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花雨教案(精选多篇) 12.桂花雨 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重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诗句: 嫦娥云裳舞月疆,不羡神仙慕鸳鸯。倚栏却闻别来味,原是桂花万里香。-桂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杨万里丛桂问:以上诗句都是写什么?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这篇文章,看看她笔下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强调读音字形: 即时沉浸糕饼笨笨拙拙口占一绝(不打草稿,随口说出一首绝句)多音字:云脚长zhang毛,另有读音chang,长短 和huo(四声)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lu 和huo(四声):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另有he二声/hu/huo二声/he四声。轻声读音:新鲜吩咐 区分:拣捡 我从地上起一块石头。(拾起) 我从石头中出一块中国石。(挑选) 让学生说说写“拣”时应注意哪些细节。 2.齐读、赛读。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随时正音,读通顺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树的具体段落。(第一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回答问题:作者喜欢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比较手法,突出桂花树的与众不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课文找出描写“摇桂花”的具体段落(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摇花乐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什么顺序:开始过程结束) 前时后 有什么好处?可以让读者清楚地明白写的是什么,条理清晰 引申:在时,按此顺序,按照故事的发展情节展开写作,显得很有条理 (2)摇花前(板书) ?读描写“摇花前”部分的课文,找出描写“我”盼望摇桂花时心情迫切的句子。?“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理解“缠”,反复读,体会我当时缠着母亲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作者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母亲说:“还早呢, 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3)摇桂花 ?母亲终于答应摇桂花啦!找出描写摇桂花时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我”的心情怎样??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乐)再读,考虑“我”是怎样摇的?(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 树使劲地摇。)(板书:摇桂花) ? ?找出描写摇桂花的动词,这一系列动作,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抓住这些东动作进行细节描写,表达了自己摇桂花时欢乐的心情。看着桂花纷纷落下,“我”又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是真的下雨吗?不是真的雨,那是什么雨?(桂花雨,点题)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桂花雨”落到我身上时的情景及我的感受。 (5)摇花后 桂花摇下来了,全家人的都有怎样不同的表现?读课文找出写摇落桂花后家人表现的句子。?母亲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回忆意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父亲把所有的快乐都写在了诗中,反复读,体会家人的快乐。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讨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文,学生说一说。(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3)指导朗读,体会人和年丰的情景,体会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欢乐。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桂花只开一季,可为什么整个村庄全年都沉浸在桂 花香里?(“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喝的茶种有桂花香,吃的糕饼中有桂花香,所以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摇”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的句子。生(指名):“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2)“桂花香” 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哪个词和哪个字能表现桂花香?(香飘十里浸) 师:我们一般说什么的时候用浸?生:水,液体的东西 师:对呀,一般是物体浸在水中液体中,因为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桂花的香气看得见摸得着吗?生:不能。 师:对呀,不能。那现在这里用一个“浸”字呢?生:感觉像泡在香水中。 师:好,那“浸”字的效果就是什么呢?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桂花香气具体化、形象化,使香气变得可见可触。 指导朗读,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从“香飘十里”、“浸”等词语中感受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 5、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几十年过去了,摇桂花的乐趣还深深地铭刻在“我”和家人的心里,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指名朗读)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这说明了什么?(作者的思乡情/依然对家乡念念不忘)(板书:思乡情) (3)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呢?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母亲说的这句话,体现了她怎样的感情?(母亲浓浓的思乡情,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桂是故乡香”) (4)我们也带着思乡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5)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因为它带给我的是童年时代的无限乐趣和魂牵梦萦的故乡记忆以及离开家乡后的无尽乡愁。