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热对人体都是一种刺激,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当机体接受寒冷或湿热的刺激时,改变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活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可使病人感到身体舒适,情绪稳定。,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疗法 可使局部血管和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控制炎症扩散;抑制神经细胞的感觉功能,减轻疼痛,具有降温、止血、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血肿增大等作用。,冷疗法主要方法 1冰袋冷敷 2化学冰袋 3冷湿敷 4 温水擦浴 5乙醇擦浴 6 冰毯机降温法 7冰帽,影响冷疗效果的因素 1方法 2面积 3时间 4温度差 5部位 6个体差异,应用冷疗法的禁忌 1.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冷疗会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组织变性及坏死。 如大面积受损、休克、微循环障碍等病人。,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用冷可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妨碍炎症吸收。 3.水肿部位禁用冷疗 用冷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影响细胞间液的吸收,冷疗的禁忌部位,(1)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 (2)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或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 (3)腹部:以防腹泻。 (4)足底: 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冷疗法观察指标 患者的病情、 用冷疗法的时间部位、 患者对冷的敏感性、 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合作程度、家属的态度和能力,热疗法定义 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炎、解痉和增进舒适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热敷疗法 热敷可使体表温度升高,皮下组织舒展,痉挛的毛细血管松弛、扩张,血流加快,新陈代谢旺盛,促进病变部位组织活血、化淤、生肌、消炎、消肿、止痛及瘢痕组织软化等,热疗法 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温热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有解除疼痛作用。温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对老年人,婴幼儿,体温过低,末梢循环不良者,可用热进行保暖,使患者舒适。,常用的热疗方法 硫酸镁热湿敷 热水坐浴 热水袋热敷 烤灯、热湿敷、温水浸泡。,热疗法观察指标 患者的病情、用热疗法的时间部位、患者对温度的敏感性、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合作程度、家属的态度和能力、不舒服的程度和关节活动度。,应用禁忌 1、软组织扭伤、挫伤早期 2、未经确诊的急性腹痛 3、鼻周围三角区感染 4、脏器出血 5、恶性肿瘤 6、治疗部位有金属移植物 7、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第一节皮肤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冷敷法操作并发症 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皮肤解剖与生理,(一)皮肤解剖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是机体最大的器官,本身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顶泌汗腺,指趾甲,皮肤解剖与生理,(二)皮肤组织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1.表皮由外向内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皮肤解剖与生理,2.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 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基质。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毛囊、皮脂腺及大小汗腺均位于真皮结缔组织内。 3.皮下组织 又称皮下脂肪层,由脂肪小叶及小叶间隔所组成。,皮肤解剖与生理,(三)皮肤的作用 1.保护作用 物理性保护 化学性保护 机械性保护 生物性保护 脂膜在皮肤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2.吸收作用 有害物质通过皮肤吸收致病 外用药通过皮肤吸收治病 皮肤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物质的理化性质 皮肤角质层的厚度 角质层是否有病变,3分泌排泄作用 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进行。 汗液PH4.5-5.5,99%为水分 皮脂腺分泌的物质为皮脂。,4.感觉功能 疼觉 触觉 瘙痒 5.代谢功能 蛋白代谢 葡萄糖代谢 脂代谢,6.调温功能 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 通过皮肤交感神经血管调节皮肤温度 7.免疫功能 皮肤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第二节冷敷法操作并发症,冷疗法 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止血、止痛、消炎和退热的治疗方法,一、冷疗法的目的,1减轻局部出血 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液的粘稠度增加,有利于血液凝固而控制出血。适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初期。,2.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疼痛 冷可以抑制细胞的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同时冷使血管收缩,血管壁的通透性降 低,渗出减少,减轻由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适用于烫伤、局部软组织挫伤、急性损伤初期。头部冷疗,可降低脑细胞代谢,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细胞损伤。,3控制炎症 冷使局部血流减少,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细菌的活力,限制炎症的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 4降低温度 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蒸发的物理作用,使体温降低。头部使用冰帽可降低头部温度,防治脑水肿。适用于高热、中暑等。,第二节冷敷法操作并发症,一局部冻伤 二全身反应 三局部压疮 四化学制冷袋药液外渗损伤皮肤,冷敷法操作并发症,一.局部冻伤 发生原因 1.末梢循环不良,低温下维持血供的小动脉容易发生痉挛,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2.冰袋温度低,持续冰敷用冷时间过长,使局部营养、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均发生障碍. 严重者会发生组织坏死。多见于老年和幼小感觉迟钝患者及昏迷患者。,临床表现 局部冻伤可表现局部皮肤颜色变青紫,感觉麻木,局部僵硬,甚至组织坏死。,预防及处理 1.冷敷时间不能过长,每34小时冷敷一次。每次2030分钟。,2.对进行冷敷的患者要经常巡视,观察冷敷局部皮肤情况,如肤色变青紫、感觉麻木,表示静脉血淤积,必须停止冷敷,及时处理,以防组织坏死。