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一语文上第7课往事依依教案_第1页
2016初一语文上第7课往事依依教案_第2页
2016初一语文上第7课往事依依教案_第3页
2016初一语文上第7课往事依依教案_第4页
2016初一语文上第7课往事依依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2016 初一语文上第 7 课往事依依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山课 件 m 七 往事依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理解全文精妙的语言运用。 3理解文中老师的话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全文精妙的语言运用。 (重点 ) 2理解文中老师的话的内涵。 (难点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 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 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2 / 11 她成长的源头吧!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 1929 年 2 月出生。 1951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教师, 1978 年获 “ 特级教师 ” 称号。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训 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160 多篇,总计 50 万字。 2朗读全文,掌握重点字音。 涟漪 (y) 雨晦 (hu) 浩淼 (mio) 绚丽 (xun)雕镂 (lu)离骚 (so) 婵娟 (chn)镌刻 (jun)橙色 (chng) 橘子 (j)慷慨 (kngki)徜徉 (chngyng) 3解释词语。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凝注:凝聚,凝结。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 情开阔。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趣。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3 / 11 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教导。 4初读课文,说说题目中的 “ 依依 ” 是什么意思? 明确: “ 依依 ” 有两个意思: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 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二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三、合作探究 (一 )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往事对 “ 我 ” 的影响 小时候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学生时代读 千家诗 激发了 “ 我 ” 的爱国情怀 听老师讲田汉的南归 明确: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给 “ 我 ” 带来了生活乐趣; 使 “ 我 ” 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2作者记叙的这几件往事,为什么称之为 “ 依依 ” 呢? 明确:这是一篇回忆童年学习的文章,脉络明晰,内容清楚。先是观画。挂在家中并不特别的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中的插图。儿童时期是最好奇、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如果人的记忆是一张白纸,童年时期就是 刚刚书写的那几笔,待老4 / 11 来恐怕就是重重叠叠写满了字的纸了,不但不明晰,而且还十分混乱了。这种场景置换,是一般人们所共有的通觉,即使没有家乡的焦山先入为主,通过文字也会 “ 设计 ” 想象出自己心中的水泊梁山的。第二件事是读诗。诗,从来就是启蒙的最好读物,特别是过去人读诗,懂与不懂先放置一边,先熟读成诵,今日不懂,明日不懂,忽有一瞬,豁然开朗。此种方法,也有其合理因素。 “ 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 的儿童是幸福的,在诗中长大的儿童必不同于在不适于儿童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作者乃一佐证也。最后是听课。一国粹,一新派,汇 合到学生处也算是相得益彰了。各种风格的老师,各有所长的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极为难得的财富。老师给予了知识,老师更给了兴趣,各种兴趣有时比某种知识更为重要。 (二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值得反复诵读和体会,阅读课文,画出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写得美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明确: “ 搜索枯肠 ” 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后面的 “ 历历在目 ”“ 记忆犹新 ” 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文中写的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 (2)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5 / 11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明确:这些词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地描写出来了,赞美了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激情。 (3)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 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明确:这段文字写作者读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的情景,年龄增长后重读水浒传的体会反衬小时候读水浒传时形象之鲜明。 (三 )重点理解 1 怎样理解课文中老师 “ 谆谆教导 ” 这番话? 明确:这是老师作为 “ 过来人 ” 的经验之谈,也是作者深为受益的经验之谈,大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这样告诫过他们的学生。 “ 人微言轻 ” ,你未必听得进去,但愿作者 “ 金口玉言 ” ,使你能够听之信之。课文仅是例子,例子当然不会多,薄薄的小册子,怎够供给正在生长、发育的你,况且课文怎能尽收天下大好文章,一把尺子怎能衡量众多学子的个人所爱。以唐诗、宋词为每日之早餐,以优秀时文为每日之正餐,以思考为每日之晚餐,以精粹古文为每周的调剂改善,以大部头的书籍为节假日盛餐,以快速浏览为每日之点心。 6 / 11 2作者的读书感受给你哪些借鉴? 明确:读书要形象思维,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也就是说将文字置换为形象,让其在自己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读书要入其境,要感同身受,如能凭吊式地置身其中那就会有一番课堂得不到的收获。不要游离于作品之外,要同作者同喜同悲。读书要多背诵,特别优秀的古诗文,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以上所说皆起源于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使你勤奋,兴趣使你拥有激情。培养兴趣,最为重要。 四、课外拓展 往事悠悠,总是令人难忘,特别是童年时期,使人终生回味。有位同学谱写了一首童谣,请你补出童谣中空缺的内容。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中;_, _;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上;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里。 答案示例:假如童年是一朵花儿,它愿意开放在浪漫的花园里;假如童年是一尾鱼儿,它希望畅游在自由的河流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选材特点。 2明确本文的结构特点。 7 / 11 3学习本文中有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明确本文的结构特点。 (重点 ) 2学习本文中有效的写作方法。 (难点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 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 ”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的一致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她 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的 “ 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 这句话。 二、自主预习 作者是怎样把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明确:题目 “ 往事依依 ” 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8 / 11 三、合作探究 (一 )结构特点 课文前后多处照应,请结合全文内容,举例说说文章是怎样照应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如第一段和第七段结尾相互照应 ,首段扣题是为了引出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又如第三段说 “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 ” ,第五段进一步讲 “ 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 ,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用词,课文每段都有相应的词和 “ 往事 ” 相扣,第二段至五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与 “ 依依 ” 相扣。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 (二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课文通过 “ 我 ” 对初中学生生涯中一些萦绕于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 回忆,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三 )写作借鉴 1纵观全文,会发现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是精当、要言不烦。请以第五自然段为例,具体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9 / 11 的。 明确:第五自然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 我 ” 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激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喜教白 话文的国文老师;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外,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 我 ” 读了辛词每每 “ 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 ,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 “ 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 。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学生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2小组讨论:除了选材精当之外,本文还有哪些写作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写作中要巧用材料,抒发真情实感。具体方法有: (1)说真话,抒真情。善于抒写自己的感受。本文开头有感而发, 中间边回忆,边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结尾由事入理,抒发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2)材料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回忆性的文章要对材料进行整合处理,详略先后,均应服务于文章中心。 (3)注重细节描写。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如果10 / 11 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描写成功与否,不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四、课外拓展 名人读书的故事有很多,请你写出一两个来与大家分享。 示例: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 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