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当桂花雨从桂花树上被摇下来时,花雨缤纷,飘坠如雨丝,这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下面请大家美美地再读课题桂花雨。 六、作业 课后复习生字词,读读写写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读题设疑。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是江南最常见的一种花,它走进了许多的诗篇,也走进了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桂花雨,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桂花雨是怎样的?) 二、初识“桂花雨”。 1.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谁能用文中的语句找到这令人向往的“桂花雨”?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指生读、男女生互读。(老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三个“感叹号”的语气。) 读了这句话,我们明白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生答。板书:飘香的雨) 2.设疑: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要求:看看自己能不能发现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语句呢? 3.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三、赏读“桂花雨”。 1.学生交流文中描写“桂花飘香”的语句。 2(更多请搜索).品词析句,重点指导。 出示: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品读“浸”。 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好好品品这个“浸”字,轻轻读,慢慢读,读出“浸”的味道来。 苏州的桂花公园的桂花香飘十里,为什么家乡的桂花不用“飘”呢?用上“飘”读读。想想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浸”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更能体现出桂花香气散发的地方更多。) 扩展训练: 在农田勤劳耕作的人们,远远的就能闻到 刚刚放学,走进村子的孩子们,此时此刻,他们 远在村口池塘边垂钓的老者,也能 老师引导学生再来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教师指导: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3.过渡:桂花成熟的时候,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同学们,如果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是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所以,(老师引读)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师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是呀!这就是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个句子吗?(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桂花雨”。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扩展吟诵: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指生回答。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5)教师引导:这仅仅是一场“香气扑鼻的雨”吗?这还是一场什么样的雨? (指生回答:开心、快乐、美好等等,师板书:快乐的雨) (6)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再来读这句话。 6.这情景多浪漫,多快乐啊,不但感染了作者,还感染了父母亲。父母亲是怎么做的? 师:母亲洗净双手,父亲点上檀香,父母对桂花是如此的虔诚和敬重,这一切是那么富有情趣。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吗?(父亲用诗的形式写出了“摇桂花”的情形以及桂花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下面,我们来学着父亲的样子吟一吟这首诗吧。 四、回味“桂花雨”。 1.过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出示: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你感受到了什么?难道是异地的桂花不好吗?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母亲因为对家乡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她已经不是在用嗅觉来区分,而是用感情,用真心体会着桂花的香气。) 2.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3.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母亲难忘,我更难忘,难忘家乡的桂花,难忘家乡的亲人和朋友,难忘家乡的一切。 4.教师朗读烟愁后记片段: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用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5.教师小结: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她魂牵梦萦呢?思乡的情结象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不仅溢满满在作者的心中,还溢满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6.让我们饱含深情的朗读: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板书:思乡的雨) 五、总结升华记录美丽人生。 老师谈话: 原来,作者写桂花雨,其实是记录美丽的人生。童年生活里那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都化作了一份思乡情永远地萦绕在作者心中。乡情难忘、童年难忘。桂花雨是飘香的雨,是快乐的雨,更是思乡的雨,让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那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吧。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以摇花乐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阅读: 琦君女士的作品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书。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作者:琦君 飘香的雨 快乐的雨 思乡的雨 桂花雨教后反思 - 凤凰语文论坛 无论是怎么样的教材,无论是做何种程度的备课,到了课堂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在今天上桂花雨的时候,我们也是先从桂花的典故讲起的。月宫里的桂树,那美味的桂花酒,甜甜的桂花糕,醉人的桂花蜜,很自然的引到了琦君儿时家乡的桂花。 