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好奇心入“洞”旅游——《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侧记.doc_第1页
追随好奇心入“洞”旅游——《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侧记.doc_第2页
追随好奇心入“洞”旅游——《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侧记.doc_第3页
追随好奇心入“洞”旅游——《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侧记.doc_第4页
追随好奇心入“洞”旅游——《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侧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随好奇心入“洞”旅游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侧记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中心学校(530500)李道棋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经典之作。从读小学时背诵到至今从教,我不说滚瓜烂熟,至少也是“谙熟”此文。但是,要真正走入文本去体验作者游览的奇乐妙趣,还需要再进一步亲近文本。如果说只是按作者的游览路线以及每一个景点的特点:山路(景多声美)洞口(很宽)外洞(宽敞)孔隙(既暗又窄又小)内洞(黑、大、奇)出洞展开教学,那课只是浮于表面上,课堂肯定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丝波纹。于是,我寻思着,反复研读思考文本。突然灵光闪现,“哦,我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孔隙写得比内洞还要详细了。对,这就是旅游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教学的突破口了”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紧跟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在课文里走了个来回。作者移步换景的记叙方法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可是,同学们知道吗?老师昨晚备课时,发现了课文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很奇特,特别地吸引人,特别有魅力。如果你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秘密,就一定会觉得这个洞非比寻常。找找看它在哪儿出现? 生: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双龙可是这个洞的标志。它们的姿态一定很美的,再说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了它们,这个洞就意义非凡了。 师:不错,有句话叫“山不在高,有龙则灵”。 生:我也觉得内洞很美,很不一般,那么大的溶洞所蕴含的石钟乳和石笋形成的奇特景观让人浮想联翩,其间之美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好多学生把目光锁定在内洞上,同时也具体地说出了内洞的特点。我相机一一表扬肯定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师:是的,龙的图腾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石钟乳和石笋在溶洞里所形成的奇特景观确实美不胜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几个这样小有名气的洞,如麒麟洞、金牛洞、金伦洞等。它们都是这样的溶洞,可是它们却没有双龙洞这样的让人着迷,令人神往。因此,它们与双龙洞无法相比。请同学们再回到文中仔细找一找,看看文中哪个地方令这个洞魅力无穷呢。这就是它的秘密所在。 生:噢,我知道了,这个地方是孔隙。对对对,是孔隙。 (在我的启发下,有个学生突然有所顿悟,茅塞顿开) 师:确定吗?(学生点头肯定)请说出你独到的见解? 生:大家想啊,由外洞到内洞不是迈开双脚就能走过去,而是要经过一条很黑、很小、很长的孔洞。这不是很特别吗? 生:孔隙很小很黑,有二三丈长,经过时还要平躺且把身子贴在小船里,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生:老师,虽然他引用原文的话很好,但如果将“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应改成“在别处根本没有见过”就更好了。 (我相信此时学生一定体会到孔隙存在的意义了,感受到孔隙的奇妙了。这种感悟犹如孔隙一样奇妙) 生:怪不得此处写得比内洞还要详尽,真的从这样一条孔隙进入内洞肯定很有意思。 师:你说得太妙了,我也认为过孔隙非常有意思。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一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述作者躺在船里过孔隙的句子,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在旁边做上批注。待会咱们来交流,好吗? (学生默读批注。教师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快就画对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画得很正确。我还发现有些同学在做旁注的时候,似乎在告诉老爷爷要小心一点,别碰到洞壁吓坏自己。你们确实不简单,很会读书,都与作者交流经过孔隙时的心情感受了。这么精彩的批注能与大家分享吗? 生:起初作者是带着好奇的心情躺在小船里,此时叶圣陶爷爷也像我们小孩一样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昨天我妈还说:“老人就像小孩一样。”看来是对的。(众笑) 师:你的幽默真令人开心。我想你是从“好奇的心情”这个短语体会到了叶老“躺船”的心理,是吗?(学生点头)知道吗?老师最想表扬你的是,你很会结合生活感悟语言文字。这是学习语文非常有效的方法。谁还能像他这样来说一说? 生:(举手)我从“行了”这个词,体会到作者的向往之情。此时,作者的心里一定是淡定的。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让我们体会这一份淡定的心情。 生:我从作者的两个“感觉”读出的心情完全与他们不相同。第一个“感觉是紧张、害怕,在昏暗中怕自己被孔隙中的石头碰中压扁;第二个“感觉”是担心、恐惧,船越往里走,作者的心也越发绷紧,让人感到像是进入了黑暗的死胡同,万一出个什么差错船被卡死或绳子被拉断什么的,那就完了。想想这旅程多么恐怖,这样想着我可不敢上船了。 (大家都笑着说:“真是胆小鬼。”) 师:(笑)请你勇敢地读出这一深刻的感受。 生:(迫不及待的)对,我也有同感。就像我上次去南宁坐海盗船一样,起先是很好奇、很高兴,就在船刚启动的时候我还觉得很好玩;可是当船晃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就紧张、害怕、恐惧、发晕;最后只能闭上眼睛,祈求船快些停下来。现在想起来,我还有些后怕恐怖! 师:同学们都能通过各种读书方法走进作者的内心去体会这神奇的孔隙,太了不起了!那你们知道作者坐船过孔隙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复杂的心情吗?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独特体验再回到书中好好地读读此段,也许你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生:这是孔隙的特点“又黑又窄又小又长”给作者带来的非一般的心理感受,换作我也会是这样的心情。 师:(板书孔隙黑、窄、小)全班齐读孔隙的特点。这就是金华双龙洞最神奇地方,与众不同之处。走进文本,进入孔隙,你的心情一定会跌宕起伏!你对文本的体验一定会更深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如是说:“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都没有法。”因此,他在教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朗读四五遍,以便更深入地研读教材。专家尚且如此,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认真地走进文本,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交流,与文中的角色对话呢?当我们沉潜下来时,我们会发觉每一篇课文都是有深意、有厚度的。蓦然回首,当你发现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时,你就会感受什么是“平中见奇”,你更会觉得语言是如此的奇妙。就比如,“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这个句子看似平淡,实则很有一番滋味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