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实践_第1页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实践_第2页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实践_第3页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实践_第4页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实践 大朗镇第一小学 李庆培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品德的形成及人格的完善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教学中,我在各个环节有机的渗透德育,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 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点。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例如在教丰碑一课时,我抓住课题的碑字,问:碑是什么? 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篇文章是纪念谁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文章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地阅读着课文,寻找着答案,几分钟后便争先恐后地回答军需处长在严寒的冬天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其他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为战士心中永久的纪念,他为革命战争所做出的2 / 6 丰功伟绩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从课题入手揭示文章的中心,通过层层深入的 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在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自觉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 在理解词句中渗透德育 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如在教詹天佑时,学生对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爱国壮举难以理解。为此,我抓住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句话,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没有出世隐含着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蔑视,他们认为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修筑从北 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的工程。通过对这个词语的剖析,学生不但知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且懂得了詹天佑克服各种困难,提前使铁路全线竣工,是为了给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长中国人民的志气,灭帝国主义的威风。这样,学生对詹天佑所产生的敬仰之情,就升华为勤奋学习、准备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爱国热情。 三、在欣赏人物中渗透德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 3 / 6 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 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 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又如教将相和时,我引导学生在理顺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先以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为由,从秦王手中智取回和氏璧;再以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为借口,让手下人化装把和氏璧回赵国,表现出蔺相如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高尚情操。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蔺相如立功升职之后 ,知道廉颇对他不服,有意羞辱自己,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当路遇廉颇时,便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这些细节,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委曲求全、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4 / 6 廉颇知道了蔺相如对自己处处忍让的原因之后,便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表现了廉颇勇于改过、团结对敌的崇高品质。这样,学生就能从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中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要注意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 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讲述中,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课文插图:在邱少云周围,枯草在燃烧,浓烟滚滚;火苗趁风势乱窜,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背后的棉衣在烧着,发出了浓重的焦味。这时的邱少云强忍住火烧的极大痛苦,右手紧握着枪,左手死死抓住地上的土块,紧咬住牙根、闭着嘴唇,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眼睛盯着敌人的碉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包括手势、表情和摹声技 巧,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当时火势之迅速、猛烈,邱少云处境的危险,思考着邱少云为什么还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认识到邱少云严守纪律、英勇牺牲的力量源泉,就在于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5 / 6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如临其境中感受了邱少云这一英雄形象的崇高品质,从而自觉地以邱少云为榜样,增强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五、 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 、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描述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词语优美,句式整齐,运用贴切的排比句、比喻句,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中,我运用教材的插图、幻灯图片和录音带,在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轻快、有节奏来朗读第二、三节。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那桂林山的奇,漓江水的美,就进入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境之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 我体会到,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