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畜牧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市畜牧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市畜牧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市畜牧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市畜牧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畜牧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 市畜牧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 畜牧业是万源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打造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万源畜牧业通过二十几年的持续稳定发展,无论在数量、质量、效益上都取得突破,已占据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按照达州市畜牧食品局关于开展畜牧业生产形势调查的通知要求,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一、畜牧业发展现状万源市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达州市畜牧食品局的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领导带班子、班子抓队伍、队伍促发展”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强工、重农、活商、建城、兴旅”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1567”畜牧基地建设目标,面向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强品质,科学布局突特色,夯实基础促规模,创新机制增效益,牧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畜牧业牧业生产连创记录,畜禽产品再攀新高。二00四年,克服了禽流感、口蹄疫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15.98万头和65.78万头,肉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了20.81万头和5.69万头,肉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了32.9万只和18.32万只,家禽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626万只和397万只,肉类总产量和禽蛋产量达到了7.34万吨,人均占有106.6公斤。二00五年一季度,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生猪存栏达到51.98万头,出栏16.16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6%、1.97%;肉牛存栏15.09万头,出栏9677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72%、13.04%;肉羊存栏13.92万只,出栏4.1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63%、4.51%;家禽存栏2713只,出栏96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48%、16.79%,肉类总产量1.68万吨,比去年增长22.7%。?D?D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非猪产品逐年增加。通过大力实施优质肉牛产业化开发、旧院黑鸡产业化开发等项目的实施,非猪产品达到2.34万吨,非猪产品在畜禽产品中的比重达到35%,增加了7.5个百分点。?D?D畜牧业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农民增收贡献突出。二00四年,全市实现牧业产值8.1644亿元,同比增长36.54%,占农业总产值的49.15%,比去年增长2.95个百分点。全市农民牧业收入1632元,人均牧业增收58元。农民家庭出售总收入中,畜牧业贡献了75%。?D?D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扎实有效。二00四年全国有16个省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渠县等地发生了口蹄疫,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大家努力,打了一场漂亮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确保了全市清净无疫。同时通过大力实施“放心肉”工程,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D?D畜牧兽医站改革卓有成效。通过考试考核,择优聘用了74名称畜牧兽医站人员,并充实到53个乡镇,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面完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工作,实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和工作职责。开展的主要工作和主要做法是:(一)扎实抓好优质肉牛产业化开发,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优质肉牛产业化开发项目,以改良为重点,以能繁母牛基地村建设为突破口。全市建立完善市牛改中心1个,乡人工授精站40个(其中新建6个,规范达标站38个),人工改良配种能繁母牛10720头,产安杂犊牛6140头。建立能繁母牛基地村53个,能繁母牛累计建档挂牌12316头,重点抓了旧院镇高峰冠村、大轮坎村、罗文镇田家营村、马蹄坝村、花楼乡刀湾村、白羊乡柿树坪村、固军乡高坪村、铁矿乡铁矿坝村、黄钟镇窝棚岭村、石人乡袁家膀村、中坪乡观音村、赵塘乡木鱼村、石窝乡小尖山村、官渡镇水田坝村、庙坡乡兰家坪村等15个能繁母牛基地村的示范建设。共改圈6750m2,建池605m3,新增能繁母牛2540头。同时,培育建成了一个年饲养能力200头的肉牛育肥场。(二)加快生猪改良步伐,促进生猪产业发展。一是加大引种力度,严把引种质量关。全年引进杜洛克种公猪48头,引进推广二杂母猪4200头,使全市二元母猪存栏达37170头,占能繁母猪总数的71%。二是强化对全市二杂制种场的管理。严格实行种猪资格审查批报制度、验收合格颁证制度及种猪鉴定申报制度。对不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业主进行了清理、限期整改。三是加快生猪改良。全市共改良生猪7.1万窝次,其中外三元杂交改良2.2万窝次,外三元杂交改良面达到32%,出栏优质外三元杂交肉猪20余万头,占生猪出栏总数的35%,促进了我市生猪品质大幅度提高。(三)加快旧院黑鸡、板角山羊地方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旧院黑鸡、板角山羊是我市发展特色畜牧业的重点。按照突出优势,扩大总量,集中开发的思路,巩固和加强旧院黑鸡基地乡镇,大力推广规模化科学养殖,培育规模养殖大户256户,其中饲养2000只以上的17户,500?D2000只的64户,100?D50只的175户,全市饲养量达218万只,出栏100万只。逐步形成了业主+技术+基地+农户的特色产业化开发格局。二是肉羊开发。在大竹片区6个乡镇采取本品种选育,扩大核心群的技术措施,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同时建成规范化山羊人工改良站2个,利用波尔山羊冻精改良本地母羊250只,开展杂交肉羊生产试验示范,肉羊数量逐年增大,品质逐步提高,农户致富的道路逐步拓宽。(四)认真实施草地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种草养畜。草地建设项目,根据达州市的安排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抓好“7个10万亩”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种养结合的布局原则,以扶持发展种草养畜示范户为主要建设内容,严格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万白路、魏罗路沿线10个示范乡镇,带动全市30个乡镇的152个行政村、537个社、6648户农户开展人工种草。全市共引进多花黑麦草、鸭茅等优质牧草草种5.5吨,共种植牧草3.52万亩,推广种植饲料作物6万亩,改良草山草坡6000亩,开展秸秆利用15万吨。人工种草项目逐步被农户所接受,种草效益逐步显现。(五)依法治牧,以法制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始终将国家关于畜牧“一法三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群众对畜牧行政执法的认识。深入贯彻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等三个办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了详细的防疫工作计划及具体目标责任。