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1 2016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 6 单元教案(苏教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教 材 简 析单元主题:八一壮歌 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 七律长征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都是写长征的故事,但写法不同。前者以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 56 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后者是概括的写,截取漫漫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写成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不论是概揽,还 是细描,两篇文章都展现出红军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新时期的中国军人是怎样的呢?他们继续走长征之路,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 / 31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要 求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 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 课 时 安 排课题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 21七律长征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3大江保卫战 习作 练习 No: 070 3 / 31 课题: 21、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本课 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 “ 围剿 ” 。从 1931 年到 1934 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 “ 围剿 ” 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 围剿 ” 的失败。第五次反 “ 围剿 ” 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 , 1935 年 4 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4 / 31 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 11 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 年 10 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5 / 31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 “ 万 ” 和 “ 千 ” 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 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 13 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 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 雄伟,气势磅礴,在6 / 31 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解释: “ 只等闲 ” 、 “ 尽开颜 ” 、 “ 万水千山 ”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个性化调 整 No: 071 课题: 21、七律长征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7 / 3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 1934 年 10 月到 1935 年10 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 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8 / 31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 “ 腾细浪、 ”“ 走泥丸 ”“ 云崖暖 ”“ 铁索寒 ” 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 2)交流。 ( 3)讨论 “ 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 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 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 “ 更喜 ” 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 9 / 31 个性化调整 No: 072 课题: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 艰苦 ” 、 “ 燃眉之急 ” 造句。 3、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 “ 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 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 艰苦 ” 、 “ 燃眉之急 ” 造句。 2、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了解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指名说) 10 / 31 2、师针对学生回答,简 介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出示课题: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让学生齐读 )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简介彭德怀生平。 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交流: 第一段:( 1 节)讲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继部队连野菜都挖不到。 第二段:( 220 节)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第三段:( 21 节)讲大黑骡子的身影融进北进的滚滚铁11 / 31 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二、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个性化调整 No: 073 课题: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 “ 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 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 “ 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 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22 课(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12 / 31 2、这是一头怎样的骡子呢?(学生找句,读句) 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 2、学生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语句: 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句( 1)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 一直看着它吃完。(理解 “ 悄悄地 ” 一词的涵义:)你能读出感情来吗? 句( 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 句( 3)彭德怀背过脸去。 句( 4)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对于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句( 5)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 我吃不下,端开。 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 “ 悄悄地 ” 一词的涵义。 (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 13 / 31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 ,再来体会体会。 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 2、读读课文,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3、齐读第三节。理解 “ 燃眉之急 ” 什么意思?近义词 (迫在眉睫 )。请用 “ 燃眉之急 ” 造句。 4、 “ 燃眉之急 ” 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 5、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 6、所以,彭德怀 决定杀坐骑来解决燃眉之急。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 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 8、请大家找出 11-20 节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 14 / 31 9、你能读懂彭德怀 “ 不耐烦 ” 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 “ 怒吼 ” 背后的感情? 10、 “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 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 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为什么说: “ 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 ? (这句话看来是写大黑骡子,实际暗含着彭德怀要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走出草地,后面路途将更加艰难。后面两个 “ 融进了 ” 告诉我们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更是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前进。)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个性化调整 No: 074 课题: 23、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15 / 31 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 惊心动魄 ” 、 “ 闪烁 ” 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 5 自然段。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 惊心动魄 ” 、 “ 闪烁 ”造句。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 -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 1998 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4、教师简介背景 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 16 / 31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 ,震动很大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第一段( 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第二段( 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 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 暴雨 ” 、 “ 大暴雨 ” 、 “ 一场接着一场 ” 、 “ 暴怒的巨龙 ” 、 “ 疯狂地撕咬 ” 以及三个 “ ! ” 。