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多篇)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一、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用心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4、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增强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和大家来说一个故事。话说当年高邮几名在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见到了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又同是高邮人的汪曾祺先生,他们对汪曾祺说:“汪老,我们高邮秦少游(也就是善于填词的那位秦观)可以排第一,您可以排第二。”但是,汪曾祺听后却连连说:“不对,不对我只能居第三位。”那么,大家想一想,对于高邮而言,能排第二的会是什么呢?(高邮的鸭蛋,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作者汪曾祺。(多媒体显示“了解作者”,请学生读) 三、走近课文 (一)读课文,正字音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大屏幕上的生字大本营,让生字们都回家(多媒体显示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的浏览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1)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多媒体显示各风俗) 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 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 略写的是前十种风俗,祥写的是后两种风俗,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一样 (2)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表示希望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 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才令作者如此魂牵梦萦吧。 2、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鸭蛋的特点) a.名声久远,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问起籍贯,上海店里,双黄鸭蛋 b.文中找找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 现在大家想不想知道高邮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多媒体显示:高邮鸭蛋)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哪句看的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 家乡的鸭蛋,在端午佳节的时候就更是喜爱的不得了,除了吃以外,孩子们自有玩法。 请同学们在第三部分找出孩子们的趣事,字里行间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挂鸭蛋络子,由蛋壳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明确:怀念童年 课文小结:作者对小小的鸭蛋及像挑鸭蛋这样的小事如此津津乐道,是因为在这些东西的背后本身就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明确:热爱家乡,怀念童年。 小结: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 四、品味语言 小小的鸭蛋充满了诗意情趣和作者的满怀深情。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谈谈你的理由,我们期待你的精彩见解。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纷纷推荐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大家品析的非常好。这样的语言创作风格正是汪老先生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多媒体显示) 有淡淡的幽默 师:咸鸭蛋谁没吃过?可我们有谁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呢?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感谢汪曾祺老先生用淡而有味的语言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很美。让我们向他致敬。 五、拓展延伸 (一)为家乡的鸭蛋做宣传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不仅希望高邮鸭蛋走向中国,更希望它走向世界。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拟一句广告语,宣传一下高邮鸭蛋。 (学生交流,然后即兴回答) 生1:高邮鸭蛋,蛋白柔嫩,质细油多 生2:高邮鸭蛋,鸭蛋中的战斗(双黄)蛋。 生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高邮蛋。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为它作了宣传,他就是袁枚。我们读读他是怎样宣传鸭蛋的。(请一位学生读引文。)作者引用袁枚的腌蛋、有什么好处?(生: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古朴之气。)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这样一个细节,请看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读一下?(一个女生先读,声音过于优美。又有一个男生自荐读,赢得大家的掌声。) 小结: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都没有感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热爱祖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 (二)畅谈佳节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传统佳节的过节风俗,回忆当时的情景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佳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节的习俗,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传统佳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 作业设计 1、生字词语抄写 2、研讨与练习二完成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风俗特点 感情:热爱家乡,怀念童年趣事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2品味课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4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动人的文化底蕴的能力,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教学方法 1.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2.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氛围。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是每年的5月初5,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因为屈原爱国。) 2、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五红?) 3、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包棕子,吃棕子,吃五香蛋?) 5.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o)记事戏剧剧本沙家浜。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1)、阅读课文,初识课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i)苋菜(xin)籍贯(j)硝药(xio) 腌腊(yn)络子(lo)大襟(jn)车胤(yn) (3)、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 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 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 略写的是前十种风俗,祥写的是后两种风俗,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一样;)、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表示希望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 三、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解决导学案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课文 1、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特点? 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用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参考答案: 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2、那么,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赞美,自豪) 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外从其他语句中也能体会出浓浓的爱乡之情。如:“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教师点拨: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质细而油多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板书) 3.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了端午的鸭蛋?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 (写挂鸭蛋络子)小小的吃鸭蛋一事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生趣盎然。(幻灯片)教师点拨: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2)“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3)“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4)“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5)“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小结全文: 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怀念)。 7、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学生说)你会包粽子吗?活动:发纸包粽子。 8、写一段话,以“如何包粽子”或“关于刚才活动你的心情、想法”等(在纸上写一写,叫几名学生交流)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揣摩语言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可以去掉,因为与中心相距甚远;不必去掉,因为这是汪曾祺散文自由闲适的特色。) 汪曾祺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 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 三、小结: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四、延伸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国家在哪些节日上安排了法定假期,为什么这么做? 2.你还知道哪些西方的节日? 3.韩国为什么要抢着对端午申遗? 链接: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与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 近年来现很多年轻人对传统节日不太感兴趣而热衷于西方节日,应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不论过洋节还是过传统节日都要重视文化内涵(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 现代人过端午北京市除传统意义外还提倡:出嫁的女儿回家看父母,提倡孝道;商家回访客户(商业礼仪)。 