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跨界”正当时.doc_第1页
物流企业“跨界”正当时.doc_第2页
物流企业“跨界”正当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企业“跨界”正当时 丁俊发 现在的平台经济,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产业融合,关键是看能不能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不是可以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跨界”经营有何不可? 之前在我出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评估专家委会主任期间,评估专家对有些5A级企业,涉及到商流(主要是代理采购)算不算物流业务发生过几次争论,特别是一些供应链企业,它们还算不算是物流企业? “跨界”如此多,早已不新鲜 这几年物流企业“跨界”经营已十分普遍,比如,业内知名物流企业宝供物流,提出“四轮驱动、两翼腾飞”战略,到2020年物流交易额达到1000亿,其中就涉及到进军商流,即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产成品分销平台,降低中小企业采购成本。 中国第一个以供应链管理业务上市的怡亚通,提出打造“两天两地一平台”,在五年内业务规模达到1000亿,主要是大举进军镇域电商,实施“农村包围城市”。 全国规模最大的快运企业顺丰,宣布要在城市社区开“嘿客”,用新的OTO模式进军零售电商。 深圳创捷供应链,去年底汪洋副总理专门去考察,给予高度评价。说它是一个高端物流服务公司可以,说它是一个手机生产企业可以,说它是一个流通分销企业也可以。创捷通过供应链集成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服务,打通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 北京中物华商、上海郑明进军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延伸产业的生动实例。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我以前写过一篇短文,讲到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专业化分工,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把各行各业分得很细。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小农经济式的“大而全”“小而全”模式,就是缺乏社会分工,所以生产率不高。 一方面提倡“分工充分”,另一方面又赞同“跨界经营”,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 作为一个企业,社会的分工是一个客观需要,任何人都不可能去阻挡,但分工并不是一条红线,一条深沟,而是可以跨越的,特别是与原有业务相关联的更可以去涉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提出,更拓宽了企业的视野,必须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扩展,企业要从单纯的生产组织者、销售组织者、物流服务者向社会资源整合者转变。 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制造业要向制造服务延伸。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曾做过一个统计,全球500强企业共涉足51个行业,其中28个是服务业,从数量上看,有56%的公司从事服务业,更有20%的跨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如xx年ABB的发动机保养、维修、租赁、数字分析等服务收入已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通用电气目前“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已占公司总产值的70%。 中国的制造服务业刚刚起步,空间很大。 流通业向生产制造延伸早就存在。香港利丰集团是一个流通业百年企业,是做进出口贸易的,它创造了一种“虚拟生产模式”,成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生产企业。国内外许多连锁企业以及大的百货店,都有自有品牌,委托生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流通业向生产制造延伸。 如果制造业可以向制造服务延伸,流通业可以向生产制造延伸,物流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向商流服务或向生产进军呢?现在的平台经济,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产业融合,关键是看能不能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不是可以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中国的物流企业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迈开大步向前走。小型物流企业我主张做专做精,苦练内功;大中型物流企业在做专做精的基础上,可以跨界,可以综合,可以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