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蘑菇栽培技术_第1页
第四章蘑菇栽培技术_第2页
第四章蘑菇栽培技术_第3页
第四章蘑菇栽培技术_第4页
第四章蘑菇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蘑菇栽培技术,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生产量最多,唯一进行全球性栽培的食用菌。 1)分类地位 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通常所说的蘑菇是几种蘑菇属食用菌的总称。,概述:,概述:,第四章 蘑菇栽培技术,2) 栽培品种,双孢蘑菇,四孢蘑菇,大肥菇,1、白蘑菇:发源于法国,色泽纯白,外观美丽,无论鲜食或加工成罐头都适宜,但对湿度耐受力差,且运输过程中易开伞或菌柄延长、中空。,2、棕蘑菇:英国代表种。朵形中等,柄粗、肉厚、香味浓,抵抗力强,易栽培、适于运输,但色泽欠佳,有损食欲。,3、奶油蘑菇:淡褐色、菌盖发达、菌盖中央着色浅、菌型比白蘑大,产量较高。但因菌肉较薄、质较差,很少栽培。,概述:,第四章 蘑菇栽培技术,2) 栽培品种,双孢蘑菇,四孢蘑菇 :早期品种,大肥菇:较耐热、在夏季或亚热带国家也能栽培,且受伤后菌肉不变色,耐运输,适宜鲜食。,1、白蘑菇,2、棕蘑菇,3、奶油蘑菇,3)营养价值 蘑菇蛋白质含量高于所有蔬菜和豆类,蛋白质含量高达42%,所含氨基酸种类也十分丰富,除常见氨基酸种类外,尚有许多稀有氨基酸,此外,还含有许多核苷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第四章 蘑菇栽培技术,蛋白质:42%; 氨基酸:常见氨基酸、稀有氨基酸; 核苷酸、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Vc、烟酸、泛酸),4)药用价值 蘑菇中含多量酪氨酸酶降低血压; 蘑菇浸出液中的核苷酸制成“健肝片”治疗肝炎; 利用菌丝体、生产蘑菇蛋白质、氨基酸、草酸、菌糖等物质。 以下以白蘑菇栽培为例来说明:,第四章 蘑菇栽培技术,(一)形态结构,一、生物学特性,菌丝体:白色分枝的丝状体,它是蘑菇的营养器官。其功能为吸收营养物质。,子实体,菌盖:肉质肥厚、初呈半球形,直径712cm,后呈伞形,主要的食用部分;,菌柄:中生,白色圆柱状;,菌褶:离生、两侧长棒状担子,每个担子上长二个担孢子;,菌环:围绕菌柄的白色薄膜,位于柄中上部。,蘑菇,双孢蘑菇(白蘑菇),盐渍双孢蘑菇,双孢蘑菇(白蘑菇),(二)生长条件 1、营养 是粪草生真菌,能在腐熟的牲畜粪、棉籽壳和作物秸秆上生长发育。 C源:蘑菇最好的碳源是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产物。 因此,存在于堆肥和秸秆之中的各类碳源,通过人工的堆制发酵,形成有利于蘑菇生长的物质。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及某些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容易被蘑菇菌丝体吸收。(堆制发酵),一、生物学特性,(二)生长条件 1、营养 N源:蘑菇适合的氮源是尿素、铵盐、以及多种氨基酸等; 因此在堆肥发酵过程中施加适量的尿素或硫酸铵,可促进蘑菇生长。,一、生物学特性,矿质元素:P、K、Ca、Mg、S、微量元素等,是蘑菇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 Ca :是蘑菇生长所必需的,当K、Mg、P元素过量时,Ca能抵消它们对蘑菇生理的有害影响。 P:对蘑菇菌丝生长极重要,但过量的磷酸盐会引起蘑菇减产。,1、营养,培养料,1、营养,草:稻草、小麦秆、大麦秆、玉米、小米、甘薯、花生藤叶等;一般江南各省以水稻为主,故多用稻草,北方用麦秆较多。,粪: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牛粪中有机物及含P、K,含量较高,但湿粪含水量高,需晒干;,辅助材料,培养料,1、营养,草,粪,辅助材料,作用: 增加N、P含量; 改良理化性状;,常用添加剂:豆饼粉, 花生饼粉或棉籽饼粉,(NH4)2SO4 , 氮、磷复合肥,过磷酸钙, 石膏粉等,1、营养 2、温度,白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要求的温度不同。 菌丝生长:范围6 32,最适22 24; 子实体形成:范围8 22,最适12 18 子实体生长和形成要求温度较低。 温度是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生活条件,温度高低,直接影响蘑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数量和质量。,3、水分,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60% 65%,R.H 65%;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R.H 90%左右。