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红麻福红99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doc_第1页
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红麻福红99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doc_第2页
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红麻福红99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doc_第3页
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红麻福红99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doc_第4页
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红麻福红99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红麻福红99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宋岩,王道波,刘永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北海;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 摘要:以红麻()的常规栽培品种福红为例,探讨不同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红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的施肥和耕作依据。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福红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试验设种耕作方式,即免耕、垄耕和深松耕(粉垄);种施氮方式,即(作基肥,作追肥),(作基肥,作追肥)和(作基肥,作追肥)。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松耕的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9和,差异显著;与相比,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3和,差异显著;免耕和垄耕时,株高、皮厚、茎粗和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地上部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深松耕时,株高、皮厚、茎粗和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地上部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深松耕时,生麻产量和种子产量同时达到最高。 关键词:红麻();耕作方式;施氮方式;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农艺性状 :A:0439114(15)010070-03 :17 , (,;,) :()with,usedtostudyeffectsincluding,()andincluding,(),(),()wereconductedthatwith,.9with,3,F :();application;seed; :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宋岩(),男,山东蒙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统计和应用数学研究,(电话)(电子信箱); 通信作者,王道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作物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电子信箱)。 红麻()又称洋麻、槿麻、钟麻,是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具有生物产量高、纤维性状优、抗旱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红麻作为优质非木材原料代替木浆应用于造纸行业,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红麻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很强,可以有效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助于延缓全球变暖,。 长期免耕使土壤板结,降低了作物产量,所以近年来关于耕作方式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深松耕作方式影响土壤水动态的变化,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的产量。与旋耕和深松相比,粉垄(深松耕)可以增加土壤的贮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水分供应,提高春玉米的穗粒数,达到增产的目的。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免耕可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更好地促进小麦的生长,增加小麦的产量。同时,施氮方式对作物的产量存在着影响。不同的施氮方式对棉花干物质的积累影响显著,棉花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是从开花期到盛铃期,这段时期积累了棉花的大部分干物质,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时期。李波等研究表明,氮肥可以提高花生叶片光合性能,当基肥、始花期追肥和开花下针盛期追肥分别为、和时,花生的增产效果达到最佳。 近年来,国内外在玉米、小麦、棉花、亚麻等作物对施氮和耕作方式的响应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但是不同作物对施氮和耕作方式的响应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红麻对施氮和耕作方式的响应。因此,本研究以红麻常规栽培品种福红为例,研究不同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红麻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红麻选择合理的施氮和耕作方式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和材料 试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试验田内进行。试验田土壤的为、有机质、碱解氮()(扩散法)、速效磷()(法)、速效钾()(中性法),田间持水量(质量分数)。 试验方法 大田试验因素包括种耕作方式和种施氮方式,共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次,随机区组排列。采用的红麻品种为福红。种耕作方式:免耕、垄耕和深松耕。种施氮方式:(作基肥,作追肥);(作基肥,作追肥);(作基肥,作追肥)。每公顷施肥量为、,所有处理中肥和肥全部用作基肥,在种植前与作基肥的肥一起均匀施入土壤。肥用尿素(含),肥用重过磷酸钙(含),肥用氯化钾(含)。 试验管理 垄耕和深松耕种植时,垄宽,垄间距,垄行距,红麻行间距,株间距,每公顷种植万株。免耕时,种植间距、密度与垄耕一致。每个小区设垄,垄长,每个小区占地,试验田占地。年月日播种,月日出苗,月日齐苗,每穴播粒种子,平均苗高约时每穴留取长势最好的株红麻幼苗。如果连续周无有效降水,则灌水一次。各处理其他农学管理相同。