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6 14-16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 -遗传的基本规律(附解析)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遗传的基本规律 1.( 2016上海卷 .21)表 2 显示某家庭各成员间的凝血现象( -表示无凝血, +表示凝血),其中妻子是 A 型血,则女儿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为 型;型;型;型 ;ii 【答案】 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 ABo血型的遗传问题。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理解血型(抗原)与血清中抗体的关系,并能根据亲代血型推测后代可能的血型。 2.( 2016 上海卷 .25)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 B/b、 c/c 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 aabbcc 的棉花纤维长度为 6 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 2 厘米。棉花植株甲( AABbcc)与乙( aaBbcc)杂交,则 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14厘米 16厘米 2 / 76 14厘米 16厘米 【答案】 c 【解析】棉花植株甲( AABBcc)与乙( aaBbcc)杂交, F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 A,长度最短为 6+2=8 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 AaBBcc,长度为 6+42=14 厘米。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累加效应。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明确隐性纯合子具有一定高度,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的长度相同。 3.( 2016上海卷 .26)图 9 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 B、 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B.芦花形状为显性性状,基因 B 对 b 完全显性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答案】 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 ZW 型的伴性遗传。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 ZW 型性别决定与 Xy 型性别决定的不同。 ZW型性别决定中,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 ZW,雄性个体性染色3 / 76 体组成为 ZZ。 4.( 2016 江苏卷 .24)(多选)人类 ABo 血型有 9 号染色体上的 3 个复等位基因( IA, IB和 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 AB 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 o 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血型 ABABo 基因型 ii A.他们生 A 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1/8 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他们 A 型血色盲儿子和 A 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 o 型血色盲女儿 D.他们 B 型血色盲女儿和 AB 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 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1/4 【答案】 AcD 【考点定位】血型,红绿色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表现型写出相应的基因型,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判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另外红绿色盲属于伴性遗传,在写基因型时需标上 X、 y 染色体。 5.( 2016浙江卷 .6)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 II24 / 76 的致 病基因位于 1 对染色体, II3 和 II6 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 对染色体,这 2 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 II2 不含 II3 的致病基因, II3 不含 II2 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和 II6所患的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 II2所患的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III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 II2 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III2 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 ,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 1/4 D.若 II2 与 II3 生育了 1 个先天聋哑女孩 ,该女孩的 1 条 X染色体长臂缺失 ,则该 X 染色体来自母亲 【答案】 D 【解析】正常的 3 和 4 生出了患病的 II3 和 II6,所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 II3女性,其父亲正常,所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A 错误;若 II2 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 III2不患病的原因是 II3不含 II2的致病基因, B 错误;若 II2 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的基因型为 AaBb,所以其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基因型为 aa或 bb概率为 1/4+1/4-1/16=7/16,c 错误;因 II3不含 II2的致病基因,所以若 II2与 II3 生育了1 个先天聋哑女孩 ,该女孩 的 1 条 X 染色体长臂缺失 ,则该 X5 / 76 染色体来自母亲, D 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系谱图、变异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系谱图、变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图形分析能力。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文字信息和图信息对每个选项有针对性的展开分析。 6.( 2016 新课标 卷 .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 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 F1自交,得到的 F2 植株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 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株,白花为 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 D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方法 (1)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6 / 76 如图中 A a、 B b 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在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 AaBb 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 。 在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其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 9331 。 (2)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方案 测交法:双杂合子 F1 隐性纯合子,后代 F2中双显性 前显后隐 前隐后显 双隐性 1111 。 自交法:双杂合子 F1自交,后代 F2中双显性 前显后隐 前隐后显 双隐性 9331 。 7.( 2016 课标 1 卷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7 / 76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依据遗传平衡定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相等,且均为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 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8.( 2016新课标 2 卷 .