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歌咏自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歌咏自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歌咏自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歌咏自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撰写人:_时 间:_1.积累本单元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感情等。2.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3.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1.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的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感受诗歌中对美的歌颂,唤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范作品。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雨”这位爱心使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轻声诉说,倾吐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传达了诗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现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而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前者描绘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严冬蛐蛐的歌儿,借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不停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生机;后者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适、宁静的心境。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2.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1.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自身体验和欣赏其他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象,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沁园春雪和雨说的教学,感知“雪”“雨”的具体形象,体会出“雪”“雨”的深刻内涵,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表现力。2.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体会诗歌的魅力。沁园春雪要熟读成诵,其他三篇课文要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沁园春雪的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雨说的拟人手法,星星变奏曲的象征手法。4.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5.可以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的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把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进行比较阅读。第1课沁园春雪2课时第2课雨说2课时第3课星星变奏曲1课时第4课外国诗两首1课时写作1课时第1课沁园春雪1.易错字沁园(qn)素裹(u)妖娆(ro)稍逊(xn)今朝(zho)莽莽(mn)风骚(so)分外(fn)数风流人物(sh)2.多音字汗看还折数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妖娆娇艳美好。褒义词,侧重于娇美,常用作书面语。“妖娆”美好人人爱(褒);打扮“妖艳”惹人烦(贬)。妖艳艳丽而不庄重。多用作贬义,侧重于不庄重。5.词语释义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须:等到。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妖娆:娇艳美好。折腰:鞠躬,倾倒。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文题解说】“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沁园,相传是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文以咏其事,此调由此而得名。曲调舒展大方,格调宏伟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的情感,寄托光明磊落的胸怀,为豪放派诗人所喜爱。“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县,毛泽东曾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当壮丽的“北国风光”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侧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借评古来论今,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通篇将抒情与写景、议论有机地结合,浑然一体。本课为2课时。1.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和兴趣,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的壮志豪情。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多种修辞手法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的运用。3.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诵读法:通过朗读示范课件、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从字音、节奏、语气、语调、重音、情感上理解,把握全文,感悟诗歌的意象、语言、意境美。点拨法:通过设置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重点】1.感知词中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2.揣摩、品味词中凝练、贴切、丰富的语言。3.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难点】1.认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2.准确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第课时1.诵读全文。2.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词作的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重点】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全词,熟读成诵。2.反复朗读,体会词作的修辞手法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3.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略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难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略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导入新课读准字音、节奏整体理解理解词句课堂小结导入一:激趣型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与学生互动交流,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描写雪的名句,你知道多少?【学生回答。】是的,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同学们掌握了很多描写雪的名句,可见同学们的基础很好。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导入二:设疑型设计意图展现美景,设置疑问,激发求知兴趣。【播放多媒体朗诵课件。】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我们欣赏了塞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下雪盛景。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伟人怎样的情怀?【出示课件中的课文标题“沁园春雪”。】导入三:简介背景型设计意图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写作因由,增强学习课文的信心。1936年2月,在陕北的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苍茫大地,他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公开发表,广为传诵,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一、快速阅读设计意图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感。1.播放范读视频,学生们认真听,并标注字音与节奏。2.学生自由仿读。3.学生齐读。4.教师范读或播放范读视频。5.指名诵读。6.学生齐读。二、诵读活动设计意图诵读是理解本课的关键,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语言、形象、意境、情感。1.播放范读视频,教师精当点评,做示范。北国/风光,(“北国”与“风光”间略作停顿,语气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千里”是重音,“千里”与“冰封”间略作停顿,“封”字音拉长。)万里/雪飘。(“万里”是重音,“万里”与“雪飘”间略作停顿,语气高昂。)2.学生听范读视频,感受语气、语调、节奏、情感。3.学生自己仿读。4.学生间互相评读。【学生之间,从字音、语调、语气、节奏、情感的角度进行恰当的点评。】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大屏幕展示问题。】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明确上下片的主要内容。明确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2.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设计意图理解上片内容。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下文?都写到了什么?明确用“望”字统领下文。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4.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其中哪几句写的是虚景?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5.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有哪些?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6.上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7. 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哪个字?它领起哪些句子?设计意图理解下片的内容。明确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8.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诗人是怎样评价的?明确对“秦皇汉武”用“略输文采”来评价;对“唐宗宋祖”用“稍逊风骚”来评价;对“成吉思汗”用“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来评价。9.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0.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四、研读分析,突破难点【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现。】设计意图理解重点词句。 1.赏析下列句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明确“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了祖国幅员广阔,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明确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把“山”比喻为“银蛇”,将“原”比喻为“蜡象”。写出群山、高原蜿蜒起伏,突出活泼奔放的气势。“山舞”对“原驰”、“银蛇”对“蜡象”,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突出群山、高原生机勃勃,生动活泼之态。(3)欲与天公试比高。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好处。(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明确“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明确“略输”“稍逊”,点明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措词委婉,含蓄准确,并不一概否定。(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明确“只识”,不仅有惋惜,更有嘲讽;比“略输”“稍逊”的否定程度更大。