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句:辨析和修改复习:六种病句类型及例句,看印发的资料和学海导航。做题:辨析病句的方法(参考学海导航)语感辨析法用于初步判断,一种艺高人胆大的方法,准确度不很高。语法分析法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找主干,辨枝叶。可以辨别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例句回想法适用于所有种类。记熟有病例句,参照病例做判断,省时省力哦:)仿句法仿句子复杂的结构,把句中陌生的内容换成你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内容来重造一句。这个比较适合于判断逻辑错误和语意不明。抓语标法此方法非常实用而且能快速判别,建议尽量使用。有以下情况的可检查有没有对应的语病:1) 介词结构,+动词缺主语 2)多个分句成分残缺或搭配错。3)并列成分搭配、语序或分类错 4)能否肯否一面对两面不统一。 4)虚词搭配、多余、残缺或语序 5) 数字数字倍数表述不当(如:减少不能用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的倍数表述)、矛盾或多余。6)成语赘余 7)谓语为“是”或者“成为”检查主、宾是否搭配。8)前面有两个情况,句中只有一个单数指示代词一指代不明。用语法分析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不要怕麻烦;碰到长句不要慌,长句也由主、谓、宾组成,不是怪物哈;巧妙运用抓语标法,省时省力文言文阅读:知识积累熟悉活用、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参考笔记和名师大讲堂及专题突破阅读步骤:粗读,找出人物、事件、评价,在草稿上写出。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变换的时间词、地点词、官职词和变化了的人物,画出文中的评价词。遇到不懂的词就跳过不管,因为后面的题目未必会涉及到该词。如果看不明白,可先看最后一道选择题。做题:(1)理解实词:用代入法。代入检查词性是否符合该实词所在句子的要求,词义是否何句意一致,放回语境检验是否符合上下文意思。(2)理解虚词:根据前后实词的词性确定虚词的词性,再根据句子意思确定含义或根据原上下文确定含义,然后比较、排除。(3)信息筛选(第7题):先看题干,理解要求筛选的内容;再看选项,用排除错项的方法,先排除对象错的,再排除内容错的。 句式考查:多为各种特殊句式;补出省略成分一定要看该句前几句。具体考查哪一种句式要看选项。(4)整体理解:回到原文,把每一个选项的内容和原文对照,特别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句。提醒:一般一段一项,要不急不躁,细心找准。(5)断句:先了解文段整体意思,然后从易到难一一断出。可以先找位置比较固定的虚词、曰、云等,再找对称句、找固定句式,再找谓语动词,在此基础上往前找对象(人名、物名、事)主语,往后找宾语。温馨提示:断句,顾名思义是把一个一个句子断开,一句话的意思是相对完整,一个句子一般有主谓宾。一点头绪都没时,可以从最后一个词(通常是宾语)往前推,找到它的谓语和主语,慢慢向前,思路就会逐渐清晰。(6)翻译:踩分点多义词,活用或通假字,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方法:联系语境,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不多不漏,符合语法。原题试译,工整答卷。加、换、调、补、删,以加字组词为主,换字为辅。要调动一定的古文化知识。特别提示:如果不能理解文意,也不能放弃,看看该句的上下句,用该字组词,也有可能得分。例如直当出别居耳:当应当,出出去,别别处,居居住。那样,就算不能译出“直耳”也能拿分。就算其他不懂,只懂一个词,也要把这个词译出来,它也许就是得分点。论述文阅读:论述文阅读:以阐述、论证为主,基本内容是观点和材料,主旨是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态度。要筛选的信息往往就是某些观点或支持这些观点的某些材料。阅读方法与议论文一样,理解时有时要运用到常规的其他学科知识或生活经验。整体阅读:抓观点,抓思路,把握材料的组织。树立“抓问题寻材料追结论”意识。把观点句、结论句画出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的题目一般就是答这些句),把虚词尤其是表范围、时间、程度、可能的副词画出来,把进程转换的词找出来。解题总体思路1)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字的读题干和选项,审清考查的信息及设题的角度。2)确定区域,画出有关的句子。3) 文题对照,看看意思是否完全一致。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大部分的题目和诗歌同。理解词语: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提问方式::某某词的含义(内涵)是?这个词指的是什么?文中哪些词和这个词含义相同?某某词好在哪里?用某某词代替某某词好不好?思维方式:字面意文中意,注意比喻义和寓意。提醒:(1)词不离句;解释出来的词性要和原来的词性一致。(2)后两种问法还要分析有没有用到活用、修辞、词的色彩等方法。理解句子:题型形式:“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你 对.这个句子怎么理解?”,某句说明了什么道理?解题方法:找出主干,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放回原文,找出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找出最符合的相关内容;直接从文中摘录解释的句子或摘取其中的关键词重组句意(有些含义比较丰富的也许要完全由自己想)。提醒:句不离段,联系上下文,一般可在文中找到答案原句。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提示:近来的高频题,特别注意。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解答:看这个句段在文中的位置而定。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回答。在开头,作用一般有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提纲挈领,为下文作铺垫,如果是小说也可能是为下文埋下伏笔。