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孝感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16年孝感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16年孝感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16年孝感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16年孝感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2016 年孝感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 2016 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五校教学联盟 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审题人: 说明: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民主 ” 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 “ 德谟 ” 和 “ 克拉 西 ” 两个词合成。前一个词是 “ 人民 ” 的意思,后一个词是 “ 权力 ” 和 “ 统治 ” 的意思,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 / 16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是独立存在的 “ 公民 ” 。在梭伦改革中,有利于巩固这一基础的措施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c确立财产等级制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3.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梭伦如此改革的动机,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 “ 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 ” 。由此分析,梭伦倡导的民主() A是加强统治的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最终目的 c主要目的是协调贵族之间的矛盾 D旨在使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权力 4.古雅典城邦的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他特意设立了() A五百人 议事会 B民众法庭 c陶片放逐法 D平民保民官 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 6000 人、议事会成员500 人、各种官吏 700 人、弓箭手 1600 人、骑士 1000 人、卫士 1000 人、重装步兵 2500 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 2 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 1 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3 / 16 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 150 200 天。这反映了( ) 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 B “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能力强 6.“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 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民主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7.从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 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4 / 16 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 8.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9.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 共餐 ” 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B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c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D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10.史载:公元前 6 世纪中叶,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 3 个氏族部落分为 4 个城区部落和 15(或 16)个乡村部落,规定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这一改革() A汲取了雅典梭伦改革的精髓 B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 c是罗马国家法制建设的开端 D刺激了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 11.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 解, A 处应填()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 “ 相地而衰征 ” 的实行 5 / 16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分封制解体 1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 年 )有 “ 初税亩 ” 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 “ 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主要是指() A客观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3.春秋时期,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 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 “ 养士 ” 和 “ 军功 ” 培养,这表明() A九品中正制形成 B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 c察举制开始形成 D科举制开始形成 14.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举以为收孥。 ”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 “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15.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 “ 昉 ” 暗寓任氏为北方齐地高门, “ 昇 ” 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 “ 阿 ” 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 堆 ” 比喻他为南方阜 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 6 / 16 A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汉族人大量北迁 c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状态 D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统一的状况 16.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 “ 无效率 ” 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事权的分割 17.学者余英时认为:自宋代以降,君权的绝对化愈演愈烈,相形之下,相权则愈来愈弱;传 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时代。宋朝削弱宰相职权的方式是() A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分割相权 B设刺史监督宰相 c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D设置内阁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18.宋代,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的特定设置,而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所以地方官多是 “ 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 ” ,意思是 “ 暂去管某州某府某县的事 ” 。这说明宋代 () A注重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B地方管理体制日趋混乱 c中央权力得到加强 D地方自治权力有所增强 19.“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7 / 16 及武臣一人也。 ”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20.有学者研究(宋本)清明上河图发现,图中汴京城墙上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整座城市只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这一细节传递出的信息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国防意识日趋淡漠 c城市布局市坊分开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1.梦溪笔谈记载: “ 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人饥,殍馑枕路。是时范 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 义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 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救济与 “ 以工代赈 ” 相结合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政府无偿救济,力求社会公平 2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精神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教皇的救赎使人得救 ” 8 / 16 23.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 “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 这里的第一个 “ 权威 ” 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 路德 D.贵族 24.关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 热线 了。 ”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25.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B从专制到政治民主 c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第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材料题(第 1 题 14 分,第 2 题 10 分,第 3 题 12 分,第 4 题 14 分,共 50 分) 1.( 14 分)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 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9 / 16 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二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 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 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 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推进公平正义、社会进步?( 4 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 ( 4 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王安石10 / 16 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4 分) (4)结合商鞅悲惨的个人命运和王安石被迫辞职的结局,谈谈 你对改革的认识。( 2 分) 2.( 10 分) “ 迁都洛阳 ” 是北魏孝文帝推行 “ 汉化 ”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 成淹传 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 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 廿二史札记 崔浩传 (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11 / 16 在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 ?(写出所用材料的序号。) ( 4 分) (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 “ 汉化 ” 行为: “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 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 请概括赵翼对北魏 “ 汉化 ” 政策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该观点。( 6分) 3.(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 “ 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 其原由为: “ 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 ” 。康有为鉴于 “ 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 独异,则情意不亲 ” ,故 “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 “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 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12 / 16 “ 布拉吉 ” 。 1978 年以来,人们服装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流行于市民的生活中。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 “ 改易服 饰 ” 的核心思想。( 2分) ( 2) 20 世纪 50 年代 “ 列宁装 ” 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社会经济方面各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原因。( 10 分) 4.(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 烈不满。 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 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13 / 16 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第 36 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 86 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 九十五条论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 6 分) (2)宗教改革前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 “ 异端 ” 的形式出现?( 4 分) (3)分析马丁 路德 “ 九十五条论纲 ” 的实质和意义。 (4 分 ) XX 2016 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五校教学联盟 期中联合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 DAAcAADcDB 14 / 16 题号 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AABBcDccDB 题号 2122232425 答案 AcBDc 二、材料题 1.( 14 分) (1)实行法治;奖励军功;奖励耕织;推行县制。(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 4 分。) (2)实行免役法,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2 分)推行方田均税法,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2 分) (3)都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管理;( 2 分)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分) (4)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需要改革家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 2 分) 2( 10 分)( 1)赞成派:材料一、三;( 2 分)反对派:材料二、四。 ( 2 分) (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