变烂烟; 过短, 则排湿过快, 烟叶干燥过快, 调制后烟叶颜色浅,光泽差, 形成急干烟。6 . 4 晾制技术 白肋烟晾制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因此, 白肋烟晾制技术也应根据当时、 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各晾制阶段的要求进行调整.6 . 4 . 1 凋萎期 凋萎阶段要求迅速地将烟株内多余的水分排出, 因此, 要求在白天将门窗全部打开, 使晾房内相对湿度最好低于 8 0 , 该阶段一般持续 6 天8 天。6 . 4 . 2 变黄期 当晾房内相对湿度低于7 0 %时, 关闭门窗, 注意保湿, 相对湿度高于 7 5 %时, 应打开门窗及时排湿。当用开关门窗调节湿度不能及时奏效时, 则应通过调整烟杆距离来辅助调节, 湿度低时适当缩小杆距,以增加湿度, 湿度高时则拉大杆距, 以加强通风排湿。该阶段一般持续 7 天一9 天。6 . 4 . 3 变褐期 晾房内相对湿度应继续保持在 7 0 0 0 7 5 0 0 , 调控方法同变黄期; 待最后一片顶叶变为红黄色时, 即可将晾房门窗全部关闭, 以加深叶片颜色, 增加香气, 但每天都要查看晾房内湿度情况。该阶段一般持续 1 1天一1 3天 。6 , 4 . 4 千筋期 晾房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4 0 %- - - 5 0 %, 调控方法仍以开关门窗与调节烟杆距离来实现。该阶段一般持续 1 1 天一1 3 天6 . 4 . 5 低海拔地区晾制技术 低海拔地区一般指海拔高度低于 8 0 0 m的地区, 针对该地区晾制季节相对湿度较低的气候特点,晾制技术需进行调整, 即在湿度过低的情况下, 采取各种便捷、 可行的保湿、 增湿手段来保障晾房内适宜的相对湿度, 主要包括: a ) 晾房房顶铺盖的麦秸( 或毛草、 稻草) 以及四周遮围的草帘应加厚, 厚度大于5 c m;Y C/ T 1 9 3 -2 0 0 5 b ) 白天将晾房门窗紧闭以保湿, 夜间打开晾房门窗以吸潮; C ) 在晾房地面上泼水; d ) 缩小烟杆及烟株之间的距离, 使之更紧密6 . 46 高海拔地区晾制技术 高海拔地区一般指海拔高度高于1 0 0 0 m的地区, 针对该地区晾制季节相对湿度较高、 气温低的气候特点, 晾制技术需进行调整, 即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 采取各种有效的增温排湿手段来保障晾房内达到适宜的相对湿度, 主要包括: a ) 夜间和早晨关闭门窗, 白天打开门窗通风; b ) 将烟杆及烟株之间的距离调大, 以改善烟株之间的通风情况; C ) 在晾房地面铺设薄膜等隔潮、 防潮材料 ; d ) 在晾房内修建安装升温徘湿设施 在采取其他措施不能将过高湿度降下来的情况下, 可使用修建安装火龙升温和排风扇排湿, 以降低湿度。6 . 4 . 7 适时下架, 按部位剥叶堆放醇化 当全部烟叶主脉干燥易折, 晾房内相对湿度 7 0 %左右时, 即可下架剥叶。剥叶应按顶叶、 上二棚、腰叶和下二棚四个部位堆放, 以便分级。晾制好的烟叶水分含量应严格控制在 1 6 0 o -1 7 %, 应妥善堆放保管, 自然醇化一周以上。YC / T 1 9 3 -2 0 0 5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白肋烟晾房结构 图A. 1白肋烟 晾房正立 面, 见图 A. 14 600 mm40 00 m m图 A.白肋烟晾房正立面Y C/ TA. 21 9 3 - 2 0 0 5白肋烟晾房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