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预防.doc_第1页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预防.doc_第2页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预防.doc_第3页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预防.doc_第4页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预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预防 高虹 大理州人民医院儿一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xx年1月xx年12月治疗的川崎病患儿40例,对患儿的超声心电图、临床表现以及血液生化检验等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治疗前患儿的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分别是(3.740.73)mm、(3.690.61)mm,治疗后分别是(2.720.28)mm、(2.640.22)mm,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川崎病患儿中,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现象的有21例,所占比例为52.5%,冠状动脉无扩张的有15例,占比例是37.5%,而出现冠状动脉瘤的患儿有4例,占10%。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WBC、CRP、PLT、ESR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无扩张患者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川崎病患儿中C反应蛋白、血脂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以保证及时发现川崎病患儿中的冠状动脉扩张现象,以提高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预防 R445.1A1674-074(4)09(b)041-02 作者简介高虹(1972.3-),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川崎病1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患儿以全身小、中动脉炎性病变为主,属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一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川崎病的病因都未确定,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5岁以下的孩子中较为普遍。一旦婴幼儿出现川崎病就会对患儿的冠状动脉造成损害,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的话,就会发展成为血栓梗塞、动脉瘤等2,严重时会造成患儿的猝死,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该研究随机抽取该院在xx年1月xx年12月治疗的川崎病患儿40例,对患儿的超声心电图、临床表现以及血液生化检验等进行观察和检测,以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40例,包括26例男患儿,14例女患儿,患儿年龄在11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31.14)岁,患儿的发热病程在321d之间,平均病程为7.3d。 1.2方法 使用型号为ATL-超9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美国ATL公司)进行检查。患儿进行常规项目的检查,例如血沉、心电图、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2等。而超声心动图主要是对患儿的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左室收缩内径、左室扩张内径等进行测量,以对EF(射血分数)、FS(缩短分数)进行计算。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前半年,患儿需要每月检查1次,而后半年,则每个季度检查1次。如果患儿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现象的话,则需要每半年检查1次,直到患儿的冠状动脉扩张消失4。 1.3诊断标准 根据川崎病患儿的年龄,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冠状动脉扩张的标准存在:03岁的婴幼儿的冠状动脉内径不超过2.5mm;39岁患儿的冠状动脉内径在2.53mm之间;914岁患儿的冠状动脉内径不超过3.5mm。 1.4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时需要使用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的形式进行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通过2进行检验。 2结果 2.1患儿治疗前后左、右冠状动脉内径比较 对该院治疗的40例川崎病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患儿的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冠状动脉扩张与冠状动脉无扩张的检查结果比较 40例川崎病患儿中,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现象的有21例,所占比例为52.5%,冠状动脉无扩张的有15例,占比例是37.5%,而出现冠状动脉瘤的患儿有4例,占10%。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WBC、CRP、PLT、ESR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无扩张患者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川崎病最早是日本川崎富在1976年进行报道的5,以血管炎为主,主要影响患儿的血管与脏器,患儿出现的最普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扩张,能够堵塞川崎病患儿的血栓,严重时会导致川崎病患儿出现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等病症,大大增加了川崎病患儿的死亡率6。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川崎病中的冠状动脉扩张现象进行干预。 川崎病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免疫系统活化、全身性质的中小血管炎等。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川崎病是患儿的动脉血管受到炎症的影响导致患儿动脉血管的代谢出现紊乱,从而造成患儿动脉扩张。虽然目前为止,川崎病的发病原因还没有探究清楚,普遍认为是川崎病患儿体内的免疫系统在急性期突发激活操作,对患儿的血管造成损害,是由感染病因造成。川崎病患儿的免疫反应不仅将患儿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激活,而且还能够传导细胞信号,通过基因变化展现出来7,导致患儿内皮细胞的损伤。而川崎病患儿的基础病因是破坏患儿的血管基底膜,降解了患儿细胞基质,严重影响患儿细胞的凋亡与迁移,阻碍患儿重建血管结构,从而导致川崎病患儿中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现象的出现。 川崎病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发现该患儿中存在多个高危因素的话,就需要医护人员给予重视,进行积极的治疗,并对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的受损情况进行处理,以有效降低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川崎病患儿的死亡率。 该研究显示,治疗前患儿的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分别是(3.740.73)mm、(3.690.61)mm,治疗后分别是(2.720.28)mm、(2.64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川崎病患儿中,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现象的有21例,所占比例为52.5%,冠状动脉无扩张的有15例,占比例是37.5%,而出现冠状动脉瘤的患儿有4例,占10%。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WBC、CRP、PLT、ESR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无扩张患者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杰等8人的文献资料中指出:治疗前患儿的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分别是(3.630.62)mm、(3.580.59)mm,治疗后分别是(2.830.39)mm、(2.750.33)mm,与该研究的探究结果相一致。川崎病患儿的主要病理是全身性血管炎,若川崎病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大大增加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瘤或者是冠状动脉扩张的几率,在2025%之间,造成患儿死亡。因此要加大川崎病的研究力度,以明确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川崎病患儿中C-反应蛋白、血脂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以保证及时发现川崎病患儿中的冠状动脉扩张现象,以提高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医护人员要积极的探查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开展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姚倩东,杨春,郑敏文,等.双源CT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xx,1(1):74-77. 2陈玺,徐尔迪,肖延风.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xx,3(6):493-495. 3高捷,王红阳,吴乃君,等.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与纤维蛋白原B-148C/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xx,4(7):518-520. 4张丽,于明华,张靖,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远期追踪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附9例报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xx,3(6):430-432. 5史月秋,卢长庆,黄发基,等.彩超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价值与治疗监测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xx,1(1):29-30. 6陈树宝.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