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关于桂花的描写,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的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味儿真是迷人。 我在黑板上板书:满树茂密叶。接下来,学生在回答开花时的特点是说:绿叶丛中有细花。忽而转头间,看到了黑板上的前五个字,脑子里有了灵光。爸爸可是诗兴大发,我们为何不能?我要引导孩子也做一首关于桂花的诗。我就说:“谁 能把这句话说得简练些?”有个孩子说:“叶丛找细花。”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绿丛觅细花”,然后板书在黑板上。前后对照,让孩子们读一下。孩子们读完,一下子发现:“啊,老师,像我们背的诗!”接着我说:“我们背的五言律诗一般有几句啊?”“四句!”“那我们要是我们在写两句我们不是成了诗人了啊!”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闪耀出了光芒!“好,我们也要做诗人!” 写到不与繁花斗艳这个地方,孩子们的思路出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来组织这句话,我就想起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里面的一句话要他们模仿:“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孩子们立即说:“俏也不争艳!”有个孩子说:“桂花不俏,只是细细的小花,不能这么说。改成不与花争艳行不行?” 另外一个孩子说:“不与花争艳太俗了,也太白话了!改成桂花不争艳好不好?”大家一致通过,我又提出了要学会“推敲”,我们也来炼字,最后我们把“艳”改成“妍”字,就成了“桂花不争妍”。最后一句,要写香味了,孩子们说:“香味飘十里”!不够远!“香味飘千里”!还不够远!“香味飘万里”!“桂子的十里花香远飘海内外了啊?不符合实际!”我说。这时教室里一片沉默。突然,有个孩子说:“老 师,你在给我们讲诗词的时候曾经说过,艺术的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吗?您说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和飞流直下三千尺不是夸张地手法吗?我们这也是夸张的手法!”掌声伴着话音的落下而响起!我一时语塞,是这么说过的,而且经常这样说,为什么到了写的时候却放不开手脚呢?“聪明的孩子,智慧的孩子!”我说。顺势把香味飘万里写在了最后一句尾联的位置上。 于是我们的诗诞生了:“满树茂密叶,绿丛觅细花。桂花不争妍,香味飘万里。”孩子们得意洋洋,反复的吟诵,几遍之后我开始听到小声地嘟囔了:“最后一句不好听!比我们平时背的诗差远了!”我暗自窃喜,孩子们还是有鉴别能力的嘛,没有被一点的成功冲昏头脑。于是我说:“我们的最后两句如何?是不是不那么好啊?”孩子们很认可,说不上口。但是怎么改我们暂时还没有定论。那我们就往下看吧,到了学完这篇文章在回头写下这句诗。于是之后的桂花乐,摇花乐我们欣然而往,大家都沉浸在那浓郁的花香之中。关于浸字,我们总结为:大家沉浸在花香中,儿童沉浸在快乐中,大家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作者沉浸在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缅怀,对儿时的美好回忆中!于是我们的尾联应蕴而生:“芬芳浸故园!” 整个诗出炉了,孩子们要求起个名字,经大家一致讨论,定名为“桂花吟”,和前面我给他们吟诵的红楼梦中的葬花吟对应起来了。仿佛在朗读中看到了那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场景,仿佛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芬芳。孩子们骄傲的把诗抄在了书上,不客气地在下面作者栏注明了:当代,*!他们自己的名字,他们自己的诗! 桂花吟 当代:* 满树茂密叶, 绿丛觅细花。 桂花不争妍, 芬芳浸故园。 孩子们的诗读起来是那么的稚嫩,对于他们来说,这确是他们的第一首诗,或许若干年后,我们的诗人会因此而诞生呢!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孩子学会怎么运用语言文字,这 种方式不仅让孩子把握了桂花的特点,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语言的组织能力,简洁性,我们何乐而不为? 薛法根桂花雨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 1老师在黑板上出看拼音写词语: (糕)饼(尤)其新(鲜) (谢)落(吩)咐挑(拣) 2请学生上黑板写。 3齐读词语。师相机纠错,并教授意思 (1)“尤其”的“尤”这个字要写好不容易,“尤”的脚写得长一点就更好看了。师示范。自己核对自己的答案。对的举手。 (2)读第一行词语。老师在后面加个句号,三个词成一句话。齐读 这里的“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非常 不是很准确 十分 “十分”和“非常”都表示程度的。 特别 对了 有“特别”、“格外”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请写在词语的下边。对意思的理解要准确。 (3)谢落的“谢”生写两点水,自己上来改正,这个字写对的举手。 (4)吩咐,读轻声。齐读指名读。 我和你,是你吩咐我,还是我吩咐你?(你吩咐我)为什么?(因为同学不能吩咐老师)(因为“吩咐”相当于“命令”)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还有吗?(长辈)对了, 凡是长辈都可以吩咐你。你能吩咐谁?(晚辈)你有么?你可以吩咐你的宠物。所以“吩咐”这个词是长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这个词很重要,一起读。吩咐,两个口。 (5)挑拣的拣写得对吗?错,生改正。哪几个字的右边也是这样的?(炼、练)齐读。考考你: 我从地上捡起一块鹅卵石。这个捡怎么写?写在黑板上。这个捡什么意思?(拿起)更准确一点。(拾起) 我从一堆鹅卵石中拣出一块。哪个拣?这个拣是挑选的意思。 两个字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区分。 4齐读第二行词语。全写对的举手。今后预习课文时要认真、仔细。 5齐读词语。读一个,老师擦一个。所以要认真看,用心记。 二、导入课文 1这些词语选自课文?生:桂花雨。 2这篇文章是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叫琦君(板书作者名字),这是她的笔名,原名潘希真(板书),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读这样的文章就像在翻阅她儿时的旧照片一样,要静静地读,静静地看。 3自读课文,读时想想作者对桂花雨有怎样的感受。 三、新授 1作者回忆起儿时摇桂花的情景,那阵阵的桂花雨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一下,你觉得哪个字最恰当?(美、香、乐、甜、急、奇)分别板书 读像桂花雨这样的散文,一定要从课文描绘的情景中读出个“情”字(板书“情”)也就是作者在这阵阵桂花雨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这是我们阅读这种散文需要注意的。 2我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一阵阵桂花雨是香的,课文24自然段集中写了摇花时的情景。请你读这三个部分。那些语句写到了桂花的香,是怎么描写出桂花的香?关键的句子划出来,关键的词圈出来。 3交流 (1)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关键词是“沉浸”。如果桂花不香,全年整个村庄怎么会沉浸在桂花香中呢?)(板书“沉浸”)桂花是八月飘香,怎么会一整年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呢?这不可能吧?(村里的人把它做成了桂花卤和糕饼)做了糕点,不仅自己吃还会送给邻居,这个就叫全村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用桂花泡茶。)