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 的表现型而言, 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 G、 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G 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g 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g 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G 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 “ 子一代果蝇中雌 :雄 2:1” 可知 ,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 G、 g 这对等 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题意 “ 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 ” 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XGXg和 Xgy;再结合题意 “ 受精卵中不存在 G、 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8 / 76 致使 ” ,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 G 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 A、 B、 c 三项均错误, D 项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 “ 新信息 ” 与 “ 所学知识 ” 有效地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其关键是围绕 “G 对 g 完全显性 ” 、 “ 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 蝇进行交配,子一代果蝇中雌:雄 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 、 “ 受精卵中不存在 G、 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 这些新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展开联想,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9.(XX课标 I 卷 .6)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 B 9 / 76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特点。 【名师点睛】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考死记硬背容易混淆,要想准确分析,考生需要对遗传规律非常熟悉,能运用遗传的规律进行推理、分析。考生要明白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主要区别,还要具备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醒考生平时注重知识的识记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10.(XX课标 II 卷 .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 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答案】 A 【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 5 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 A 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有:缺失、增加、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有:细胞中个别染色体数的增加或减少 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本题很好的考查了考生对教材中出现的遗传10 / 76 病例的识记能力。 11.( XX海南卷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 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 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 8 种 【答案】 D 【解析】孟德尔定律的前提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不相互融合, A 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B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 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x3x3=27 种, c 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对 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 2x2x2=8种, D 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前提条件及等相关知识,旨在检测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解能力。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内容涉及遗传定律的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对遗传定律的成立条件及其实质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12.( XX山东卷 .5)人体某遗传病受 X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A、 a 和 B、 b)控制,且只有 A、 B 基因同时存11 / 76 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的基因型为 XaBXab或 XaBXaB 的基因型一定为 XAbXaB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 I-1 D.若 II-1的基因型为 XABXaB,与 II-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1/4 【答案】 c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本题以人类遗传系谱图为载体,考查学生有关伴性遗传规律的应用,由于涉及两对基因控制一种遗传病,所以给学生在分析、表达个体基因型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如果学生能结合选项的提示,模仿表示个体 的基因组成,同时从系谱图中男性个体入手分析,结合 “ 男性的 X 染色体只能遗传给女儿且只能有母亲传来 ” 的伴性遗传规律就会迎刃而解。 13.(XX浙江卷 .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 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2 / 76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1 与 5 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4 c 3 与 4 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 9 种基因型和 4 中表现型 D若 7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答案】 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判断、遗传概率的计算及变异原因的推断。 【名师点睛】遗传病误区警示:( 1)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传染病。( 2)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所以,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 3)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白化病携带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推断,要学会从配子入手来解答。 14.( XX广东卷 .24)由苯丙 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13 / 76 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 1/10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 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答案】 AD 【解析】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由 a 控制,正常由 A 控制,在人群中发病率为 1/10000,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 式可推出,人群中 A 的基因频率 =99%, a 的基因频率 =1/100 , 人 群 中 携 带 者 所 占 比 例 约 为2A%a%=198/10000 , B 错误;要诊断携带者需用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诊断的是染色体变异的遗传病,系谱图分析只能推测携带者的可能性,无法确诊, D 错误。 15( XX上海卷 .20) A、 B 型血友病分别由于凝血因子( VIII 和 IX)缺失导致。图 6 显示了两种凝血因子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的位点。一对健康夫妇(他们的双亲均正常)生育了四个儿子:一个患有色盲和血友病,一个患有血友病,一个患有色盲,一 个正常。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母亲体细胞中 X 染色体上基因位点最可能是() 14 / 76 【答案】 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要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明白男性的 X 染色体总是来自其母亲以后传给其儿子。因此分析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从男性分析入手。本题还要主题题干信息,切记不能忽略。 16.( XX上海卷 .26)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2mm。花长为 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 1/16B 2/16c 5/16D 6/16 【答案】 D 【解析】由 “ 花长为 24m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 说明花长为 24mm 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 “ 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2mm且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 ” 可推知花长为 24mm的个体为杂合子,且个体中含 4 个显性基因和 2个隐性基因。