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书报告_第1页
国学经典读书报告_第2页
国学经典读书报告_第3页
国学经典读书报告_第4页
国学经典读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国学经典读书报告 国学经典读书报告 李洪建 曲阜是圣人之地,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来到这里之后,受到环境的影响,我读了一些涉及国学方面的书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以及一些所见所感,跟大家交流汇报一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咱们一般意义上的国学,实际上是指 佛道儒 这三家的学说或思想。这三家,又以儒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地位最为崇高,有着 以一号百 的影响力,因此有时候我们谈到国学,也专指儒家学说。今天,我主要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个人对 佛道儒 这三种思想 学说的认识。 先说佛教,佛教最初的典籍非常多,数目很庞大,以金刚经最为著名,最能体现佛法的核心价值观。后来佛教发展到禅宗,讲究 心领神会、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著述就逐渐少了,佛教倡导 诸法皆空 ,就是电视剧里的和尚常挂在嘴边的 四大皆空 .这里有一个故事:当初禅宗五祖2 / 8 弘忍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要求学生每人写一首偈子,然后择优录取(类似于今天的笔试)。在他众多的弟子中,名望最高的叫神秀,高到什么程度呢?因为他的存在,其他弟子都自觉自愿的退出了比赛,都弃权了。因为相处久了,大家都很佩服他,觉得 不管是修为还是境界,都跟他差得太远,就都没写。实际上神秀的压力也很大,他被众人给予了厚望,万一考试 不及格 怎么办?于是他采取了一种含蓄的方式,他没有直接把偈子写到纸上呈交给老师,而是夜里在寺院的墙上题诗一首,就是大家熟知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写完没有署名,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他写的。神秀的本意是好的,把身体比做佛教的圣物 菩提树,也是智慧的象征,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参禅悟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功果的,把心比做明镜台,要时常反思自省,不要让私心杂念沾染了它们。结果弘 忍大师看了不太满意,当时寺里还有一个刚从广东过来的僧人,还没有被 正式录用 ,因为他没有正式剃度,临时安排在厨房里打杂。他看了之后也是连连摇头,就说怎么看着这首诗里面全是错误呢?佛经里讲,要 不着于物 (这个着 是 执着 的意思),而这首诗里的什么树啊,台啊,尘埃啊,全都是物,于是他求人代笔(本人不会写字,只能求人代笔),也在墙上题诗一首,这就是那首著名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就3 / 8 体现了佛经上说的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仅所有的外物是空的,连你自己的身 、心也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又怎么会惹上尘埃呢?最终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了这个新来的、还没转正的、正在打杂的而且还不会写字的和尚,他就是被后世称为 禅宗六祖 的慧能,弘忍把他看作肉身菩萨 ,因为金刚经上说: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慧能就达到了这个境界。由此可见,佛家是很看重这个空 字的。 我在长沙读研时,曾经到当地一座著名的寺院 开福寺游玩,该寺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长沙的 开福区 便是以此寺命名,现在寺中仍有一百多名僧侣(全是女尼),严格按照传统的方式修行。我当时在 走廊的一对柱子上,发现了一幅对联,觉得很有意思,上联是: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 ,下联是: 法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 .当时看到这幅对联,因为它没有标点,不好断句,站在那里想了很久,后来慢慢又品出一些滋味来:斋鱼和法钟都是常见的法器,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 打击乐器 ,斋鱼比较小巧,托在手里敲打,声音轻漂, 觉觉觉觉 一语双关,既是象声词,又是提醒僧侣在读经时不要死记,要参悟其中的道理;法钟敲起来声音雄浑, 空空空空 也是象声,同时也提醒他4 / 8 们要摒弃杂念,四大皆空。还有 一层意思,斋鱼是夜里诵经时敲的,声音小,避免扰民,这边刚 敲落碧湖月 ,也就是读了一夜经,那边晨钟又响,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体现了修行的刻苦。概括起来,佛教是 以无为,为有为 ,是真正的超脱,真正的 无为 . 