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之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专题复习,返回,(1) 介词用法 (2) 连词用法 (3) 副词用法(4)复合虚词,以,1.作介词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以勇气闻于诸侯 。,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方式。 译为:“拿”、“用”。,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凭着、凭借。,(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用法与“与”相同。 可译为:与、跟、同、对、和(带领、率领),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促织富。 而吾以捕蛇独存。 仆以口语遭此横祸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因为,由于。,表示论事的标准或行为的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用(凭)的身份、按(以)(论),“以”与方位名词“上、下、前、后、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或数量等,用法及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2.作连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报任安 作师说以贻之,表示并列。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不译。,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而”“来”“用来”等。,樊哙侧其盾以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 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地”、“着”,或不译。,表示因果关系,放在复句中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译为“以致、从而”。,4.固定结构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报任安书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以为】认为;把当作(看作)。,【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3.作副词(相当于“已”,译为“已经、已”) 固以怪之矣,索引,难点:以用来表示原因,译作“因为”或“由于”时,有 的是介词,有的是连词,较难辨别。例句: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耶?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句中的“以”用在单句中, 和“一壁之故”组成介宾短语作“欺”的状语 ,是表原因的介词。句中的“以”用在复句中,和“不知忠臣之分”组成表示原因的分句,“以”和后一分句的“故”相关联,“以”是表原因的连词。 介词位居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连词位居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介词去掉,句意难以畅通,连词去掉,句意基本不受影响。,1、路幽昧以险远 2、各各竦立以听 3、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4、遂拔以击荆轲 5、杀之以应陈涉 6、属予作文以记之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9、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1、连词,表并列 2、连词,表修饰 3、连词,表修饰 4、连词,表承接 5、连词,表目的 6、连词,表目的 7、连词,表结果,以致 8、连词,表原因 9、动词,任用,牛刀小试,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1)兼词:诸、焉 (2)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用“也乎哉”等 (3)复音虚词:于是、无论等,1.助词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其皆出于此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表疑问语气。吗、呢。,表示反问语气。吗、呢。,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吧。,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赤壁赋,()表感叹或祈使语气。啊、呀。,(5)在句中表停顿。,危乎高哉!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2.助词,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地。,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用作介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相当于“于”。译为“在”、“比”、“对”、“对于”等。,索引,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返回,(1) 代词用法 (2) 副词用法 (3)复合虚词,(1)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2)副词。就、就是、正是。 于是、就、这才、才。却、竟、反而、只。,四、乃 ,1.作副词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入见。 陈涉乃立为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今君乃亡赵走燕,表承接,译为“于是、就”。,表限止范围、程度、数量,译为“才、这才、然后才”、“仅”等。,表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却、竟然,居然”。,【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返回,3.容易忽视的复合虚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作代词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只是、本来是、原来是。,你,你的。,索引,1、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5、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第二人称代词,你 、副词,只有 、副词,竟然 、副词,才 、副词,就是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副词,竟然,牛刀小试,所,1.作助词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杳不知其所之也。,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2.固定结构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所谓】所说的,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索引,另:名词,处所、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臣所过屠者朱亥 3、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1、地方,处所 2、(拜访)的人 3、处所 4、(听到)的事 5、表原因 6、用来的 7、表原因,牛刀小试,(1)介词用法 (2)助词用法,(1)介词。 替、给。 对、向。为了、为着。因为、由于。(wi) 当,在,到了 被(wi)。(2)语气助词: (wi) 呢。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为,1.作介词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虎丘记),表被动,可跟“所”构成“为所”、“为所”的被动结构,译为“被”。,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公为我献之。 为君翻作琵琶行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表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表示替代)。可译为“替”、“给”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跟、同”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2.作语气助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或趋向。可译为“当、到”等。,读wi,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么”、“吗”。,索引,另:动词。读wi(实词) 出,制定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成为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担任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认为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4、故为之说 5、为国以礼 6、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为坛而盟 9、项燕为楚将 10、孰为汝多知乎,1、动词,充当 2、动词,是 3、动词,演奏 4、动词,写 5、动词,治理 6、动词,成为 7、介词,替;动词,制定 8、动词,修筑 9、动词,是 10、动词,认为,牛刀小试,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3、臣请为王言乐 4、不足为外人道也 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7、为仲卿母所遣 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9、匈奴未灭,臣何以家为?,1、介词,被 2、介词,给 3、介词,给 4、介词,向,对 5、介词,因,因为 6、介词,为了 7、介词,被 8、语气词,呢 9、语气词,呢,(1) 代词用法 (2) 助词用法 (3) 兼词用法,(1)代词。 