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三句采用欲抑先扬的写法,在起伏的文势中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如果将这句中的“只”字去掉或改为“却”“竟”,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只”在句中带有嘲讽之意,很好地转入写成吉思汗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的形象。去掉后,语句过于平淡,达不到上述的表达效果。“却”“竟”有转折之意,使前后语义发生冲突,也与前文的“惜”不相吻合。今天,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到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在理解内容基础上,体会了诗人博大胸襟和伟大人格。1.背诵全词。2.完成课后习题第二、三题。3.归纳全词的主旨。第课时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2.掌握全词主旨、写法。【重点】1.掌握全词主旨、写法。2.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难点】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背诵导入理解主旨句归纳主旨诵读巩固课堂小结检查作业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师:1.全班齐背全词。2.指名背诵。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继续研读这首词的主旨、写法。研读分析设计意图理解全词,明确主旨、写法。 【大屏幕展示问题。】1.词的上片和下片的过渡句是哪几句?试分析其作用。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2.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明确诗人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定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和胸怀。3.如何归纳全词的主旨?明确这首词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4.全词如何做到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的?明确这首词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5.怎样认识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古代英雄人物的评价?明确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评论的艺术典范。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诗人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有了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这个铺垫,下文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6.诗人在下节为什么要评说古代帝王?明确诗人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7.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特色课文示例特色赏析用词准确凝练传神动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舞”字形容披着白雪的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用“驰”字形容白雪覆盖下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这些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形容词惟余莽莽顿失滔滔“莽莽”,展现出了“长城内外”白茫茫的壮阔景象;“滔滔”,使人联想到未结冰时黄河波浪滔滔的气势。形容词的使用,极富形象感。用词准确凝练传神副词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了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快。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用这些词语评价古代帝王,既不全盘肯定,也不一笔抹杀,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英雄人物肯定中包含批判的情感。修辞巧妙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比喻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妙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蜿蜒起伏,奋发竞争的态势,显得神采飞扬。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8.指导学生背诵,理解主旨。设计意图齐背,进一步理解主旨。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背课文。在背诵的时候,进一步理解主旨。在此基础上,我们背得要更有感情。【生齐背。】这堂课,我们重点归纳了全词的主旨,理解了全词的主旨句,明确了词的写法、语言特点,并能声情并茂地诵读全词。词的简介“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作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片。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有词牌名。一、设计意图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词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装扮出来的。此时此刻,我看到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连平日里滔滔奔流的黄河也封冻不流了。延绵的山脉如同银蛇在空中飞舞;能与天比高的高原上的丘陵好似白象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这雪景真美呵!如果等到晴天,太阳出来给天地万物披上一件金色外衣的话,你会发现,原来冰雪还可以将大地装扮得更美丽!二、设计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理解下片的议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把握诗词的主旨。参考答案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定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和胸怀。三、设计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两首词的内容、情景和感情的异同,并了解、学习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参考答案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n)原弛蜡象分外妖娆(fn)B.江山多骄惟余莽莽稍逊风骚(so) C.一代天骄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o)D.竞折腰成吉思汗(hn)数风流人物(sh)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余莽莽(只剩)大河上下(指黄河)B.原驰蜡象(指内蒙古高原)欲与天公试比高(指天) C.须晴日(等到)略输文采(差、失) D.分外妖娆(娇艳美好)俱往矣(都)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 B.山/舞/银蛇C.欲/与天公试/比高D.数/风流人物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欲与天公试比高。()5.“欲与天公试比高”省略的主语是()A.飞雪和坚冰B.群山和高原C.诗人自己D.长城和大河6.下列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一个“望”字领起下面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7.填空。(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沁园春”是名,“雪”是,体裁是,这种体裁也叫。(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3)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8.下列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B.总领下片各句,为下片议论历史人物做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做了铺垫。9.请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二、课内语段阅读沁园春雪(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0.请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诗句。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B.稍逊风骚 出言不逊C.须晴日 播种后须三四天时间才能出苗D.数风流人物各领风骚数百年12.选文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这首词分上下两片,请分别写出两片的主要内容。14.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1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我们曾在木兰诗学过这种修辞手法,你还能写出原句吗?三、课外类文阅读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6.请概括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17.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其作用是18.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时节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秋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19.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作用。20.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2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创作本词时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之景,但词中却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性。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这种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答案与解析】1.D(点拨:A项中的“弛”应为“驰”,B项中的“骄”应为“娇”,C项中的“彩”应为“采”。)2.B(点拨:“原”在这里指秦晋高原。)3.C(点拨:欲与天公/试比高)4.(1)对偶、夸张。(2)对偶、夸张。(3)对偶、比喻。(4)拟人。5.B6.C7.(1)毛泽东词牌题目词长短句(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D9.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10.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11.A(点拨:A项,“折”是“弯”的意思。B项,差、失/谦让、恭顺。C项,等到/必须。D项,计算起来,比较起来/几。)12.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批判了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13.上片: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英雄。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做好铺垫。1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16.上片: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下片: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号召人们为民族的解放而担当起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17.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的革命风度和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8.看山江天水19.承上启下的过渡2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21.沁园春长沙运用对比手法恰到好处。第2课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1.易错字田圃(p)禁锢(jn )留滞(zh)喑哑(yn y)蓑衣(su)斗笠(l)油膏(o)襁褓(qin bo)2.多音字禁嚷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耸立高高地直立。形容高大的事物,多用于建筑物。建筑物高大用“耸立”,意志坚定用“屹立”。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多用于人或精神。5.词语释义田圃:田园。禁锢:束缚,强力限制。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留滞:滞留,停留,不流通。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知悉:知道。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