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化学、化学平衡1、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其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到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2Li0.35NiO22Li0.85N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 = Li (B)充电时,Li发生氧化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2、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高铁酸钾用做还原剂 B制备高铁酸钾时1molFe(OH)3得到3mol电子C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7 D用高铁酸钾处理水时,用到了其强氧化性,且其还原产物能水解产生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胶体 3、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4、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C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D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6、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中形成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B金属锂作电池的正极,石墨作电池的负极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氧化为Li2SO3 D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7、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下式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 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Fe+NiO2+2 H2OFe(OH)2+Ni(OH)2 下列有关对爱迪生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A.放电时,Fe是负极,NiO2是正极 B.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Fe+2OH-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向正极方向移动 D.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8、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9、2009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处于充满空气和少量氢气的玻璃槽中。由于气体可以混合从而省去了昂贵的燃料隔离膜,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边为该电池的正极 B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C该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 D该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O210、如右图所示,将锌片和铜片通过导线相连,置于稀硫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电子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B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D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12、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式:CH4+8OH-8e=CO2+6H2O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值不变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13、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 NiOOH + H2O + e- = Ni(OH)2 + OH- B放电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14、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作为传导体。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 十2 MnO2十H2O = ZnO 十2MnO (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 C当 0.lmol Zn 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 1.204l023 D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2MnO2 十 2e一十 2H2O = 2MnO (OH)十2OH15、一种新型的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来制备硫酸的方法已经问世,其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电池工作时,一极通入SO2气体,另一极通入O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O2的电极为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电池工作时H+移向负极D负极反应式为:2SO2 - 4e- + 4H2O = 2SO42- + 8H+16、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放电过程中,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17、新型 NaBH4/H2O2燃料电池(DBFC)的结构如右图,(已知硼氢化钠中氢为1价),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B材料中含MnO2层,MnO2可增强导电性 B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BH4+ 8OH8e= BO2-+ 6H2OC放电过程中,Na+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每消耗1L 6 mol/LH2O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6NA个18、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是: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8min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B. 20min时A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C.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19、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 A图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H 0),n(Mn2+) 随时间的变化D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0、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应CO2(g)H2(g) CO(g)H2O(g),H0 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B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C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从体系中分离出水蒸气21、可逆反应aA(g)bB(g)cC(g)dD(g);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的是( )A abcd T1T2 H0B abcd T1T2 H0C abcd T1T2 H0D abcd T1T2 H022、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B由图知,反应在t6时刻,NH3体积分数最大C由图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体系温度的措施D图表示在10 L容器、850时的反应,由图知,到4 min时,反应放出51.6 kJ的热量23、一定温度下,lmol X和n mol Y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Y(g)2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2a)mol/(Lmin) B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lmol M,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lmol X,v (正)增大,v (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24、有一反应:2A+B2C,其中A、B、C均为气体,下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B的转化率,图中有a、b、c三点,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T1温度下若由a点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增大压强的方法 Dc点v (正)v (逆)25、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26、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H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Dt4t5时间内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最低27、对于可逆反应 A(g) +2B(g) 2C(g) H0,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28、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构成燃料电池,则:负极反应式为_,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pH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2)如把KOH改为稀H2SO4作电解质,则:正极反应式为_,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pH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3)如把H2改为甲烷,KOH作电解质,则正极反应式为_29、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4LiCl+S +SO2。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 如果把少量水滴到SOCl2中,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30、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复合材料)正极反应:Li1xMO2xLi+x 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C6LiLi1xMO2=LiMO2C6Li1xB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去1mol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最小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6Li1xxLi+x e=C6Li3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X(g)2y(g)z(g)(正反应放热),在t1时达到平衡,然后在t2时开始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并保温,到t3时又建立平衡,下图中能表示这一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1C 2D 3D 4B 5B 6D78D 9C 10A 11B12D以上还应归纳的:在碱性溶液中:缺氧,应由氢氧根离子提供,剩下转化为水;氧多,应和水结合生成氢氧根离子。在中性溶液中:缺氧,应由水提供,剩下转化为氢离子;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商铺租赁合同15篇
- 专技人员公共知识培训课件
- 企业劳动合同
- 二手挖掘机买卖合同集合15篇
- 人行法律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2025标准写字楼租赁合同模板下载
- 2025金属冲压设备制造企业劳务派遣合作协议
- 中国银行吉安市峡江县2025秋招笔试计算机基础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长春市朝阳区2025秋招笔试金融学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濮阳市清丰县2025秋招笔试计算机基础专练及答案
- 建筑施工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指南
- 跨境电商股权分配协议范文
- 2025年深圳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法律与道德教学课件
- 三甲医院影像科管理制度
- 归档病案无纸化管理制度
- 安徽省专升本英语词汇表词汇表
- 争创文明班级班会课件
- T/CCAS 015-2020水泥助磨剂应用技术规范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 青梅种植管理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