全市生猪免疫35万头,防疫密度达到95%,牛免疫注射5万头,羊免疫注射1.5万只,禽50.8万只,发放免疫档案86467本,口蹄疫疫苗注射50万头只。强化动物检疫,全市共开展产地检疫213219头,运输检疫166327头,检出病畜1998头,检疫动物产品215万公斤,检出病害动物产品2236公斤,销毁1230公斤,无害化处理1006公斤,消毒车辆3236车次,摊位及屠宰场地32万平方米。大力实施“放心肉”工程,规范了动物性食品市场秩序,保护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长期不懈地抓好饲料、兽药、种畜禽市场整顿和规范管理,严厉打击伪劣饲料、兽药、种畜禽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卫生工作。(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德高尚的队伍建设目标,先后三次召开了全体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了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培训,同时制定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试行办法,片区负责人、乡镇站职责,使全体职工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二、存在的问题1、畜禽产品量小质不高。全市畜禽产品与“1567”畜牧发展目标、农民增收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广大人民群众需求量大质优,肉牛旧院黑鸡等产品还未形成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2、畜牧产业化开发水平不高。目前还没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还无法内联千家万户的农民,外联千变万化的市场。畜牧产业化水平低下,农民千家万户的粗放型养殖抵卸市场风险的能力差。3、科学养殖水平不高。畜牧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普及力度不够广泛,较大部分农民未树立科学养殖观念,致使生产成本过高,饲养周期过长,养殖效益低。4、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难度大。农民防疫意识淡薄,部分党政领导重视程度不高,都为防疫检疫工作带来了压力。5、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刚刚起步,部分了职工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敬业精神、服务意识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亟待提高。三、对策及措施1、进一步增强做好畜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畜牧业是万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五五”发展战略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畜牧业发展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日程,从工作部署、力量配备、资金支持、舆论氛围等方面,都要适当倾斜,给予实在支持。要统一认识,进一步增加做好畜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把畜牧业建成一个大产业。2、以改良为重点,提高畜产品质量。做好畜牧业,既要发展总量,更要提高质量,量是基础,质是关键;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要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和农户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节粮型畜牧业,重点抓好肉牛、肉羊和旧院黑鸡,促进畜牧业总量有一个大的增长。同时要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重点解决“能不能吃”和“好不好吃”的问题。一要着力引进和推广良种畜禽。加强畜禽优质品种的引进,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特别是要加快投入少、见效快的品种改良进程,加快新成果转化应用,选择一批技术较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农民能够接受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奠定基础。牛种改良,要抓好优质肉牛产业化开发项目,利用安格斯冻精和人工改良本地黄牛,生产优质肉牛;生猪生产要继续实施生猪质量工程,大力推广“三元杂交”改良,提高生猪质量,旧院黑鸡、板角山羊要认真做好本品种的选育,提纯复壮,形成特色优势。二要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治。畜禽疫病防治直接关系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口蹄疫、禽流感都会给畜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必须进一步健全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建立重大疫病快速扑灭机制,完善防疫体系,严格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运输,为扩大畜产品外运创造条件。三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绿色畜牧业是21世纪的主导畜牧业,畜产品将是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要在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建好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工艺的全程监控。高度重视并严格从生产源头抓起,在生产、流通等各个关口把好质量安全关,全面实施和搞好“放心肉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畜禽食品。树立无害意识,积极申请旧院黑鸡,肉牛、肉猪畜产品无公害草地认证,从而取得市场准入资格。3、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带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实体,也是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骨干力量。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发挥着带动农户生产、帮助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没有龙头企业,畜牧业发展就失去了延长产业链条的载体和带运力,也难真正成为“大产业”。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市畜牧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批优势龙头企业的支撑。生猪、旧院黑鸡、板角山羊、肉羊都没有龙头企业。对此,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勇于开拓,营造良好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们的优势项目,要通过媒体、网络、招商会等形式加大推介力度。二要积极为企业服好务。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重视加工、屠宰、包装、储藏技术的开发应用,增强精深加工能力,促进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实现畜产品多次增值。同时要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规范的股份合作制的合同约束机制,逐步形成量大质优、产销畅通的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做到抓一个龙头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农户,富一方经济。三要积极开拓市场。支持和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农村营销大户,以及农民自己的营销组织;加快培养营销人才队伍,促进畜产品的市场开拓,不断提高我市畜产品的商品率。同时要搞好畜产品绿色通道,打击假冒伪劣、地区封锁、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4、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万源市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市),光靠自身发展,非常困难。今年1号文件出台后,国家将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