,3.,刺激、过敏或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如雷诺氏病)时,应禁止使用冷敷。,4.,冷敷部位一般选择在头、颈、腋窝、腹股沟、胸(避开心前区),、腹或四肢,一般不选,择手、足、枕后、耳廓、阴囊等处。,3.刺激、过敏或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如雷诺氏病)时,应禁止使用冷敷。 4.冷敷部位一般选择在头、颈、腋窝、腹股沟、胸(避开心前区)或四肢,一般不选择手、足、枕后、耳廓、阴囊等处。,5.一旦发现局部冻伤,立即停止冷敷,轻者予保暖可逐渐恢复,重者按医嘱对症治疗。,二全身反应,发生原因 冰敷温度过低,持续时间过长。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及婴幼儿。,临床表现 寒战、面色苍白、体温降低。,预防及处理 定时观察并询问冷敷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处理。一旦出现全身反应,立即停止冷敷。给予保暖等处理。对感染性休克、末梢循环不良患者,禁止使用冷敷,尤其对老幼患者更应慎用。,三局部压疮,发生原因 翻身时不慎将冰块、冰袋压在身体下,而冰块、冰袋硬度高、有棱角,与体表面积接触少,受压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压疮。,临床表现 局部压痕,疼痛不适。,预防及处理 1.避免将冰块冰袋压在身体下,可将冰袋吊起,使其底部接触所敷部位,以减轻压力。,2.缩短冰敷时间,经常更换冰敷部位。 3.改用化学冰袋或盐水冰袋。,四化学制冷袋药液外渗损伤皮肤,发生原因 化学制冰袋药液外渗 临床表现 皮肤潮红或水疱形成,预防及处理 1.使用前确保制冷袋完好无渗漏。 2.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如嗅到氨味立即更换,3.皮肤潮红处用食醋外敷,如出现水疱者在水疱基底部用70酒精消毒后,无菌注射器抽空水疱渗出液,加盖无菌纱布或按外科换药处理。,冷敷法注意事项 1.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时,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以及在枕后,耳廓,阴囊处忌用冷疗法。 2.对冷敏感,心脏病及体质虚弱者应慎用。,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热敷疗法目的 1.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 2.温热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有解除疼痛作用。 3.温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4.对老年人,婴幼儿,体温过低,末梢循环不良者,可用热进行保暖,使患者舒适,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一烫伤 二其他并发症 如肌注青霉素后,因注射局部发生硬结,为促进药物吸收,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漏后误用热敷致使发生皮肤大面积坏死等。,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一烫伤 烫伤是热敷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1.可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局部烫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没有准确测量水的温度,只 凭手的感觉,易使温度失控;热敷器具与皮肤直接接触或用太薄的布包裹热敷器具与皮肤相隔,特别是使用玻璃瓶装热水,其导热效果更易发生烫伤。,2.末梢循环不良者、老人、小孩、知觉迟钝者、麻醉未清醒者和昏迷患者感知反应差,由于患者肢体移动后不经意接触热敷器具,很易导致局部烫伤,(二)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发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预防及处理 1.治疗中应向患者解释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保证热疗安全,2.保持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热水灌入前准确测量水的温度,不能凭感觉;根据病人的 体质状态、局部组织对热的耐受力不同,选择适宜的水温,一般在6070,知觉迟钝及昏迷患者不超过50。,3.应用热水袋时,隔一层毛毯或外包一层厚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 4.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热疗过程严密观察皮肤及生命体征变 化、定时检查皮肤,如有皮肤发红,及时予处理,避免烫伤的发生。,5.皮肤发红者,立即停止热敷,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一保护皮肤,可给予冷敷,有水疱者按浅二度烧伤治疗。,二其他并发症,由于对热敷的适应症掌握不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肌注青霉素后,因注射局部发生硬结,为促进药物吸收,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漏后误用热敷致使发生皮肤大面积坏死等。,发生原因 肌注青霉素后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过敏反应的现象,其过敏原可能是青霉素加热后的分解产物。,青霉素的分解产物有青霉烯酸、青霉胺和青霉酸等。这些分解产物并无抗菌作用,但却有一定程度的抗原性。而且青霉素的分解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研究证明,温度每增高10,青霉素的分解速度约增加23倍,所以局部热敷加速了青霉素的分解,产生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致皮肤大面积坏死的原因是热刺激降低了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可减轻局部疼痛,但使它局部血管扩张,可增加局部血流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药液外渗,还可使细胞内的溶酶弹性增高,加重局部组织损伤,致使发生大面积坏死。,临床表现 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发红,外观酷似急性炎症表现,但不痛、不肿,仅感发痒。无感染化脓发生。停止热敷35天,上述症状逐渐消退,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剧痛、发热、肿胀、变色,继之出现色素沉着,皮肤感觉麻木迟钝,严重者局部皮肤发黑、坏死、溃烂。,预防及处理,1.根据热敷的适应症正确选择热敷。 2.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如停止热敷,即可逐渐自行消退。如病情需要使用青霉素,应选择在更换部位进行注射。,3.药液一旦渗漏于皮下,应立即停止输液。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外渗药物的吸收,并灭活外渗液。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者,可行1普鲁卡因封闭或50硫酸镁湿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2025年
- 防汛相关知识培训
- Unit 1 A New Start Developing ideas 课件 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
- 网络科技行业发展报告与前景
- 健康养生产品运营方案
- 最有可信度的房产买卖合同4篇
- 关于2025公路工程施工合同2篇
- 炎症细胞因子网络-洞察及研究
-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
- 部队依法治军课件
- 《水飞蓟提取物质量要求》
- 驾校教练员培训课件
- 冠寓公寓运营管理手册
- 人工智能 第2版 课件 AI12类脑智能
- 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方案
- 民谣酒馆项目融资计划书
- 新概念张云生讲解的笔记
- 大班数学《年妈妈的故事》课件
- 知情同意书模板(新闻采访)
- 混凝土防渗墙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