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 王明元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将xx年1月xx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xx年1月xx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食物反流、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同时检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食物反流的发生率2.5%、吻合口瘘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15%、8.75%;复发率5%、死亡率7.5%与对照组的6.25%、6.25%无差异;营养指标白蛋白(112.3115.23)g/L、前蛋白(41.485.61)g/L、IgG(13.141.45)g/L、IgM(2.860.33)g/L、IgA(1.430.19)g/L水平高于对照组的(103.1913.75)、(32.584.46)、(10.120.73)、(1.770.21)、(1.020.13)g/L。结论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有助于降低食物反流发生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对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复发率均可降低且对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有裨益,是治疗近端胃癌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食物反流;营养状况 R544.1A1674-074(4)11(a)094-02 近端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近端胃大部切除术需要进行食管-胃端端吻合,术后发生食物反流的风险较高,不利于机体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恢复。该院于xx年1月开始实施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在食管-胃吻合时采用端侧吻合术并对幽门进行处理,以上措施有助于形成新的胃底并预防术后发生幽门痉挛,进而降低食物反流的发生风险。在下列研究中,选取xx年1月xx年1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对术后食物反流、营养状况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xx年1月xx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xx年1月xx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近端胃癌;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和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告知手术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80例,包括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67.328.53)岁;对照组患者80例,包括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67.677.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方法如下:于腹正中做切口进入腹腔,分离脾胃韧带、胃结肠韧带,切除胃大弯和胃小弯相应的淋巴结、结扎血管,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及食道-残胃端端吻合的术式。观察组患者按照近端胃癌根治术的要求切除肿瘤并清除淋巴结,重建消化道时,改变原来采用食道与残胃端端吻合的术式,变为食道与残胃端侧吻合形成新的胃底,并且也形成his角,同时加做幽门成形或采取用手适度反复挤捏幽门环扩约肌使其收缩功能消失,术后及时采取半卧位,同时辅以中西医治疗促进残胃排空。 1.3观察指标 1.3.1术后近期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食物反流、吻合口瘘的情况,记录例数并比较差异。 1.3.2术后远期疗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死亡的例数,记录并比较复发率和存活率。 1.3.3营养状况手术后1个月时,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离心后取血清检测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包括白蛋白、前蛋白、IgG、IgM、IgA水平。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按照P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食物反流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和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营养状况 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前蛋白、IgG、IgM、Ig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食管和胃交界处、胃上部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相比全胃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在彻底清除肿瘤病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残胃和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助于胃肠激素的释放、神经-内分泌的稳态,也有利于术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尽管如此,由于手术操作切除了食管下段的括约肌、破坏了生理条件下消化道的抗反流屏障,患者在近端胃根治术后仍会发生食管反流、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这就要求在手术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而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以及功能的恢复2。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同时满足一下几方面的要求3:形成较为充足的食物贮存库,残胃内的食物向小肠呈梯度排空;减少食物反流进入食管的风险;保证残胃较好的消化功能,维持机体正常的营养状态。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残胃-食管端端吻合,该吻合方式无法形成新的残胃胃底再加以对迷走神经的破坏,术后幽门处于痉挛状态、残胃内食物无法及时向小肠内排空,这就增加了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4。残胃-食管端侧吻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通过端侧吻合的进行形成了新的胃底和his角,有效预防发生食管反流5;同时,在端侧吻合后我们还加做幽门成形或采取用手适度反复挤捏幽门环扩约肌使其收缩功能消失,这就缓解了术后幽门痉挛的情况,有助于残胃内食物向小肠内排空6。 该院于xx年1月开始采用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将传统的端端吻合术改进为端侧吻合术,通过观察分析术后恢复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食物反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与对照组无差异。由此说明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食管与残胃端侧吻合术有助于降低食物反流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安全性更好,并且不会增加远期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这一结果与王国富7等的研究相一致,反应了端侧吻合术的积极价值。 近端近端胃癌根治术食管与残胃端端吻合术发生食管反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消化系统正常摄入与消化功能,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大减退,氨基酸吸收不足、体内蛋白质大量分解,这就使得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的状态之中。该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优势在于形成了新的胃底并解除了术后幽门痉挛的状态,这无疑有利于改善术后残胃的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功能。为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我们检测了相关蛋白的含量。白蛋白和前蛋白水平可以直接反应机体氨基酸的摄入情况和蛋白质的合成情况,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则能反映机体的蛋白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7。由结果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前蛋白、IgG、IgM、Ig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好,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和端侧吻合术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整体营养状况。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改良近端胃癌根治术有助于降低食物反流发生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不会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是治疗近端胃癌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马二民,王洁实,花亚伟,等.近端胃癌术后重建方式与术后反流发生的关系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xx,18(6):902-903. 2吕益中,朱劲涛,谭明华,等.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改良重建与全胃切除传统重建的比较J.消化肿瘤杂志,xx,4(4):241-244. 3吴建强,王建,黄海龙,等.胃上部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xx,22(10):1276-1279. 4ZhangYF,ShiJ,YuHP,etalFactorspredictingsurvivalinpatientswithproximalgastriccarcinomainvolvingtheesophagusJ.WorldJGastroenterol,xx,18(27):3602-3609. 5SunZ,WangZN,ZhuZ,etal.Evaluationoftheseventheditionof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TNMstagingsystemforgastriccancer:resultsfromaChinesemo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