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一、解释加粗、加点的字词(1)起于鲁_ (2)请说之_(3)吾义固不杀人_ (4)胡不见我于王_(5)虽然_ (6)子墨子起,再拜_(7)待楚寇矣_ (8)吾义固不杀人_不可谓知类_ 不可谓仁_ 知而不争 舍其文轩敝舆 邻有短褐吾知所以距子矣 愿借子杀之 二、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子墨子九距之。_(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3)公输盘诎。_(4)公输盘不说_三、 完成下面“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必为有窃疾矣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以牒为械 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于:胡不见我于王 今有人于此 在 起于齐 子: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说 :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之:为楚造云梯之械 子墨子闻之 宋何罪之有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起:起于齐 子墨子起,再拜 以: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以牒为械 四、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1)宋何罪之有?(2)夫子何命焉为?(3)胡不见我于王?(4)然胡不已乎?(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6)虽杀臣,不能绝也。_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此为何若人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五、阅读答题1、文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 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3、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4、 “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5、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人物有关的成语。(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6、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7、本文主要通过 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墨子连用三个对比,将楚宋两国的物产作了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正如楚王自己所说“ ”。8、文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9、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 11、 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少说两点)。公输五、阅读答题答案(一)1、交代事情有起因。“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2、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3、宋何罪之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4、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重重否定,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5、(1)、班门弄斧 (2)、墨守成规 6、如:1、让战争从地球上走开。2、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6、对话描写 必为有窃疾矣 7、攻械尽 守圉有余 诎(公输盘诎)9、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运用了类比及对比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10、示例:唐雎用自己的智慧阻止了秦王的易地要求,捍卫了领土的完整。11、如:1、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2、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8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黄河以南)B河东凶亦然(饥荒)C. 王好战(善于)D填然鼓之(战鼓)19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移其民于河东(那里的,指河内的)B河东凶亦然(这样,指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 或百步而后止(有的)D王知如此(这个道理,指“五十步而后止”与“百步而后止”性质相同)20翻译下面句子。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文:_21孟子说:“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参考答案18B 19. B20只不过他们逃跑不到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21告诫梁惠王放弃称霸的野心,施行仁政,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释加点加粗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 2、夫环而攻之( )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5、委而去之( )(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池非不深也( )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10、然而不胜者( )( )二、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词语解释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 于: 畎亩: 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 降: 任: 于: 是: 苦: 劳: 饿: 拂: 乱: 动: 忍: 曾: 所以: 空乏: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恒: 困: 衡: 虑: 作: 征: 色: 喻: 入: 拂: 出: 亡: 二、翻译下列句子1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附:2009年济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9.翻译下列句子。(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10.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案8.常常犯错误割断9.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19 鱼我所欲也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二、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附:2007年济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 说苑)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9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乙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10 请你从 甲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答案:7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赏赐 傲视 8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9答案: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10示例: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20 庄子故事两则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惠子相梁 2、或谓惠子曰 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非梧桐不止 5、于是鸱得腐鼠 6、夫鵷鶵发于南海7、鯈鱼出游从容 8、是鱼之乐也9、请循其本 10、仰而视之1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二、翻译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三 、简答题 1、庄子坚持主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略。2、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或: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评分标准:3分。指出欣赏对象,1分。 说明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2007年慈溪中考16 庄子是 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 。(3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鸱得腐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2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9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分)答案:16道 游刃有余 望洋兴叹(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 等)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格l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7(1)做宰相 (2)在这时 18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19志向高洁 功名利禄 21 曹刿论战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神弗福也 4小惠未徧5战于长勺 6. 公将鼓之 7.公将驰之 8.遂逐齐师9忠之属也 10小惠未徧 11.夫战,勇气也 12既克,公问其故 13.望其旗靡 14彼竭我盈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3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_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6.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三、简答题(附带答案)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和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5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1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之时,第二次是在_ 之时(用原文填空)。1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15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或曹刿是怎样的人)曹刿论战习题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3例如: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9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12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1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4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15语言描写 议论1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对比阅读(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注释】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期:约定时日。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济:过河。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迨:趁着。既:尽,完了。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二10(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11C(ABD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1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1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2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给加点字注释:1. 邹忌修八尺有余 132. 而形貌昳丽 3. 朝服衣冠 4. 谓其妻曰 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6. 君美甚 7. 徐公何能及君也 8. 而复问其妾曰9. 旦日 10. 孰视 11. 自以为不如 12. 又弗如远甚 13. 暮寝而思之 14. 吾妻之美我者15. 私我也 16. 欲有求于我也17.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8. 皆以美于徐公 19. 今齐地方千里 20. 王之蔽甚矣 21. 善22.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3. 能谤讥于市朝 24. 闻寡人之耳者 25. 令初下26. 邹忌修八尺有余27. 孰视之 二、翻译句子: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2. 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3.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_4.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_5.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6.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7.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8.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_9.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附:2012年济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宋昭公出亡(1),至于鄙(2),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3)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注释:(1)出亡:失国后逃亡。(2)鄙:边境。(3)卒:终于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四境之内 四境之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3)谄谀者众也 谄谀 3.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9.(甲)文写邹忌以 说理的方法委婉进谏;(乙)文则认为宋昭 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5分) 7.答案:全国范围内(的人)。 偏爱。 奉承拍马。评分:共3分。每小题1分。8.答案: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终得以重振国家。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设喻(类比) 谄谀者众也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评分:共5分。前两空每空1分;最后一空3分,对即可意思。 23 愚公移山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方七百里 河阳之北 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以君之力 投诸渤海之尾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孀妻 遗男始龀 固不可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虽我之死 何苦而不平 惧其不已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开麻辣香锅合同协议
- 公司钱赠与个人合同范本
- 双流区上门保洁合同范本
- 中介商铺租赁协议书模板
- 卤菜店招工合同范本模板
- 厂房隔音罩销售合同范本
- 商用仓储租用协议书范本
- 合作无接触配送合同范本
- 停车场招聘临时合同范本
- 倒签的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026届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商务楼宇管理办法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社用手机管理办法
-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学校食堂各种检查记录表格表册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