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201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201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201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201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 2016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文 章来源 m5.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能力: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 3)会用 “ 秩序井然 ” 、 “ 爱抚 ” 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3、过程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 关资 料,以 “ 前进中的香港 ” 为题先在小组后 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 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 、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指导学生理解 “ 我就像 流遍全身 ” 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 “ 香港回归 ” 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2 / 26 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第二课时: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 “ 东方之珠 ” ,同学们知道 “ 东方之珠 ” 指哪儿吗?(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 “ 董 ” 记住 “ 董建华 ” 4、1997 年 6 月 30 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 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事 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 我给 江主席献花。(板书: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3 / 26 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 3)请你按照 “ 冒雨等待 ” 、 “ 激动献花 ” 、 “ 幸福忘不了 ” 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 有解决,又 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 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 毯、频、董 ”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 “ 前进中的香港 ” 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 “ 秩序井然 ” 、 “ 爱抚 ” 造 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4 / 26 会查阅、搜集、整理有 关资料,以 “ 前进中的香港 ” 为题先在小组后 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 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 、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指导学生理解 “ 我就像 流遍全身 ” 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 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 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 1897 年到 1997 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 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 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 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5 / 26 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 等待 ” 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 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 a、谁来把 “ 我 ” 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 “ 我 ” 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 激动,谁来读。 2、学习 “ 献花 ” 部分 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 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 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 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 2)理解 “ 沸腾起来了 ” :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 3)理解 “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6 / 26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 4)理解 “ 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 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 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 年英国强 迫 清 政 府 签 订 南 京 条 约 , 永 久 割 占 香 港 岛 。 1860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 99 年 。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 e、指导朗读。读出 自豪的心情。 3、学习 “ 忘不了 ” 部分 ( 1) “ 我 ” 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 2)理解 “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 ” a、体会我的心情: “ 失散多年 ” 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 母亲 ” 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 “ 我 ” 感到幸福吗? 读: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7 / 26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 ( 3)此情此景, 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 多么幸福啊! 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 “ 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 ”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板书: 我给江主席献花 等待 兴奋激动 献花 激动万分 幸福 永生难忘 6.天安门广场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六自然段。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3、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1-2)自然段中的生字词,理解( 1-2)自然段。 2、能掌握一些读通、读好课文的方法。 3、通过学文,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壮观。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讨论法。 教具准备: 1、幻灯片 、小黑板。 2、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天安门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趣交流: 1、谁去过天安门广场,你有什么感受? 其他同学想不想去游览? 今8 / 26 天老师就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览天安门广场,开心吗? 2、板书课题: 1、天安门广场 3、学生交流有关 “ 天安门 ” 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明代,名 “ 承天 门 ” ,重建于清代,改称 “ 天安门 ” 。)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 880 米,东西宽 500 米, 面积达 44万平方米,可容纳 100 万 人举行盛大集会。 二、初读、交流收获。 1、自读课文,要求: ( 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 2)、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适当停顿。 ( 3)、小组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会读的同学请举手,不会读的同学没关系,请你再读读,相信你准能读。(教师重点辅导)。 三、精读 1 。 1、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 2、纠正读或模仿读。 3、说说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什么印象? 4、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 大家吗? 5、练读后指名读。 四、精读 2 。 1、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方法同学习第一自然自然段) 2、读了这段话,你有问题吗? 