假设 该个体基因型为 AaBbcc,则基因型相同的15 / 76 这样的个体互交后代含 4个显性基因和两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 AAbbcc、 aaBBcc、 AaBbcc,这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 的 比 例 为 :1/41/41+1/41/41+1/21/21=6/16 ;答案选 D。 【考点定位】遗传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要求考生依据平时所学的遗传规律知识,再结合题中给出的条件即信息,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最终获取答案。花长为 24mm 个体基因型中含有机体显性基因、几个隐性基因,学生可借助二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在 根据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互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其是杂合子。 17.(XX海南卷 .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 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 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 抗病株,或感病株 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 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 感病纯合体 【答案】 c 【考点定位】显隐性的判断。 【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16 / 76 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 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XX安徽卷 .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 ZW 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 a 和 B、 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 I 的亲本基因型是 () A.甲为 AAbb,乙为 aaBBB.甲为 aaZBZB,乙为 AAZbW c甲为 AAZbZb,乙为 aaZBWD.甲为 AAZbW,乙为 aaZBZB 【答案】 B 【解析】鸟类的性别决定为 ZW 型,雄性为 ZZ,雌性为 ZW,故 D 错。杂交 1 和 2 结果不同,且杂交 2 雌 性表现型不同,推断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故有一对基因在 Z 染色体,故 A错。杂交组合 1 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 A 和 B 才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 aaZBZB,乙的基因型为 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 AaZBZb和 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 2 中亲本基因型为 aaZBW 和 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 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 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 2 的子代表现,说明最初推测正确,即杂交 1 的亲本基因型为 AaZBZb和 AaZBW, B 项正 确, c 错。 【考点定位】遗传定律运用。 17 / 76 【名师点睛】鸟类的性别决定和人体等刚好是相反的,即相同性染色体构成的个体是雄性( ZZ),不同性染色体构成的个体是雌性( ZW)。 19.(XX海南卷 .23)基因型为 AaBbDdEeGgHhkk 个体自交,假定这 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 A 1 对等位基因杂合、 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5/64 B 3 对等位基因杂合、 4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35/128 c 5 对等位基因杂合、 2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 的概率为 67/256 D 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6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不同 【答案】 B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是课本两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充,意在考查考生推理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0.(XX海南卷 .24)某动物种群中, AA, 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 50、 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18 / 76 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 Aa: aa基因 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 3: 3: 1B 4: 4: 1c 1: 2: 0D 1: 2: 1 【答案】 B 【解析】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 AA、 Aa 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 AA占 1/3、 Aa占 2/3,(用棋盘法): 理论上,下一代 AA: Aa: 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4: 4:1,故选 B。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有关问题。 【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就是理解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由于这样个体没有繁殖能力,那么势必影响有繁殖能力个体的比例分配问题。解答本题还是按传统老方法 一步一步来比较稳妥。 21.(XX山东卷 .6)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 A1、 A2、 A3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II 2 基因型为 XA1XA2的概率是 1/4 B III 1 基因型为 XA1y的概率是 1/4 c III 2 基因型为 XA1XA2的概率是 1/8 19 / 76 D IV 1 基因型为 XA1XA1概率是 1/8 【答案】 D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及遗传定律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 、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2.(XX新课标全国 卷 .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 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 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 2 和 4 必须是纯合子 B. 1、 1 和 4 必须是纯合子 c. 2、 3、 2 和 3 必须是杂合子 D. 4、 5、 1 和 2 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 B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本题出题新颖。以前题型都是给出亲本的某些特征,要求计算概率,本题刚好相反,已知最后的概率,求20 / 76 满足此概率的前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3.(XX江苏卷 .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 ,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范 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 ,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 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证明了 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 c 【解析】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范 海尔蒙特利用柳树苗发育形成柳树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 DNA衍射图谱,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考点定位】生物学史的相关知识。 【名师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21 / 76 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 24.(XX上海卷 .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3 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 D、 d 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等位基因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B.c.D. 