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的“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_第1页
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的“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_第2页
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的“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_第3页
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的“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_第4页
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的“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的“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荆亚宇1蒋婷2张峰1,3 (1.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2.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3.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高职教育生源结构变化、学生就业需求多样化与校企合作的深化促使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基于中国传统“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国外“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分层教育理念备受教育界推崇,以酒店管理专业“国际班”为例,提出了“国际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建构了综合素质养成、外语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为内核的“2+1”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人次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育;人才培养;国际班 :C962文献标志码:A:1000-8772(xx)07-0222-02 :xx-02-18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教研项目(JZC1318);济南大学教研项目(JZ1217);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教研(JYXM001-xx);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教研项目(JYXM011-xx)资助;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教研项目(基于分层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荆亚宇(1991-),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旅游教育;蒋婷(1978-),女,山东济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张峰(1978-),男,山东临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酒店职业教育。 1.引言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己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普通高中的扩招和整体生源数量的大幅下降,班级内学生之间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加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呈现很大的离散性和波动性,差异越来越大,学生的不同要求却越来越得不到满足,个性化教育越来越需要。在这种趋势下,分层次教学模式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但由于职业院校的分层次教学探索相对普教来说起步较晚,且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从理论深度和实践的影响力上都还有待挖掘和推进。 2.“分层教育”的实施依据 2.1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2: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3。这些都是分层教育的理论依据。 2.2现实依据 (1)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变化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超过2400所,其中高职院校超过1200所,高职院校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目标,生源多于本地区4。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近几年,山东省高职院校遭遇了生源危机,生源数量下降,各院校录取的考生学习基础差别巨大,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近三年来,录取考生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最高达200多分,面对变化的生源结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2)高职生就业需求分化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每年招生近1000人,学生于全国各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要求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就业意向倾向于外资品牌的高星级酒店,有的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赴境外国家如迪拜、新加坡、美国、韩国、日本以及澳门地区的意向明显,有的同学倾向于参与校企合作的订单班,提前了解就业大事,安心学习,面对学生的就业成长需求,在培养模式上,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分层教育”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下面以国际班为例,对分层教育实施中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进行构建。 3.1“国际班”的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拥有国际化思维,具备国际化酒店行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国际化酒店服务及管理等岗位,同时兼备境外深造、跨国交流、涉外服务等相关岗位的国际化酒店行业专门人才。 3.2“国际班”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结合国际酒店行业发展的现状与需要,依托国际化酒店人核心发展能力要素主体,围绕国际化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素养+语言”的人才优势,构建以综合素质养成、外语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为内核的“2+1”人才培养模式。 (1)综合素质养成。结合国际班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认知、成长规律,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品质、品位及品鉴能力为途径,以有利于指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促进国际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外语能力提升。经过三年专业学习与实践实习,完成英文通识教育及双语专业实践,使学生的英语能力达到国际化酒店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并具备境外深造、跨国交流、涉外服务等领域的英语能力。 在大学一年级学习阶段,通过传统课堂授课,主要在听力、口语、阅读以及写作方面进行英语基础的强化学习,同时在第二课堂开展英语角、英文影视作品视听与英文歌曲欣赏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应用能力,在第一学期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争取过关率达到100,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目标过关率为70%。 在大学二年级学些阶段,继续加强中级听力、口语、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并开设酒店英语的专业课程,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英文歌曲比赛、英文演讲比赛与英文辩论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综合考核方面,在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考试,目标过关率为70%,在第四学期参加雅思英语考试,争取实现5.5分80%的通过率。 在大三年级的学习阶段,国际班的同学全部进入到国际知名的外资酒店集团管理的酒店进行实习,在实践中检验和强化英语的应用能力。 (3)职业能力培养。国际班的培养目标不仅定位于学生短期的职业发展,更关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发展潜质和个体优势的塑造。因此职业能力目标不仅包括饭店行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生可能会在未来要进行职业拓展、自主创业、留学深造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依据酒店行业发展路径以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构建基础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组成的“B-P-C”职业能力体系。 4.结语 基于“因材施教”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分层教育理念对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高职生源数量的减少使得入学学生的成绩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此外,90后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自我,在就业需求方面也更加的趋于多样化,这在客观上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柔性变革,“国际班”培养模式是分层教育理念的实施范例,在对国际班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考核标准与保障措施进行顶层设计后,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个性爱好、就业需求以及综合素质,进行重新组合编班,进入国际班的同学将按照国际班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以期实现未来的成长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建平,王进戈,吕伯皆,等.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索与 实践实验班分层教学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xx(03): 10-11. 2张德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