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 日夜兼程 ” 、 “ 挺进 ”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17 / 31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造句 个性化调整 No: 075 课题: 23、大江保卫战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 5 自然段 。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8 / 31 ( 1)默读。 ( 2)交流概括。 ( 3)板书小标题: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 “ -” 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 “ ” 画战士们是怎样想 的。 交流所画的句子 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 “ 上! ”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 (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 “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19 / 31 油! ”“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 (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 4)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 (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 4)体会 “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 (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 6)再次朗读这句话。 ( 7)齐读第四节。 20 / 31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同桌先交 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再集体交流。 ( 2)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再交流。 (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 4)齐读这一节。 5、总结,引读第六节。 6、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 2、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训练 1、以 “ 当长江大堤遇险时 ” 领起说一段话。 2、 1998 年洪 涝灾害后,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五、作业: 21 / 31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个性化调整 No: 076 课题:习作 6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揭题:今天,我们写一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 2、指名汇报各自收集的资料。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激趣。 师: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2 / 31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 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 5 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 1 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 2 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 1 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 1 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三、根据所说,打 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1、导语: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23 / 31 (她)写下来吧! 2、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自主修改。 、相互修改。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朗读习作。 学生自评。 师生评价。 个性化调整 No: 077 课题:评讲习作 6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介绍自己喜欢的或崇拜的人,要 说清楚喜欢或崇拜的原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与错误,进一步纠正,完善。 教学重难点: 24 / 31 1、选择典型事例把事情写具体。 2、注意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作文要求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文 6 的习作要求。(指名说) 2、小结:介绍自己喜欢的或崇拜的人,要说清楚喜欢或崇拜的原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写作方法。 二、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习作,多说同学按要求完成习作,也有不少同学写的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事例不具体,语句不够生动。 成绩统计: 优秀人数: 10 人 良好人数: 31 人 及格人数: 4 人 三、习作成功之处,师生共同评讲。 1、出示习作(赵珊萌),让该文作者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2、学生评讲,教室加以鼓励、肯定、引导,并板书主要优点,例如:叙述具体,倾吐真情等。 3、小结:赵珊萌同学的文章确实不错,她不仅具体写出了25 / 31 敬佩的原因,也抒发了自己当时的真 实感受。这归功于她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写了文章,有学会了做人,收获真大!有哪位同学也想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的? 4、继续展示成功之处,其他同学点评。 5、小结:实际上每个同学的文章都有精彩之处、得意这笔,下面就请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四、修改不足之处。 1、示例文:记叙不够具体的文章。 2、指名读这篇文章,小组讨论:怎样把这篇文章写得更具体。 3、各组交流修改意见。 五、动笔修改自己的作文。 1、启发谈话:经过刚才的交流,互相启发,大家一定发现了别的同学写得更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就来取长补短,修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2、修改自己的习作。 反馈修改情况,教室总结指导。 六、现在谁想让大家欣赏一下你修改后最满意的地方? 1、读修改后的习作片段。 2、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习作评改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乐于写作,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灵活地吸收到自己的习作中。我非常赞赏你们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佩服你26 / 31 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课余时间你们还可以继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所写的人听。 七、评后练习。 1、认真阅读领悟教师的批阅意见。 2、再一次进行明确修改 。 3、订正错别字。 No: 078 课题:练习 6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 “ 重 ”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评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剧情等,表达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要留心别人的发言。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艺术。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本课用 3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 目标: 27 / 31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 “ 重 ”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三部分。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 1)学生读歌词,读通读顺。 ( 2)小组内试说出这首歌词的意思。集体交流。 ( 3)师生交流四渡赤水相关资料。 ( 4)练习诵读,读出情感。 ( 5)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演唱录 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办安全培训文件课件
- 2024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4年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模考模拟试题(考点提分)附答案详解
- 拿货欠款合同(标准版)
- 个人淘宝店铺转让合同(标准版)
- 强化训练人教版9年级数学上册《概率初步》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中考英语总复习资料2
- 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市场趋势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碳捕获与封存(CCS)应用案例:技术、市场、政策三维分析报告
- 养老院防汛应急预案范文(32篇)
- 《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资金管理三方协议(样本)》
- 绿化工程采购管理制度
- 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培训课件
- 科技馆面试题库及答案
- DB31T 1235-2020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 工地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 QGDW12497-2025架空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设计规范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启动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
- 配餐公司库房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农村住宅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