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秘密(三篇).docx_第1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秘密(三篇).docx_第2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秘密(三篇).docx_第3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秘密(三篇).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秘密(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秘密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纸片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三- 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秘密一活动目标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轮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积木、圆纸片、吸管等2、音乐活动过程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风车)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教师: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风车、陀螺、电动汽车、纸片、吸管,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玩的是什么?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5、小结: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有手推,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吸管穿过纸片,用手一转,纸片就转起来了等等。6、讨论: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转?教师小结: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了,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你们真棒。二、借助绸带引出身体的转动1、出示绸带(或丝巾)2、幼儿在音乐中自由的玩绸带转动,教师巡回看。3、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你的绸带转起来的?(手臂带着转,用身体带着转)4、教师:我的绸带怎么没有转动呢?这是怎么回事啊?谁来告诉我?小结:我们都发现了,绸带本身不会转动,是我们的身体转动带着它转动起来的,原来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真神奇!5、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跳一个绸带舞!三、运用肢体动作感知转动1、师:那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地方,哪些部位会转动起来,请小朋友找一找,转一转你的身体部位!(幼儿探索)2、请幼儿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让什么转动了起来?请你上前面来试一试。(舌头转、手臂转、辫子转、屁股转等等)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了。四、了解旋转的秘密幼儿操作,探索,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旋转的秘密。4 / 9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旋转的纸片二活动目标: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活动准备: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活动延伸: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6 / 9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三活动目标: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活动过程: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对前期经验的回顾)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图片,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同步观看视频验证)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1)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图片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原来每幅图里都藏着一只小昆虫啊,你觉得谁藏的最好?谁有什么新发现要和大家一起分享?(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有的不仅颜色像,连样子也像,这种方法更高明,我们叫它“拟态。”4、游戏“比眼力”:幼儿细致观察、快速寻找图片中隐藏的昆虫。(幼儿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是小昆虫藏得好,还是小朋友眼睛亮?我们和它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5、游戏“昆虫小侦探”,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的“伪装术”,产生探究的兴趣。(游戏中感知、体验)昆虫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认识它们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这里有大树、花园和草丛,请一组小朋友帮昆虫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另一组小朋友来做“昆虫小侦探”去找一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