【答案】 A 【解析】两个装置中含有等量的 D 和 d 棋子,代表等位基因分离 ,雌雄生殖器官各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故 正确;从两个装置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并记录,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 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 A 正确。 【考点定位】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有关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的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2 / 76 25.(XX上海卷 .26)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 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 150g 和 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 F1中重量为 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64 【答案】 D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 【名师点睛】三对基因的解答同两对基因,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6.(XX上海卷 .27)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 存活。图 9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B.c.D. 【答案】 B 23 / 76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由最后得到分离比可知,这个结果不是我们平日里得到的两对性状之间的 9:3:3: 1,可见着其中必有特殊关系,然后结合题干中选项的设计,逐一排除。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 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7.( 2016 课标 1 卷 .32)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 灰体 : 黄体 : 灰体 : 黄体为 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 2)请用 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 1)不能 24 / 76 ( 2)实验 1: 杂交组合: 黄体 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 2: 杂交组合: 灰体 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名师点睛】 在不知性状的显隐关系时,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 染色体上的方法:利用正交和反交实验进行比较。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可先将欲验证的问题当做结论,即如本题可先认为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要注意区分 “ 一次 ” 杂交还是 “ 一代 ” 杂交。若是题干要求 “ 一次 ” 杂交,则不能用正反交,而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或选择雌性和雄性均为显性的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 28.( 2016新课标 2 卷 .32)( 12分)某种植物的 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 d 表示,后者用 F、 f 表示),且独立遗传。25 / 76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 B 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 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实验 2 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答案】( 1)有毛黄肉 ( 2) DDff、 ddFf、 ddFF ( 3)无毛黄肉 :无毛白肉 3:1 ( 4)有毛黄肉 :有毛白肉:无毛黄肉 :无毛白肉 9:3:3:1 ( 5) ddFF、 ddFf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显隐性的判断与亲本基因型的判断。 26 / 76 (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 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相对性状(或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 “ 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 。以本题的第( 1)和( 2)小题为例来领会这种解题方法: 实验 1 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的内容: 有毛 A 无毛 B 有毛,结合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推知有毛为显性,有毛 A 与无毛 B 的基因型分别为 DD 和 dd; 白肉 A 黄肉 B 黄肉 :白肉 1:1,不能判断显隐性,但能确定双亲一个为杂合子( Ff),一个为隐性纯合子( ff)。 同理,实验 3 也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的内容: 有毛 A 无毛 c 有毛,推出有毛为显性,有毛 A 与无毛c 的基因型分别为 DD和 dd; 白肉 A 黄肉 c 黄肉,推出黄肉为显性,白肉 A 与黄肉c 的基因型分别为 ff和 FF。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27 / 76 即可推出亲本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第( 3)、( 4)( 5)小题的解题方法与此类似。 29.( 2016浙江卷 .32)(18 分 )若某研究 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 1 头 ,具体见下表。 请回答: (1)A+基因转录时,在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键聚合成 RNA分子。翻译时 ,核糖体移动到 mRmA的 ,多肽合成结束。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 F1,选择 F1 中表现型为的绵羊和的绵羊杂交获得 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 F1 杂交获得 F2的过程。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 ,从 F2 中选出合适的 1对个体杂交得到 F3,再从 F3中选出 2 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 )并分析 A+和 B+基因的 表达产物 ,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 A+和 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理论上绵羊丁在 F3 中占的比例是。 【答案】 ( 1) RNA聚合酶磷酸二酯终止密码子 ( 2)黑色粗毛白色细毛 ( 3) A+A+B+B-1/16 28 / 76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育种、遗传规律、基因的表达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育种、遗传规律、基因的表达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计算、图形分析等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比如绵阳甲和绵阳乙 都有雄性,直接不能进行杂交等。 30.( 2016 江苏卷 .30)( 7 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下图为 20 世纪中叶非洲地区 HbS 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 HbSHbS 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ScD患者血红蛋白的 2 条 肽链上第 6 为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 2 条 肽链正常。 HbS 基因携带者( 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条异常肽链,最少有条异常肽链。 ( 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 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 型为 HbAHbA 的个体相比, HbAHbS 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的个体比例上升。 ( 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 HbAHbS个体比 HbAHbA和 HbSHbS29 / 76 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现象。 ( 4)为了调查 ScD 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 _(填序号 )。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 ( 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 Hbs 基因 频率为 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 HbS 基因频率为 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_。 【答案】( 1) 20( 2) HbSHbAHbA( 3)杂种(合)优势( 4) ( 5) 1/18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基因频率,基因分离定律,人类遗传病发病率调查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基因的表达以及人类遗传病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不论该蛋白质由多少条肽链组成,即正常血红蛋白由 HbA控制合成,异常血红蛋白由 HbS控制合成 。