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断想 编者按 继 2001 年本刊发表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当时署名群言)一文后,本期我们又发表他的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一文。 两篇文章,都是钱教授参与中国新语文教育建设的实践,一边躬行、一边思考的文字记录;是一位现代知识分子深切关注中国语文教育、关注基础教育、关注教育的精神成长的情感结晶,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对语文教育理论理性思考的学术文本。写作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地位非常,它是一杆标尺,最能衡量和检验语文教育的成效。写作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于写作教育的阐述,杂多纷繁,异彩纷呈。即使今天,写作与写作教育,仍然是一个几乎人人关注的持续的热点。但是,不是不承认,我们,还很少把写作教育(尤其基础教育中对少年儿童的写作教育),放在人类社会的现代意义上,去认识,去观照,去把握;还极少把写作教育放在立人的高度,去理解,去考察,去实施。时常,我们把写作当成了一种技法,当成了一种调遣语言文字的纯粹的技术操练,它已与精神无涉。本文正是从现代意义,从立人高度,对古老而悠久的写作教育,进行重新省察。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作者提出的 几个核心概念,对2 / 10 话:一种生命运动,发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写作状态与师生的生命互动,儿童情趣写作,少年率性写作,公民自由写作,都紧紧扣住现代立人这个四灼灼大字。这,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当今中小学写作教育理念与实践,异常活跃,确亦不乏精彩,作者非专门从事中小学教育研究,对此的体察,还难说全面,但这是难免的。愿本文像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那样,引起语文教育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对话:一种生命运动 中小学作文的训练,从本质上说,是对人的训练,而中小学写作 教育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写作(语文)活动,它同时是一个教育活动,它因此而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特点:这既是教师指导下的写作,又是学生群体中的写作,因此,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群体的作用,使写作成为师生互动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中小学生处于受教育的阶段,是走向人生的准备阶段,他们的写作其实是一种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的学习与周 I练。 从以上的认识出发,我们提出了两个关于中小学生写作教育的基本概念,即对话与发现,并以此作为整个写作读本的贯穿线索。 这两个概念也是针对写 作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的:学生在学习写作中,老师在指导写作时,通常遇到的其实有三个3 / 10 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作是外加的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即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第三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注意的是第三个问题,作文教学变成一个简单的老师出题,学生应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写作状态的问题,则似乎不在作文指导的范围内。而在我们看来,愿意写与有内容可写,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础 ,我们要抓好作文教学,就应该溯本求源,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并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所谓愿意写,就是要变他人(老师,家长)要我写为我要写,并且喜欢写,渴望写,甚至欲罢不能,不写不舒服不自在,真正成为自己精神发展的需要,成为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于自我生命的不堪承受的负担。其实这样的要求,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孩子们尤其强烈,但需要教师的诱发与开导。我们正是据此而提出了对话的概念。我们几乎在每一个年龄段,都向学生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念:作文就是对话 ,是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即所谓自言自语。其实,孩子们早就本能地在进行这样的与大自然对话了,我们不是随时可以听见孩子和他心爱的小狗、小描,以及玩4 / 10 具熊说悄悄话吗?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善于诱导他们将这样的即兴零星谈话变成自觉的写作了。在初中阶段,我们又设计了多与自己谈谈心、心中的事向谁说这类的单元。因为正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经常萌发许多新鲜的思想,多变的念头,又极敏感,很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少年初识愁滋味,不时产生莫名的忧伤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有极 强的倾诉(也即与他者对话、交流)的欲望。但可惜的是,成年人(家长,老师们)却不理解这一点,竟然漠然置之。而作文,恰恰给孩子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我们这样对学生说:如果父母老师不愿意听你倾诉,或者你不善于口头表达,那你不妨写一封信试试看,假如你真的不信赖他们,而心中又确实需要倾诉烦恼,那就另找一个倾诉的对象,或模拟一个对象;你还可以写自述文(日记就是其中的一种),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倾诉,自我辩论。所谓倾诉,自然不只是倾诉烦恼、痛苦,也包括倾诉欢乐,倾诉自己的新感受,新发现,新思想在这个意 义上,作文就是一种以老师为对象的倾诉,是与老师的对话。这里顺便说一点:在我们看来,日记、书信(包括网上的帖子)与我们在下文将要讲到的读书笔记是人的自我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包括与阅读的书的作者的对话)最基本的,也是最自由的书面形式,因此,我们在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都将其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图使学生养5 / 10 成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果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了这三大习惯,那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这是一个为学生终身学习与精神发展打基础的上作,其意义不可小看。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他们除了倾诉 ,更有了发表的欲望:随着自身独立性的加强,他们对自我与社会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就渴望着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与社会进行对话。而作文就成了对社会的模拟性的发言如果在报刊上发表,上就自然成了公开的发言;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对这样的公开发言感到兴趣,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我价值的确认,并得到社会的承认。我们在高中读本中特意强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时候,他的写作一定会有重大的突破,因为这意味着写作已真正成为其自身精神的需求,不仅我要写,而且我喜欢写, 这就进入了一个更为自觉、主动的,自由的写作状态,而且也会主动、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写作的飞跃性的突破:如同阅读在某一时刻会产生高峰体验一样,写作也会出现这样的高峰状态,也即写作读本高中卷所提出的充满了写作激情,甚至下笔若有神的 爆发时期。