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训诂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之一,与文字学、音韵学统称为小学,文字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形,音韵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音,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义。训诂的“训”字,说文言部:“训,说教也。”段注:“说释而教之。”“诂”字,说文言部:“诂,训故言也。”段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故,即诂也。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所以,训诂学主要研究的是古代书面语,对古语进行解释。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的重要板块,我们在阅读和讲授文言文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词汇,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古代的字义和词义,所以,训诂学对文言文的教学至关重要,下面试着从四个方面谈谈训诂学对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一、运用形训,建立词义和字形的联系,直观其形象 形训,是训诂的重要方法,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这种训诂方法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其形体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造字时字的基本意义往往可以从字形的分析中显示出来。而且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用汉字记载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基本上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因此,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的词,除了有音、义两个要素外,还有一个“形”的外在要素,这就是形训的理论根据。例如: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元”字,在这里是“脑袋”之义,这个字的古字形是“”,本义是头,下面是个人形,上面的圆形指示人的头部。“丧其元”就是丢脑袋。这一字形形象而生动,令人过目不忘。 (二)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及”。“及”字的古字形是“”,整个字形像一支手把人抓住,其本义是“追赶上”,引申为“达到”,再引申为“到那个时候”、“趁这个时候”、“趁着”,再引申为“涉及”、“到”、“与”等等。 (三)苏教版高中语文孟子粱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是“跑”,这里应解释为“逃跑”,很多学生往往受今义的影响理解为“行走”。“走”古字形作“”,像人跑时两手大幅度摆动,与现在的“行走”义不同。而“行”的古文字形作“”,本义是“道路”。“行”供人行走,因而引申为“行走、行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展示出“走”和“行”的古字形,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区别这两个字的古义了。 二、运用声训,建立词义和字音之间的联系,有效掌握通假现象 声训,又称音训、因声求义,是通过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被释词与用来解释的词之间往往音同或音近,或双声或叠韵。中学文言文中通假现象普遍存在,辨识通假字历来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声训帮助掌握通假现象。例如: (一)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通“馈”,赠送。“归”与“馈”韵部相同,声母相近,是叠韵通假关系。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课文未给“借”字作注,其他古文选本也未注。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把“借”理解为普遍的“借进”义,联系语境,归有光为什么要把借来的书装满自己的书架呢?细细想来不合情理。诗经大雅抑:“借日。”汉书霍光传引诗作“籍”,“籍”的本义是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垫物。说文:“藉,祭藉也。”如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1“借”上古属铎部精纽,“籍”上古属铎部从纽,“借”与“藉”为叠韵通假。“借书满架”就是“置放的书排满了书架”。 三、运用训诂学的知识可以订正中学文言文教材中错误的注释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始终将字词教学确立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对字词理解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个句子乃至全篇的认识和理解。中学课本里的文言文注释绝大多数是正确可靠的,但仍有一些地方需要加以订正。例如: (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课文解释“县官”为“官府”。这种解释显然不准确,据考察,“县官”一词出自汉代,最初是对天子的称呼。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又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后来也泛称朝廷,如史记景帝本纪:“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2汉书食货志中晁错的论贵粟疏:“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3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手长劳劳”课文注释:“举手告别,忧伤不止。”4注释将“举手”就理解为今天所说的“举手”,对吗?汉语大词典解释“手”其中一个义项是通“首”。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陈知其罪,授手于我。”洪亮吉诂:“惠栋曰:手,古首字。今案家语作授手于我。”由此可知这里的“举手”应是“举首”,就是“抬头”。 四、运用训诂学知识可以指导我们弄清文言文中词语的确切含义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词汇和词义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学文言文课文中,某些注释虽无大错,但仔细推敲起来却总觉勉强,利用训诂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课文中词语的确切含义。例如: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课文注释为:“小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怀其宝,间行已去。”司马贞史记索引:“间行,犹微行也。”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史记中的“间”用在动词前面常作“暗中、秘密”的意思。所以“间至”译为“暗中回到”更好。 (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襄”课本注释为:“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向他学过弹琴。”6这个注释不是很准确,按这样的注释,学生很容易认为“师襄”是姓“师”名“襄”的人。这里的“师”应该是乐官的称谓,翻译为“一个叫襄的乐师”。在这篇课文中提到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春秋时期,“师”原指“乐官”,例如太平广记王子年拾遗记中提到的“师延”、“师旷”、“师涓”等,这三位都是当时的乐官,但他们都不姓“师”。这里注释应该注明这种特殊身份,以免引起学生的误解。 注释: 1李善等.六臣注文选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2司马迁.史记孝景帝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协作计划书模板高效分工合作
- 2025年电子支付行业电子支付与移动支付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安全生产知识题库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小学奥数金牌题库及答案
- 言语指数智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流科技自动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模拟停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未来出行行业无人驾驶技术与出行服务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安全风险预防措施承诺书9篇范文
- 兽医公共卫生学
- 办公楼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光声成像技术简介课件
- GB/T 13576.1-1992锯齿形(3°、30°)螺纹牙型
- 绝对值的练习课课件
- 十八般兵器解读课件
- 重医大内科学教案06血液系统疾病-2贫血概述
- 寿命、衰老与衰老治疗课件
- 医师多机构备案申请表
- 《秋娃娃写信》(幼儿园课件)
- 一年级看图说话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