另外须理解种群基因频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改变;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应选择人群,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方30 / 76 式应选择患者家系。在计算后代表现型概率时,应注意无HbSHbS 的患者,因为基因型为 HbSHbS 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 31.( 2016 天津卷 .9) (10 分)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 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 a1 和 a2,在鲫鱼中是 a3 和 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 P1、 P2、 P3、P4 可两两组合成 GPI。以杂 合体鲤鱼( a1a2)为例,其 GPI基因、多肽链、 GPI 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 GPI 类型是_。 (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 a2a4 个体的比例为 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 GPI 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条带。 (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 GPI 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 _,二倍体鲤鱼亲31 / 76 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_。 【答案】( 10分)( 1) P3P3或 P4P4 ( 2) 25%3 ( 3) a1a2a3100%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互推导和概率分析。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理解电泳图谱和基因组成的关系。易错点是最后一空,错因在于未能根据三倍体的电泳图谱、基因组成均相同,推测双亲均应为纯合体。 32.( 2016 四川卷 .11) (14 分 )油菜物种 I( 2n=20)与 II( 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住: I 的染色体和 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组别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 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甲 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 =3:1 实验二乙 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 =3:13 (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 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 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 _(会 /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32 / 76 (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_条染色体。 (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 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 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 _性 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 A 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_, 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 合子的比例为 _。 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 F1 植株,其体细胞汇中含 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 R 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_。 【答案】( 1)纺锤体不会( 2)分生 76( 3) 隐 RAARR10/13丙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 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丙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 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1/48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 33 / 76 【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 1、显隐性的判断与亲本基因型的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 若子代出现 3: 1 的性状分离比,占 3 份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且亲本为杂合子自交。 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相对性状(或几对基 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 “ 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 ,如 AaRr自交,可拆分成 AaAa 和 RrRr ,再分别求出所需要的基因型的概率,再相乘就得轻易的得出相应基因型的概率。 3.对于三体自交的计算,以题中基因为 RRr的个体为例,关键在于 RRr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考生可用标号法来确定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将第一个 R所在的染色体记为 1号,第二个 R 所在的染色体记为 2 号,将 r 所在的染色体记为 3号,然后进行排列组合,可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就有( 1,23)、( 12, 3)( 13, 2) 3 种情况,然后转化成相应染色体上34 / 76 的基因,就能得到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概率为 1/3Rr、 1/3R、1/6RR、 1/6r。 4.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如第三小题第 2 小问,题目要求计算的是 F2 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有的同学往往计算的是 F2 代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 33.( 2016 海南卷 .29)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 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 XX。等位基因 B 和 b是伴 X 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 B)和细叶( b),且带 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 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 ( 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 雌株数为 _。 ( 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 B 基因频率 b 基因频率为_;子二代雄株中, B 基因频率 b 基因频率为_。 ( 3)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 _;子二代雌株中,阔叶 细叶为 _。 【答案】( 10分) ( 1) 21 ( 2 分) ( 2) 7131 (每空 2 分,共 4 分) ( 3)阔叶 31 (每空 2 分,共 4 分) 35 / 76 ( 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3XBXB、 1XBXb,则雌株中 B 基因频率 b 基因频率为;子二代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3XBy、 1XBy,子二代雄株中 B 基因频率 b 基因频率为 31 。 【考点定位】遗传规律 【名师点睛】明确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定律之间的关系 (1)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伴性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在分析既有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又有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 对或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4.( 2016 上海卷 .八)分析有关肥胖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至少七对等位基因的单基因突变可不依赖环境因素而导致个体严重肥胖,即单基因肥胖。某家族的单基因肥胖不仅由第 18号染色体上的 R、 r 基因决定,而且还与第 2 号染色体上的 m、 m 基因有关; R 基因存在时不能形36 / 76 成黑皮素 4 受体, m 基因纯合时不能形成阿黑皮素原,其机理如图 25所示。 基因 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_。 63.基于上述原理,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应具有基因_和 _,这两种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