相机理解:雕梁画栋 3、天安门及其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雄伟壮丽、格外挺拔 ) 天安门雄伟壮丽,金水桥格外挺拔,让人不忍离去,让我们一9 / 26 起再来感受一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这一自然段,可加入一个说话训练,学习这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以我们的教室或 花坛为题 说一段话。 五、指导书写: 瓦 栋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或简笔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 26 ,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能背诵46 。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 教具准备:准备广场周围建筑群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读 1 -2 。 2、默写 “ 雕梁画栋 ” 。 二、学习 3 : 1、谁愿意读3 。 2、纠正读或模仿读,重点读好: 广场中央矗立着 /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3、自读 3 ,拿出相关的简易图,读后在小组中摆出各建筑物的方位关系。 4、集体交流。 5、完成课后第 4 题的小练习。 6、这些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十分雄伟壮丽,你产生了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表现给大家 10 / 26 听。 三、学习 4 : 1、读读 课文 4 ,你有困难或疑问吗? 2、用上 “ 因为 所以 ”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 ( 1)为什么全国人民 “ 无比向往 ” 天安门? ( 2)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3、是啊,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深信你也一定很向往天安门广场,让我们一起随作者再 游览一下,再回忆那庄严的场面。 4、齐读 4 。 四、学习 5 -6 。 1、请你读读课文第 5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晨曦中天安门城楼的雄姿,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和集体交流。 3、小结:是的,我们仿佛看到了 “ 五星红旗与 旭日一同升起 ” ,中国也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 上,日益强大,多自豪哪! 4、读 6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节日的广场绚丽、热闹! 五、指导写字: 你觉得哪些字需要大家帮忙的? 碑煌 六、作业布置: 任选两个 1、选词填空。 2、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3、观看记录片。 板书设计: 1、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新中国的象征 意 雄 纪念碑 五星红 旗与旭日同升 义 伟 纪念堂 节日到来 美 丽热 闹 非 壮 博物馆 11 / 26 凡 丽 人民大会堂 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六自然段。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3、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1-2)自然段中的生字词,理解( 1-2)自然段。 2、能掌握一些读通、读好课文的方法。 3、通过学文,感受天安门 的雄伟壮观。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讨论法。 教具准备: 1、幻灯片、小黑板。 2、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天安门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趣交流: 1、谁去过天安门广场,你有什么感受? 其他同学想不想去游览? 今天老师就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览天安门广场,开心吗? 2、板书课题: 1、天安门广场 3、学生交流有关 “ 天安门 ” 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明代,名 “ 承天 门 ” ,重建于清代,改称 “ 天安门 ” 。)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 880 米,东西宽 500 米,面积达 44万平方米,可容纳 100 万 人举行盛大集会。 二、初读、交流收获。 1、自读课文,要求: ( 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 2)、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适当停顿。 12 / 26 ( 3)、小组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会读的同学请举手,不会读的同学没关系,请你再读读,相信你准能读。(教师重点辅导)。 三、精读 1 。 1、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 2、纠正读或模仿读。 3、说说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什么印象? 4、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 5、练读后指名读。 四、精读 2 。 1、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方法同学习第一自然自然段) 2、读了这段话,你有问题吗? 相机理解:雕梁画栋 3、天安门及其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雄伟壮丽、格外挺拔 ) 天安门雄伟壮丽,金水桥格外挺拔,让人不忍离去,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这一自然段,可加入一个说话训练,学习这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以我们的教室或 花坛为题说一段话。 五、指导书写: 瓦 栋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1、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或简笔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 26 ,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能背诵 46 。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3 / 26 教学难点:能 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 教具准备:准备广场周围建筑群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读 1 -2 。 2、默写 “ 雕梁画栋 ” 。 二、学习 3 : 1、谁愿意读3 。 2、纠正读或模仿读,重点读好: 广场中央矗立着 /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3、自读 3 ,拿出相关的简易图,读后在小组中摆出各建筑物的方位关系。 4、集体交流。 5、完成课后第 4 题的小练习。 6、这些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十分雄伟壮丽,你产生了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表现给大家 听。 三、学习 4 : 1、读读课文 4 ,你有困难或疑问吗? 2、用上 “ 因为 所以 ”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 ( 1)为什么全国人民 “ 无比向往 ” 天安门? ( 2)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3、是啊,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深信你也一定很向往天安门广场,让我们一起随作者再 游览一下,再回忆那庄严的场面。 4、齐读 4 。 四、学习 5 -6 。 1、请你读读课文第 5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晨曦中天安门城楼的雄姿,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和集体交流。 3、小结:是的,我们仿佛14 / 26 看到了 “ 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 ,中国也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 上,日益强大,多自豪哪! 4、读 6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节日的广场绚丽、热闹! 五、指导写字: 你觉得哪些字需要大家帮忙的? 碑煌 六、作业布置: 任选两个 1、选词填空。 2、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3、观看记录片。 板书设计: 1、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新中国的象征 意 雄 纪念碑 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 义 伟 纪念堂 节日到来 美 丽热 闹 非 壮 博物馆 凡 丽 人民大会堂 8.虎门销烟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 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15 / 26 解相配的词语。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 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 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16 / 2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 然段,首尾联系,理解 “ 值得纪念 ” 是不同 寻常的意思, “ 伟大壮举 ” 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 “ 伟大壮举 ” ,在“ 壮 ” 下加 “” , “ 壮 ” 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 ?(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 句子能表现 “ 壮 ” ,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 “ 虎门销烟 ” 是一次 “ 伟大壮举 ” 。 