国家从08年开始传统节日放假,就是为了让亲人团聚,互相交流感情建议大家无论身在何方常回家看看(齐唱) 五:小结和作业: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受戒沙家浜 家乡的端午:风俗 家乡的鸭蛋:名声、特点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端午的鸭蛋:挑装吃玩鸭蛋 行文结构:闲适自由 语言:平淡有味,地方特色,淡淡的幽香 作业:家乡的端午或倡议保护传统节日 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在传统节日中回归传统。 端午的鸭蛋 一、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用心品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二、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讨论,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关注生活细节,善于发现生活情趣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预习,查找有关资料,了解端午风俗;反复诵读,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品读课文,在讨论中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养成有条理、有目的的语言表达习惯。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呢?(学生答)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有哪些说法吗?(出示课件)我国各地端午的风俗是不尽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品一品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了解作家作品,检查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简介作者(名、时、地、评、著)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汪曾祺(q)系(j)百索子倘(tng)若咂摸(z)(mo)城隍(hung)拧(nng)成小绳门楣(mi)用酒和(hu?)苋菜(xin)籍贯(j)硝药(xio) 腌腊(yn)络子(lo)大襟(jn)车胤(yn)熏(xn)五毒似的(sh) 3、初读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说说作者在文章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道端午的习俗说家乡的鸭蛋品端午的鸭蛋;对家乡的热爱 三、细读品味 1、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朗读时注意读出情感) a、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有哪些?为什么先写端午的习俗?(出示课件)明确:列举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浓墨重彩渲染端午气氛是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合理背景。 师: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才令作者如此魂牵梦萦吧。 b、朗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语言表达训练一:回答问题句式要完整) 明确: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质细而油多) 完整句式:高邮出双黄蛋,具有蛋白柔嫩、油多,蛋黄通红的特点。 高邮鸭蛋如此与众不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在我们为它拟写一则广告词来做宣传吧!例: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 2、品味风格独特的语言(出示课件)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在文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小组讨论2,举例分析作者的语言特色。(语言表达训练二:说话要有目的) 小组讨论3,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那些情感和生活态度。(语言表达训练三: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四、教师小结:鸭蛋谁没吃过?可我们有谁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呢?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感谢汪曾祺老先生用淡而有味的语言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很美。让我们向他致敬。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都没有感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不要等到像韩国那样把我们的端午节申请成了他们的文化遗产时,再去叹惋自己传统的流逝。热爱中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 五、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家乡的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家乡的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 端午的鸭蛋-生活情趣,人生意味 六、作业设计: 通过实物表达情感:喜怒哀乐是人最基本的情感,汪曾祺借着鸭蛋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们在其它文章中也经常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或快乐,或思念,或批判?请你选择一种实物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情感。 七、拓展延伸 咸菜茨菇汤 汪曾祺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般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我十九岁离乡,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1.请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作用吗? 2.为什么作者会对家乡的咸菜茨菇汤难以忘怀?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3.本文体现了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八、课后小结: 此次备课、授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但整堂课没有能够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课前准备的检查和自主学习指导过细,以致课上时间不够用;缺少拟写广告词的方法指导;问题提问的方式方法沉闷;欠缺触类旁通。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对比感受丰富多彩地民间文化习俗。 2、过程与方法: 加强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自然流畅而意蕴丰厚的写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用心品味生活的情怀。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趣。 2、难点:欣赏作品丰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3、关键:体会从平凡中现真情的表现。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 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吗?(端午节)。大家知道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谁吗?(屈原)端午节,我们通常都干什么?你所了解的端午风俗都有哪些?(吃粽子,赛龙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高邮,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正课 1、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快速阅读,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1 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2、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提问二: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笔墨去写家乡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描写是否多余? 明确: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四、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端午风俗,铺垫背景:自然引出,营造气氛。高邮鸭蛋,名声特点:双黄奇蛋,闻名遐迩。怀念童年,热爱故乡吃玩鸭蛋,“鸭蛋络子” (2)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推荐打开:)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黄英英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选自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是民俗单元,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蕴含在鸭蛋中的情感,通过反思家乡民俗,提升文化传承意识。 3、情感价值观:教育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对民俗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认真品读,感受作者情感和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 五、教学难点:多元解读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不错,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是有所了解的,像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吃龙舟饭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同学们的预习,老师来检查预习效果 系j百索子倘tng若城隍hung门楣mi用酒和hu苋菜xin硝药xio腌腊yn络子lo大襟jn车胤yn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螺旋桨除冰系统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真空(充气)包装机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鼻窦炎患者护理要点
- 2025年玩具销售合同书样本
- 2025年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质押合同
- 2026年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房屋权属证书代办委托协议范本
- 2024年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6年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西藏昌都地区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平面设计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务部工作人员招聘1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新华保险金融科技中心社会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赖氨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海南省海口市城建集团招聘1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天然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学法知法守法教案x
- 2025年山东综评专科题目及答案
- 运输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 神经内科科普讲解演讲
- 【课件】2025年消防月主题培训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