所以整个村庄都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一年四季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里的沉浸不仅讲村庄沉浸在桂花香中,你还从这里体会到作者的情是怎样的?(开心)想起分享糕饼的情景。(想起来就忘不了了)忘不了的除了桂花的香,还有邻里的这种浓厚的感情。糕饼甜不甜?心里甜不甜?心里甜是什么甜? 请你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沉浸,不仅沉浸在香气中,更沉浸在甜蜜的感情中。 (2)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高兴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雨,桂花雨,好香的雨啊! 这段话中怎样写桂花雨的?(“啊,好香的雨啊”) “好香的雨啊”,作者在回忆好香的雨是心情是怎样的,感情是怎样的?用这里的一个词来说说。(乐)这个香中还有一种感情,就是乐,你能把这种“乐”给读出来吗?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你也喊一下。一起来。那就是桂花雨,直接写出桂花的香、乐。 (3)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及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写出了桂花的香、甜,美,还有乐。)她把桂花的香、乐、美、甜都写在了一首诗中。指名读齐读 父亲口占一绝,什么叫“口占一绝”?(口头编的诗)不能说编,应该说?(吟)他是即兴的,随口一说就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用诗来讲花之香,乡之情。 (4)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怎么写出桂花香里的?哪个词?(香飘十里)夸张的手法。还有吗?“没有不”是个双重否定。(浸,板书)读下这个字。一般花香是用鼻子闻到的,一般我们说香是飘的。桂花香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看这个“浸”是什么旁(三点水)原来是什么意思?(浸在水里)一个人浸在水里,看得见吗?摸得着吗?那为什么这里要用“浸”在桂花香中?这里让人感觉桂花的香浓,浓得像水一样,好像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了。感觉是相通的,所以这种写法叫“通感”。(桂花特别特别的香,村里的人都能闻得到,所以用“浸在”。)整个村子都被香气包围着,(迷住了)(笼罩住了)笼罩还是外在的,这里桂花香已经到了人们的心里。把它读好。指名读范读齐读 (5)摇桂花,我们闻到的是桂花的(香),摇桂花的(乐),体会到的是它的(甜)。还记得父亲吟的那首诗么?齐读。 4读这篇散文从香中我们要体会到隐藏在里面丰富的感情,这叫会读文章。作者除了写小时摇桂花时写出了感情以外,课文的第一、五、六自然段也写了桂花的香。这三个自然段表达的桂花香的感情又是不一样的。透过这个香来体会作者的感情,自己读一读。 5交流 (1)第一自然段。注意句子中直接表达的词语,“最”,圈起来。喜欢它什么?接下去。桂花树好看么?哪个词?(笨笨拙拙)但“知识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不好看)藏在绿叶丛中好看吗?(不好看)什么花长得大,好看?(牡丹、菊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但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为什么桂花那么多不好看,还要写?(为了突出香)就是为了突出最后一句。这叫什么?衬托。(板书) 这里主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 (2)第五自然段。 这里有两个字,“外地”(板书)。琦君和她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金桂。他们全家迁往杭州,离开他们的老家再也没回来过。 杭州有个地方,叫“满觉垅”,那里种满了桂花,真的是香飘十里。杭州有两样东西最香,一样是满觉垅的桂花,还有一样是龙井的茶。但是母亲说的,难道杭州满觉垅的桂花真的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吗?他比的是什么?是香味么?(是感情)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于浅。这感情于哪里?(家乡的桂花是他们亲手种的;这里蕴涵了喜爱家乡的情感;美好生活的回忆) 那种浓浓的感情叫什么情?(乡情,板书)在母亲看来,她的家乡是最美的,她对家乡的感情是最深的。不管外面的桂花怎么样,但家乡的桂花最香。谁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一起读。 (3)齐读第六小节。作者在台湾闻到桂花香,可能会想起什么?作者写这句话时,是在台湾,远离自己故乡整整30几年。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这时变成了浓浓的“愁”(板书“愁”),这种感情叫“乡愁”。 最后一句它是这样写的,想起了桂花,你猜她当时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 所以她写下了这篇文章,叫(桂花雨) 四、写话练习 1课文中写母亲表达自己感情时说到,(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齐读。 如果有朝一日,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乡情呢?就像母亲的这句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你能不能再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象棋胜负判断课件
- 诺病毒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建筑工程安装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度教育机构场地租赁与课程合作合同
- 2025年新能源项目法律咨询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大型商业综合体水电安全运行管理合同
- 2025版建筑塔吊安装施工安全监督合同
- 2025年厨房空间利用优化与装修改造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商业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评估与预警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房产租赁保证金退还合同书
- 路灯灯杆项目投资计划书
- 环保项目配电室电气安装方案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初三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新课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朝夕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系统恢复策略
- 试车跑道专项方案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湖南省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招聘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KA-T 20.1-2024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第1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