,4、pH,白蘑菇喜欢中性偏酸性的环境,培养料最适pH为6.87.0,覆土的pH值应为7.0。,白蘑菇是好气性菌,无论菌丝体生长阶段或子实体生长阶段都需要良好的通气条件。 菌丝生长:少量 子实体形成:大量,5、空气,白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需要光线,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形成的子实体洁白肥嫩。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 子实体形成与发育:不需要,6、光线,(一)菇房的建造 菇房是出菇的场所,有地上式菇房、半地下式菇房,也可利用旧房窑洞等改造成菇房。无论何种形式的菇房都要具备保湿、保温、阴凉、通风的条件。 菇房要求(以地上姑房为例):,二、栽培方法,1、开窗 上窗:一般稍低于屋檐,与下窗相对,大小为0.40.5 m 下窗:距地16 cm,大小为0.40.5(钉上门窗纱) 天窗:屋脊南面北面。,(一)菇房的建造,1、开窗 2、菇房内地面和墙壁要光洁。 (便于擦洗与熏蒸) 3、床架:为充分利用空间,菇房内要求放两排多层床架,中间留一走道。床架的高度与层数视菇房高矮而定。,(一)菇房的建造,一般最下层的床架距地面20cm30cm,其它层距为65cm。,蘑菇的培养料主要是粪和草,再加一些辅助的化肥(尿素、硫铵、过磷酸钙等)和饼肥。 蘑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碳素和氮素,而且要求两者有一定比例。最适于蘑菇生长的C、N比例为20301。根据这个比例,配制培养料时,恰当调节粪和草的比例,使之能满足蘑菇对C、N比的要求。( C/N为20301)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料配方,各地可因地制宜选取:,(二)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组成),1、牛、马粪(猪粪)58%,稻草或麦秸40%,石膏1%,过磷酸钙1%,水140160%; 2、棉籽壳99%,尿素1%,水140%; 3、稻草或麦秸58%,畜禽粪38%,饼(豆、花生、棉籽)3%,尿素1%,水140%; 4、稻草100kg,CaCO3 2.5kg,尿素1kg,MgSO4 2kg,过磷酸钙3kg,水200kg; 5、稻草100kg,尿素1.2kg,过磷酸钙0.5kg;,(二)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组成),所有的配方配制成的培养料都需经堆制发酵后才能种蘑菇。 1、堆制作用 灭菌杀虫 在堆制过程中,堆内温度可升到50以上,能杀死培养料内病菌和虫卵,起到高温杀菌作用。,(三)培养料的堆制,1、堆制作用 改变营养成分:使料内的营养成分由原来不能被蘑菇吸收利用状态变为可以吸收利用状态。 保水、通气:经堆制发酵后的培养料,质地松软,保水通气性能好,适于蘑菇菌丝的生长发育。,(三)培养料的堆制,(三)培养料的堆制 2、堆制场所的选择 要选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距水源近而且排水通畅的地方,地面要夯实,打扫干净。,(三)培养料的堆制 3、堆制时间 一般在播种前20d30d进行。 播种时间: 浙北地区播种期 9月上旬; 浙中地区播种期 9月1520日; 浙南地区播种期 10月上旬;。,(三)培养料的堆制 4、堆制材料的预处理 草:稻草切成16cm23cm浸泡1d2d捞起 (预湿2d3d); 粪:干畜粪捣碎加水(含水量65% 75%)(即在指缝间能捏出12滴水即可);,(三)培养料的堆制 5、堆制方法 先在地面铺一些高粱秆或玉米秆,以利通气,然后铺一层15cm20cm厚的稻草或麦秸,宽1.5m1.6m,长度不限。在稻草上撒一层5cm厚的牲畜粪。依次一层草、一层粪地堆积起来,至堆高1.4m1.5m,即可(堆顶呈龟背形),上盖草席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铺料覆盖),(四)发酵与翻堆 培养料堆制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翻堆。 1、翻堆的作用 调节堆内的水分条件和通风条件; 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培养料发酵均匀。,(四)发酵与翻堆 2、翻堆的时期 堆温开始下降是翻堆的适期。 3、翻堆的方法 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四边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四边,把干料和湿料充分拌松、拌均匀,促使发酵均匀一致。,(四)发酵与翻堆 4、翻堆的次数 一般翻堆45次。