他(它),他(它)们。 表疑问。什么、怎么、哪里。 (2)助词: 句末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焉,1.作兼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译为:在其中、从这里、在这里、在那里、从那里,2.作代词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作第三人称,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相当于“之”,译作“他”或“它”。,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 天下做父辈的归依了他(文王),他们的子辈会往哪儿去呢?,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译为“哪里”“什么”等。,焉用亡郑以陪邻? 姜氏欲之,焉辟害?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在动词前,表询问或反问,和“安”相当。可译为“哪里”、“怎么”、“为什么”。,.作助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或师焉,或否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作句末语气词,表陈述、疑问或反诘语气,可译为“了、啊、呢”等。,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不译。,作形容词、副词、名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索引,难点突破,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于是余有叹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盘盘焉,囷囷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 姜氏欲之,焉辟害? 君何患焉?,(表陈述语气 (表陈述语气 (陈述语气) (形容词尾) (副词词尾) (他,代词) (在这里,兼词) (怎么,代词) (表疑问语气),下列各句中的“焉”有什么作用?,牛刀小试,难点: 焉用在句末作代词,语气助词或兼词时,有时会混淆。例句: 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儒林列传) 青麻头伏焉。(促织),三句中的“焉”都用在句末,且都用在动词后,用法是否相同?要根据具体语境判别。 “吴之民方痛心焉。”句译为“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焉”是“痛恨”的宾语,因此“焉”是代词,相当于“之”。如果作语气助词讲,“痛恨”就少了宾语,句子结构不完整。如果作兼词讲,更讲不通。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句“缺”的内容应该是“六艺”,“缺”不需要带宾语,因此,“焉”是陈述语气词。 “青麻头伏焉。”句译为“青麻头伏在那里”,“焉”用在动词“伏”的后面充当补语,指出动词所涉及的处所。“焉”相当于“于此”,是兼词,如果不作兼词讲,那么句子结构就不完整。,难点突破,【辨析方法】 1、看位置。 疑问句首是疑问代词或副词(焉辟害?) 疑问句末则是疑问语气(君何患焉?) 句末动宾短语或不及物动词后是表陈述语气(余有叹焉)句末不及物动词后也可能是兼词(虢叔死焉) 句末及物动词后是代词(犹且从师而问焉) 2、看呼应。疑问语气助词,与“何”相呼应。 3、看留删。陈述句末,能删是语气助词,不能则是代词或兼词。,返回,(1)助词用法 (2)复合虚词,(1)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语气,一般可不译。表肯定语气,可不译或译为“了”。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句中语气词:表句中停顿,舒缓语气,不译。,也,1.句末语气词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谁得而族灭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2.句中语气词,表停顿,舒缓语气,不译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表判断,表陈述或解释,表感叹,表疑问或反诘,表祈使、命令,索引,【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也欤】表疑问,相当“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返回,3、容易忽视的复合虚词,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10、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1、表判断 2、表停顿 3、表陈述 4、表疑问 5、表感叹 6、表停顿 7、表判断 8、表感叹 9、表反问 10、表祈使,牛刀小试,返回,(1) 名词用法 (2) 动词用法 (3) 副词用法 (4)介词用法,因,1.作介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廉颇 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史记伍子胥列传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有恩赏加给人,就想到不要由于偏爱而奖赏不当。,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译为: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表示途径、手段或条件。译为:通过,经由,表原因。因为,由于。,2.作副词,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索引,(1)名词: 原因。,无因而至前也。 狱中上梁王,(2)动词: 依靠。沿袭。,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周因于殷礼。 论语 为政,1、于今无会因 2、蒙故业,因遗策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 3、相如因持璧却立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5、因击沛公于坐 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1、名词:理由、原因、机会 2、动词:沿袭、施加 3、副词:于是、就 4、凭借 5、趁着 6、通过、经由 7、由于,牛刀小试,1.作连词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有万钟的薪俸的诱惑,不分辨是否符合礼法和道义就接受, 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表承接。用于复句中表前后两项在时间上先后相承或情理上紧密联系。译为“就”“于是”等。,表假设。引出假设情况时译为“假使”“如果”;引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时译为“那么、那就、就”等。,则,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悌)。(论语学而)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表示两相对照的关系(表并列),常以“则则”格式出现,可译为“就”,或不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反而”“却”;用于前一分句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时,译为“虽然”“倒是”。,2.作副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用在句中起强调或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便是”、“原来是”。,索引,1、欲速则不达 2、入则孝,出则悌 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此则寡人之过也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论语六则 7、愿依彭咸之遗则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连词,表转折,却、反而 连词,表并列,就就 连词,表假设,那么、就 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 名词,文字的条数 名词,准则、法则 连词,表并列,就就,牛刀小试,者,(1) 代词用法 (2) 助词用法 (3) 语气助词用法,(1)代词。 用在别的词或短语后,指人、事、物等。可译为“的”(人、事、物)。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 。 (2)助词: 用在时间词或否定词后,表示某某时候或“的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与优化策略考核试卷
- 航空货物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考核试卷
- 环保活动策划与实施考核试卷
- 货运枢纽站物流项目管理与招投标考核试卷
- 西药批发企业服务创新实践考核试卷
- 2025年品质生活电器合作协议书
- 2019-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通关题库(附答案)
- 《儿童心脏急救技能培训课件》
- 2019-2025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 小学劳技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旅游港澳7天计划
- 2025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3月份)(含解析)
-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三次形考作业(第10章~第11章)-国开-参考资料
- 设备调试工作流程
- 养老护理员的礼仪培训课件
- 农业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四川乐山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37篇(截至2024年)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遵守培训计划
- 国家安全教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大学(威海)
- 护理一病一品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