表述:结构上起作用;内容上引出,为下文 的 .作铺垫,为下文的 埋下伏笔在中间,一般是过渡或为下文作铺垫。表述:(结构上)过渡作用,(内容上)由.过渡到,为下文.作铺垫或者揭示文章主旨。在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内容上,揭示中心主题,或点明主旨(写出中心和主旨的具体内容 )参考:中国现代散文课时作业(老师特别提醒的部分)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有什么用(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还要写上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用。作文:审题:10分钟。三看。一看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是关于什么话题的)。二看出题者的分析语、态度语。三看提示语。方法:提炼中心法,因果法(抓事件的最终结果由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原因就是中心论点)。褒贬法,抓关键词法(重复词、概括词、评价词,总结句,评价句,人物最后总结句。)拟题:材料核心词前或后词语;用名言,用修辞。注意:标题要 和下文有关,和所写的文体相配。选好观点:根据材料内容和提示语,选一个方面来写。根据自己所积累的资料来选。写自己有感想的。写作:1)先写简易提纲,在稿纸上写观点。观点可以用话题中心词加态度词组成。2)议论文开头:提出观点,100字。3)中间: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论述。论据要和你的观点性质完全相同。使用论据小提示:(1)多角度,从时间和空间列;从 国别列;从小到大多层次列;从典型到简述到一般多种形式列。(2)每个论据写完都必须分析因果,联系论点。一般用话题或材料或题目的关键词点题扣题。结尾:重申论点,发出希望或者倡议。最好能来几句有文采的抒情。提醒:字数不足要尽可能多写几句和后文那段用分小段来 写。发现偏题马上用观点句或者用话题或材料或题目的关键词点题扣题。古代诗歌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是如何写的?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写景)的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作用是“突出”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厚的情思。(3)对比。(4)白描。作用是“真实反映”田园诗经常用到。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5)比喻。(6)拟人。(7)夸张。(8)从视觉写或从听觉写、从触觉写景: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9)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使画面更有层次感,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还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3)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见课本登岳阳楼课后练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2005卷全国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第三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果该词是放在开头,还要回答在诗中结构作用。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岂”的意思是“哪里”,“应”的意思是“应该”。 (步骤一)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步骤二) “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第四种模式: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4、答题模式:描绘句子所写的情景;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答题示例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岸的原野与天际的稀星互成动势,原野因星垂而寥阔,稀星因野阔而低垂。(步骤一):这两句大笔勾勒,营造出一种雄浑浩阔,但又寂寞空旷的意境,(步骤二)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废水处理膜技术革新与环保政策影响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效果评估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功能迭代与用户留存研究报告
- 新苗立项申请书
- 申请书的结尾署名
- 个人复工鉴定申请书
- 药店医保申请复查申请书
- 妇科改造申请书范文
- 回访老师申请书
- 潜水泵安装培训课件
- GB/T 11376-202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金属的磷化膜
- 2022年《体育法》全文PPT
- 公司区域经营管理办法
- 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景观生态设计》课件
- 江苏省南通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中国古典乐器-古筝琵琶英文介绍(带翻译)课件
- 地表形态塑造内力作用说课
- QSY02553-2018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范
- 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音乐 认识音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