这是水到渠成、长期培育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从小学开始的作文教学,正是期待着、准备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这样的时刻发生在什么时候,是不一6 / 10 样的),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悄然退出,微笑着欣赏学生的自主、自由写作了:这就是教,为了不教,教的过程(从小学到高中)就是教师逐渐淡出的过程,这或许正是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吧。 二、发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 我们的写作读本初中卷曾引述罗丹的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上帝 赋予每一个人多么巨大的财富!你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听,有手足可以触摸,有心灵可以感受,但这样的天赋的生理的条件仅是一个物质基础;要真正有一双能够发现、感受美的眼睛、耳朵、手足与心灵,是需要长期的培育与训练的,而这样的培育与训练,在本质上是一个生命的开发、提升的过程。我们在前文已经强调,写作应该是发自学生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现在我们要强调的是,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写作,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生命本身的开发与提升。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把引导学生发现周围世界以及自我内心世界,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贯穿从小 学到高中的全过程。在我们所建立的写作体系里,又具体化为:发现大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社会与发现大师。 (一)发现自然。 在初小一年级,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师生对话 师:夜是宁静的吗? 7 / 10 生:是的,晚上我躺在床上,外面安静极了,一会儿我就睡着了。 师:如果竖起小耳朵再仔细听,会听到什么? 生:我家住在马路边上,晚上其实还是很吵的。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有自行车的的铃铃的铃声,有吱的刹车声,有卡车开过轰隆隆的声音。 师:很好,用了很多象声词,把各种声音都说 出来了。再想想,晚上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生:放暑假我到乡下去,晚上可热闹了。有青蛙呱呱的叫声,有纺织娘动听的歌唱声,还有很多嗽嗽的叫不出名的虫子声。有时候,知了好像被吓着了,突然地叫了一声。 我们还设计了长眼睛的手、鼻子告诉我、站在窗口看风景等单元,目的是开发学生的五官,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去感受大自然,发现大自然。这样的训练要不断地进行,并逐渐丰富。而且,不仅倾听大自然,更要想象大自然,不仅用眼看,更要用心去体会,感受。这是一个把 外在的大自然逐渐内在化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发现。 如果说小学阶段,主要是一种感性的启迪,到了初中阶段,就应该作一些理性的引导,并教给学生以发现与描写大自8 / 10 然的基本手段,即让学生学会捕风捉影,把流动、变化中的大自然的美凝定在文字中。于是,在初中卷里,就有了这样的谈话 一、 大自然的音乐到处皆是,只是你要用心去听,去想。 用心,是指倾听时要静心凝神,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如 果心气浮躁,是听不到这些声音,也听不出这种感受的。 用心,又是指善于边听边展开联想、想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句,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描写成视而可见、摸而可触的东西。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并非信手拈来,而是以丰富恰当的联想、想象为基础的。 用心,还指在聆听时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态度,希望、愿望,把自己放进去,把主观内心和客观外物协调、统一起来。丁冬的山泉,隆隆的雷声,本是大自然的声音,但你能从中听出一 些别的什么?山泉的丁冬里,有没有自己童年的记忆?雷声的隆隆,有没有一种扫荡一切的正气?如果这样注入自己的情感,来自自然的声音,一定有了更多的内涵。 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又设计了题为走进自然的单元,9 / 10 并且这样提出问题:对于自然的无所感动,是一种现代病。治疗这种病的有效方法就是 一走进自然。因此,我们建议组织一次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教学旅行活动。我们借用作家王蒙的话,对学生说:这是一种机会,你可以离开你熟悉的环境,夸张一点说,你离开一下自己自己的思维定势、情绪定势和知识局限,你得到一种参 考,你见识一下世界,你开阔一下心胸,你得到一些平素没有得到乃至不会得到的知识和体验,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思忖一些问题。更不要说那令人倾倒的山峰和瀑布,湖泊和海洋,森林和草原那令人神往的教堂、寺庙、博物馆、美术馆你沉浸在世界的丰富与奇妙里,你面对长久的历史留下的种种痕迹你得到了经验也得到了诗。你得到了安慰也得到了胸襟。你得到了休息也得到了启迪。你睁大了眼睛也张开了臂膀。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注意大自然背后的精神,那无与伦比的博大气质,那些顽强生存繁衍不息的生命现象,雄伟、柔曼、清纯、绚丽等等 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风貌,并在大自然的熏陶中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获得襟怀的大度和大气。我们要求学生不仅细致地刻画山和水的外在形象,更描摹山和水的内在精神,记录自己对山水的主观感受,记录山水对自己灵魂的影响,我们所期待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旅行和写作,达到人(学生)与大自然两种生命的感动与交融。这大概也就是发现自然的10 / 10 真意吧。 (二)发现自我 从小学到高中,有一个主题一直贯穿,这就是我是谁?这是一个对自我不断发现与提升的过程。 我是谁看起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液化石油气库站运行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制药菌种培育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陕西省延安事业单位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广告设计师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焊工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 光刻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麻醉恢复室理论考试答案解析
- 光学数控磨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转底炉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接触网运行与检修课件
-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DBJ04-T 491-2025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文件归档标准
- 2025至2030年中国北京酒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陕西省评标专家考试题库及答案
- 低压电动机检修培训课件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月嫂/母婴护理师-操作工技能鉴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道集合-单选题)
- 监理合作管理办法
- GB/T 45947-2025家用电器用废旧锂电池拆解及回收规范
- 【《混凝土搅拌机的传动系统计算设计》1300字】
- 评估公司分公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