在整个生长周期内,未喷药,未出现病虫害;根据杂草长势进行人工除草次;苗期和旺长初期共遭遇台风次,台风过后,及时对红麻苗进行扶苗、固苗工作;其他时期未遭遇级以上大风或其他极端天气。 测定方法 收获后,用钢卷尺测量红麻株高,即从子叶节到顶端的距离;使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子叶节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皮厚(子叶节处麻皮的厚度)。采集各处理地上部分,在杀青后于烘干至恒重,分别称麻皮、麻秆、叶子和花蕾(含种子)等干物质质量;生麻产量指麻皮干质量;种子产量是花蕾烘干后,取出种子并称量后得到的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是麻皮、麻秆、叶子和花蕾的干物质质量之和。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在软件中使用通用线性模型单因素变量法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包括施氮和耕作方式。不同指标各处理平均值的比较用氏法。 结果与分析 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福红农艺性状的影响株高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福红株高、皮厚、茎粗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与免耕相比,垄耕在和时株高分别减少和,差异显著;与垄耕相比,深松耕在和时株高分别增加和,差异显著。与相比,垄耕在时株高增加,差异显著。 皮厚由表可见,与免耕相比,垄耕和深松耕在时皮厚分别减少和,差异显著。与相比,深松耕在时皮厚减少,差异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但表现出以下趋势:免耕时,随着基肥比例的增加,皮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深松耕时,随着基肥比例的增加,皮厚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茎粗由表可见,与免耕和垄耕相比,深松耕在时茎粗分别增加和,差异显著。与相比,免耕在时茎粗增加,差异显著;与相比,免耕在时茎粗减少,差异显著。 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福红产量的影响 生麻产量施氮和耕作方式对福红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地上部干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与免耕相比,深松耕在时生麻产量增加,差异显著,垄耕和深松耕在时生麻产量差异也显著;与免耕相比,垄耕在时生麻产量减少,差异显著;与垄耕相比,深松耕在时生麻产量增加,差异显著。与相比,免耕和垄耕在时生麻产量分别增加和,差异显著。 种子产量由表可见,与免耕相比,深松耕在时种子产量增加,差异显著,垄耕和深松耕在时差异也显著;与免耕相比,垄耕在时种子产量减少,差异显著;与垄耕相比,深松耕在时种子产量增加,差异显著。与相比,垄耕在时种子产量增加,差异显著;与相比,垄耕在时种子产量下降,差异显著。 地上部干质量由表可见,与免耕相比,深松耕在时地上部干质量增加,差异显著,垄耕和深松耕在时差异也显著。与相比,免耕和垄耕在时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和,差异显著;与相比,深松耕在和时地上部干质量分别下降和。 小结与讨论 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粉垄栽培可以加深稻田耕层厚度,提高稻田的土壤速效养分,使水稻在总根数量、稻株生物产量、稻株结实率和稻谷产量等各方面显著增加,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杨雪等研究表明,深松耕(粉垄)处理有利于土壤对降水的吸收,在土壤中储蓄更多水分,保证玉米在抽雄吐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促进玉米的正常发育,增加玉米的产量。韦本辉等研究表明,粉垄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木薯的产量,改善其品质。这些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松耕的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9和,差异显著。 谢黎虹等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产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当基肥、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分别为、和时,水稻产量达到最大值。谢必武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施肥方式中,采用底肥、分蘖肥、穗肥按比例施入,可以提高杂交稻的穗型和结实率,产量达到最高值。谷世昌等研究表明,当基肥和追肥分别为和并且追肥分四次施入时,烤烟的茎围、叶面积系数和产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各结果之间不尽相同,表明不同作物对施肥方式的响应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相比,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3和,差异显著;免耕和垄耕时,株高、皮厚、茎粗、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深松耕时,株高、皮厚、茎粗、生麻产量、种子产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 综上所述,不仅不同作物对不同施肥方式响应不同,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对施肥方式响应的结果也不一致。 本研究表明,深松耕时,红麻常规栽培品种福红的生麻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红麻的生长还受到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品种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密度、播种时间和地区的生长情况也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与分析。 参考文献: ,(),(): ,(): ,JournalofFoodAgricultureandEnvironment.,(): ,(): 陈安国“低碳经济”与红麻发展作物研究,(): 许迪,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 李轶冰,逄焕成,李华,等粉垄耕作对黄淮海北部春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 邓忠,白丹,翟国亮,等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棉花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华北农学报,(): 李波,孙广志,何志刚,等不同施氮方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作物杂志,(): 韦本辉,刘斌,甘秀芹,等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杨雪,逄焕成,李轶冰,等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温动态和春玉米产量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