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3页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4页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 23 课件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 ,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 / 10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 “ 青铜文明 ” 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 与方法 对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 “ 发布现场福娃动画宣传片 ” 导入 师: 2001 年 7 月 13 日,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北京申奥成功,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 XX 年 7 月 13 日是北京申奥成功 5 周年,同样的欢乐再次留在人们心中,请同学记住 7 月 13 日, XX 年 7 月13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0 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0 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 33 处世界遗 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3 / 10 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 “ 司母戊大方鼎 ” 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师:(出示幻灯片 司母戊大方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 的资料) (先对 “ 青铜时代 ” 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 “ 铜石并用时代 ” 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 “ 青铜文明 ”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 “ 神器 ” ,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 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生 1:(请学生介绍)司母戊大方鼎高 133 厘米,重 875公斤,制作于商朝,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这些兽面纹又4 / 10 称饕餮纹,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 生 2:司母戊大方鼎是 1939 年 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鼎重 832 84 公斤,高 1 33 米,口长 1 10 米,壁厚 6 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底纹,耳的外郭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壁内有“ 司母戊 ” 铭文。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 21 块陶范铸成。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 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师:(出示幻灯片 四羊方尊)(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四羊方尊的资料) 生: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 34 5公斤, 1938 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 尊 ” 是一种盛酒器。尊5 / 10 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 52 4 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 58 3 厘米。尽管尊口很大,由于 尊的四角有 4 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 4 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 4 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 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师:(出示幻灯片 三星堆文化)(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三星堆文化的资料) 生:三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 1929 年开始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 1980 年、 1986 年几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稀世之宝,包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金器、青铜器和玉器、漆器等。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全用金箔,说6 / 10 明制作者对金的延伸性已有很深了解。青铜神面具、青铜雕像,造型生动,有古蜀人 “ 纵目 ” 的特点(如同戏曲化妆成坚眉竖目的形象)。三星堆的青铜树,是祭祀用品,有学者考证它与我国民间习俗 “ 通天树 ” 或摇钱树有关。(三星堆文化探秘,昆仑出版社 2001 年版)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年代约三千多年,是商朝时候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 生 2:这是 1986 年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它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古蜀国人制作的。像高 163 5 厘米,躯体修长,身着左衽长袍。青铜人的右臂向上曲举,左臂向下弯曲,宽大的手掌空握,好似握着什么器物。长袍下部雕有饕餮纹,下摆成燕尾 状。面部方正,大眼睛,直挺的鼻梁,方额大耳,耳垂还穿有小孔。脑后垂长发辫,头戴华丽高冠。双脚赤裸,站在一方座上,神情肃穆庄严。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个铜人可能是古蜀人掌握祭祀大权的巫师。铜像采用分段浇铸法铸成,说明这一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师: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都非常详细,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幻灯片,请同学们说说商周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生:(自由发言)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范围广 师:青铜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7 / 10 青铜工艺与我 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青铜文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无法说清她的全部,只能努力地去发掘、去体会、去领悟她的精神。穿越岁月长河,从历史走来,走进当代,不变的是青铜文明的精魂,不变的是灿烂文明的薪火相传。 师:除青铜文化外,夏商西周时期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与学生一起说出) china 的意思是中国和瓷器,瓷都是江西景德镇。 夏商西周时期文明的灿烂,那么此时的经济发展又是如何呢?下面我 们继续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师: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部门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它们的发展表现有哪些呢? 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幻灯片) 农业: “ 五谷 ” 已经齐备(品种) 已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 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工具) 畜牧业:已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品种) 建有牲畜圈栏(方式) 商业: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店 8 / 10 师: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 ,为什么要以 “ 青铜 ” 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结合前面老师介绍的 “ 青铜文明 ” 概念,同学们再细细回味! 师:(出示幻灯片)上面我们学习了 “ 青铜文明 ” 的基本内容。请同学们通过图片更加直观的认识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明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生: “ 商朝戴枷的奴隶俑 ” 是 1937 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陶俑一高一矮,男俑高厘米,女俑高厘米,男俑的双手被枷在背后,女俑则双手被枷在前。这两个陶俑的出土说明了商代奴隶处境的悲惨。白天,奴隶们在奴隶 主的监督下,从事艰苦的劳动;夜晚,为了防止奴隶们逃跑,奴隶主又给他们戴上枷铐。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的记载,见于西周中期的一个青铜鼎上。它说明西周奴隶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商朝奴隶主对奴隶剥削压迫的另一个表现是: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 “ 人祭 ”“ 人牲 ” 。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 人殉 ” 。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商王大墓,墓的里里外外,人殉及追祭时的人牲,总共约三百人。 师:直观的表白,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9 / 10 生 :(自由发言) 师: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这当然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 命运基础上的 “ 文明 ” 。 师:(小结)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 “ 青铜文明 ”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 “ 灿烂的青铜文明 ” 。 课后小练: 1、 1999 年 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10 / 10 国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