2学习第二自然段。 ( 1)你能从 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 壮 ”? (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 “ 壮 ” 。 前来 观看的人多而广, “ 男男女女 ” , “ 老老少少 ” ,宽阔的海滩挤得 “ 水泄不通 ” ;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隆重,虎门寨装点得 “ 分外壮 丽 ” ,新搭起的礼台上 “ 彩旗林立 ” ;官员 “ 身着朝服 ” 。(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 17 / 26 ,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 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 “ 伟大壮举 ” 。接下来第 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 “ 伟大壮举 ” 的经 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板 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 销烟、结果。 ( 2)从 “ 虎门销烟 ” 的经过中,哪里看出 “ 壮 ”?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 写出了事件的 “ 壮 ”?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 交流: “ 群情沸腾 ” 、“ 礼炮轰鸣 ” 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 “ 一声令下 ” ,说 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 写出了事件之 “ 壮 ” 。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 显示出 “ 壮 ” 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 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 (第一步:撒盐巴教18 / 26 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 板 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 先 再 然后 ” 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 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 “ 随着林则徐一 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只 见 ,先向 ,再把 ,然后又把 顿时, ”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 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 “ 伟大壮举 ” 。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 ?想想应该怎么读 ? 教师点拨: 从 “ 跳哇、叫哇 ” 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从 “ 成千上万 ” 、 “ 欢呼声 ” 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 、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 ?把欢天喜地的“ 壮情 ”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5)结果如何 ?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19 / 26 引导学生抓住 “ 整整 ” 、 “23 天 ” 、 “ 二百多万斤 ” 朗读体会 “ 伟大壮举 ” 战果 之 大。 三、拓展练说 (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 说些什么 ?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 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 1839 年 6 月 3 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 “ 先 再 然后 ” 及练笔要求。 3、小组 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习作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 “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所以本节课 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 。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20 / 26 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 来。 二、 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 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 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 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 。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 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 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 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 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 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 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 21 / 26 。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 要求是: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 哪所学校上几年级。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三、能根据习作内 容,给文章定个题 目。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 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 想 议 说 评 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想,想想自己的性格,平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 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 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 没东西可写 ” ,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 学生有一个作文感知,我先 在学生面前对自 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 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 说 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 22 / 26 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 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 有创意的表达 “ 以及 ”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通过看 想 议 说 评 ” 这几个环节,以及 师 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 写作的概念,产生 “ 乐于书面表达 ” 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 作文自然就不再是 “ 难于上青天 ” 的事了, 四、教学体会 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 “ 自主、合作、创新 ” 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 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 “ 发展学生的 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 已是这节课的 写照。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 (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 (详写、重难点)练习 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3 / 26 2、了解自家附近的地名和由来。 二、教学重难点: 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学第一部分。 ( 1)创设情 景:开学了,新换的班主任老师要去家访,请同学们各自下一下家庭住址,并写一 写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走法。我们先来看看小芳 是怎样写的。 ( 2)学生自由读题。 ( 3)看了示意图,你能找到小芳的家吗?指名说说。 ( 4)如果你是小芳,从家走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走法吗?同桌练说。 ( 5)班级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 1)审题,明确要求。 ( 2)小组讨论:怎样写住址才能让人明白?写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走法要注意些什么? ( 3)班级交流。 ( 4)教师小结:写住址要写清楚 区域名称的大小顺序,先写大的,再写小的,要把住址写具体 ,别人才能找到你的家。写走法时要弄清方向 ,必要时可以用数据具体说明,语言要简洁通顺。 ( 5)如果自己的家离学校很远,怎么办呢?再次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如果离家比较远, 可从大家都知道的而且离家比较近的标志性建 筑写起。 ( 6)和好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