具体的翻堆时间和总的堆制天数应根据天气,堆温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 (先长后短,8d、6d、4d、3d) 第一次翻堆(8d):硫胺CaCO3 ; (调节水分) 第二次翻堆(6d):过磷酸钙石膏(按干粪草12%);(调节水分),(四)发酵与翻堆 4、翻堆的次数 第三次翻堆(4d):尿素;(调节水分) 第四次翻堆(3d):喷杀虫剂; (调节水分) 共翻45次,总时间约为1个月,而每次间隔都比上一次翻堆缩短2d。最末一次翻堆后,即可移入菇房进行后发酵。,(五)培养料的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栽培中的一项新技术。 1、作用 1)进一步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质, 2)增加培养料的养分, 3)彻底杀虫灭菌。 因此,能显著提高蘑菇的品质和产量。,2、方法: 前发酵进行最末一次翻堆后,把培养料移入菇房床架上,堆成小堆,每堆的量恰能铺一菇床面;然后加温在室内达到60,维持2h后随之通风降温到52,维持47d。 培养料移上菇床(小堆)加温(60)维持2h降温至52维持47d,(五)培养料的后发酵,(五)培养料的后发酵 3、优质培养料的标志 1)外观:呈红褐色、无臭味、无粪块、松软有弹性,草料稍用力一拉即断; 2)含水量:60%左右,即用手紧握培养料在指缝间只有水珠又不滴下; 3) pH:7.27.5; 4)无病菌和害虫存在,也无其它有害气体。,三、蘑菇的栽培与管理 (一)播种前的菇房消毒 1、方法: 可用每立方米甲醛10mL5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24h,然后开窗排气,当菇房无剌激味时,即可把培养料移入菇房。 (甲醛10mL5g高锰酸钾) 20%过氧乙酸10 mL水1升 喷洒菇房。 此法可杀死细菌,真菌等病害,对人、畜又无毒害作用。,三、蘑菇的培养与管理 (二)播种 1、播种前菌种准备 播种前用0.3%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把工具及手擦洗,并将瓶口及表面揩拭消毒,以减少播种过程中感染杂菌。瓶口处表层的“菌被”挖掉不用。 (工具、手等消毒),三、蘑菇的培养与管理 2、播种时间 浙北地区播种期 9月上旬; 浙中地区播种期 9月1520日; 浙南地区播种期 10月上旬;,三、蘑菇的培养与管理 (三)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的管理分为菌丝生长阶段的管理,覆土、覆土后的管理,采收后的管理。 1、菌丝生长阶段的管理:(促进菌丝生长,防止杂菌发生) 菌丝生长阶段:从播种覆土是菌丝生长阶段,也叫发菌。 管理要求: 保持菇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温度2224,R.H65 % 75%; 保持菇房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促进菌丝生长。 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若播种1周仍不萌发新菌丝,应及时补种。,三、蘑菇的培养与管理 2、覆土:这是蘑菇栽培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 1)作用 保持和调节培养料内水分; 促进菌丝体及时发育成子实体。 2)覆土的选择 应选择吸水保水性好,壤土或粘壤土,pH值以6.87.0为最适宜。 (一般用水稻田土、塘泥、河泥等) 取土时应取30cm以下的土壤,因表层土壤含杂菌多,不宜做覆土用。,三、蘑菇的培养与管理,2、覆土 1)作用 2)覆土的选择 3)覆土时间:当菌丝长至料厚的2/3左右时即可覆土,一般播种后18d20d进行。,4)覆土的方法:为了恰当解决保温一通气的关系,覆土一般分粗土和细土两种。 先覆粗土(直径1.5cm):厚2.5cm3.0cm。土粒大、缝隙多,保持良好通气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 再覆细土(直径0.5cm0.8cm):厚1cm,土粒细小,能更好地保持土层中的湿度,用于子实体形成。,三、蘑菇的培养与管理,三、蘑菇的培养与管理 3、覆土后的管理,正常情况下,从覆土到出菇约1820d,此期间蘑菇菌丝逐渐发育成子实体,各种代谢活动加强,消耗的O2和排出的CO2量增多,而子实体形成和发育又要求较低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因此管理的重点是: 1) O2:加大菇房通气量,以补充新鲜空气。 2)温度:降低菇房温度,使之保持在1218。 3)湿度:提高菇房湿度,加强水分管理,保持菇房湿度85%95%。,三、蘑菇的培养与管理 5、采收后的管理,每种一次蘑菇可收45潮菇,每潮菇可以连续收数天,每一潮菇收完,到下一潮菇采收,约经5d8d,两潮菇的间隔时间叫作调整期。在此期间,菌丝体仍继续发育,纽结成子实体原基。为使下潮菇出得更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