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doc_第1页
略论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doc_第2页
略论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doc_第3页
略论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 姚敏娥(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215500) 语文优质课观摩活动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这样的课往往都有一个绝妙的切入点,从而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叩开了课堂的第一扇门。这里的切入点,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文本、领悟课文主旨的最佳角度,也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切入点的选择需花一番心思,究竟应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点来切入呢?我以为,有如下几个“入口”: 一、课题切入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课文的条理和内容。俗语说,“好题目等于文章的一半”,可见,题目对于课文的作用何其重要。题目往往是全文中心的体现,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一些课文从题目切入,可以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山谷中的谜底一文的题目,将“山谷”和“谜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是一篇与自然现象有关的文章。这样的课题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谜底”是什么?又是怎样被揭开的?文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教学这篇课文时,不妨从课题人手,用一系列的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先睹为快的心理,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中心词切入 课文的中心词,是全文的内容浓缩,是内容情感的起始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点。以中心词切入,就等于直接叩击课文主体的大门。中心词有的出现在题目之中,有的出现在篇首,有的则在篇中。 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先抛出一个“主问题”:“园子里的哪些情景,让作者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然后,直接切入第17自然段,让学生谈感受,不断缩小“包围圈”,最终聚焦在“自由”上。如此,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语言文字本身。再通过“作者怎么会从花鸟、蔬菜、虫子中感觉到自由呢”和“作者在园子里是怎么自由的”两个问题,巧妙地将“自然的自由”过渡到“人的自由”,让学生很自然地跟着作者一起体验“瞎闹”、“乱闹”的情景。最后,通过引读,将“自然的自由”和“人的自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关键句切入 课文中有的句子和关键词一样,对文章中心起着直接提示或集中反映的作用。 如夹竹桃的篇末这样写道:“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抓住这一关键句,探究的问题自然就冒出来了:“夹竹桃有怎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哪些幻想呢?”这些问题,便是引领学生返回课文,寻找重点内容细细阅读的向导。又如,教学秦兵马佣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即文章的第3自然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段只有一句话,它既是过渡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这一关键句,学生很容易地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先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再写兵马俑的类型众多。此外,学生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种写作方法,即过渡。这样简洁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有效的。 四、插图切入 插图是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便于形成鲜明的感受。因此,针对有插图的课文,教师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由图引出课文。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图文的衔接点可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方便之门。 如写景散文广玉兰,上课开始,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上广玉兰的样子,并分别说说它花的颜色、质感、形态以及叶片的特点,通过初步的视觉触摸,再让学生带着从图片上获得的简单感受,用心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如船长一课教学,可以从课文“不断下沉的船和哈尔威船长丰碑一样的身影”这幅插图,引导学生回顾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让学生不由得对船长肃然起敬。 五、疑问切入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所以,教师切入课堂时,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考。 如教学理想的风筝时,教师出示风筝图后,提出一系列问题:“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个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可作者苏叔阳每到春天,就会想起他的刘老师,并写下一篇理想的风筝的佳作。”如此,揭示课题。“通过预习,看到题目,你产生了怎样的问题?”从中,梳理出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风筝和刘老师有怎样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