再说道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留下来的经典是道德经,还有一位代表人物是庄子,他与老子并称 老庄 ,咱们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好几篇课文选自庄子这本书。与佛教相比,道教也主张 无为 ,比如说 清静无为 、 无为而治等,但是道教的无为是假无为,是为了 有为 采取的手段,实际上是 无为而无不 为 ,换句话说叫做 以无为,为有为 .比较有名的一个词,叫 进道如退 ,比方说打人,必须先把手臂收回来,这样打出去才有力。历史上的典故,有汉代张良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之后,非常高兴,大赏有功之臣,像韩信、萧何、彭越等,都封侯拜相,封地甚广。当轮到张良时,刘邦怕他吃亏,提醒他选齐国,食三万户,张良坚决推辞,选择了 留 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沛县。选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应该说张良还是下了一番苦心的,第一,这个地方在秦时称 沛郡 ,是刘邦的故乡,也是5 / 8 刘邦发迹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刘邦曾被称为 沛公 ,他对这个地方是很有感情的;第二,这个地方也是刘邦初遇张良的地方,两个人在这里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 革命友谊 ,从此张良就跟着刘邦南征北战,走向了 革命道路 .因此,张良此举显示了自己不忘刘邦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第三点非常关键,沛县这个地方物产并不丰富,地域非常狭小,跟齐国简直没法比,相当于现在说的 革命老区 ,显示自己安分守己,让刘邦放下了戒心。后来的结果大家都清楚,刚才提到的那些开国功臣,比如韩信、萧何、彭越,还有范蠡、文仲等,或死或逃 ,结局凄惨,而唯独张良得以全身而退,后来人们都说张良成仙了(我倒觉得是成精了),这也是他以进为退的智慧使然。 最后再说说咱们的孔圣人,孔子被后世称为 大成至圣先师 , 是公认的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一生都是忙碌的、操劳的。他周游列国,著书立说,还带着三千多个学生,仅 博士生 就带了七十二个,非常辛苦。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孔子有一些误解,觉得他周游列国,四面出击,都是在跑官,醉心仕途。其实不然,读了论语我有这样的体会,孔子的内心充满了仁爱,心系天下万民,怎样对天下、对百姓有利,他就怎样 做,当官,只不过是想有更大的能量和空间 为人民服务 而已。我的这种观点有没有依据6 / 8 呢?孔子到底想不想当官?论语中有没有相关的记载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论语子罕中,有一段子贡与孔子之间的对话: 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贡不愧是一个商人,问问题也是拿做买卖来打比方,他问老师孔子 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了呢? 子贡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提出,作为一个人才应不应该出来从政这样一个问题。孔子何许人也,一听就明白了,他是怎么回答的呢?子曰 :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孔子说: 卖了吧,卖了吧,我这正等着识货的商人卖掉呢。 由此可见,孔子是希望做官的,那么,他是不是一个官迷 呢?当然不是。因为孔子做官有一个原则,或者说底线,达不到这个条件,他就不去做官。这个原则就是 邦有道 ,也就是国家政治清明。论语宪问中说:子曰: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这里的 谷 指的是做官领取的俸禄,代指做官,也就是说,国家政治环境好,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也出来做官,就可耻。论语泰伯中说: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说的也很清楚,天下太平,7 / 8 就可以出来做官,不太平,就当隐士,如果国家治理得很好,作为人才却生活得很清贫,说明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可耻的。其实孔子做官还有一个原则,就是 义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也就是说,没有道义的富贵,孔子是不屑一顾的。 所以孔子对待世事、时局,是持一个积极的态度的,也可以概况为 以有为,为有为 ,论语与 道德经相比,都是微言大义,富含智慧和哲理,但我个人觉得论语讲的是 阳谋 ,而道德经则属于 阴谋 ,当然我这里说的阴 、 阳 指的是事物的性质,绝没有褒贬之意。孔凡勇老师在读书报告会上也说,论语好比易经中的乾卦,属阳;而道德经好比坤卦,属阴,我觉得也是这个意思。 咱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由于时间有限,涉猎有限,更主要的是个人的资质有限,所以只能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