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释传统伦理思想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陈巧志樊民胜张思德刘玉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社科部,上海xx03 摘要近代以来国内有关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一直绵延不绝,前有清末学者俞樾,后有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面对否定质疑中医药时代价值的言论,最有力的回击就是踏实践行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切身感受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功效。该文旨在从人文伦理的视角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思想路径,解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以期医界同仁注重伦理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祖国医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伦理;中医药现代化;传统医德;王凤仪 R28A1672-5654(xx)01(a)-0068-03 Ananalysisoftraditionalethicssignificancefordevelopingthemodern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CHENQiaozhiFANMinshengZHANGSideLIUYufang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xx03,China AbstractTherearecountlessdebatesonpreservationoraboli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overthepastcentury.YueYulivedinQingDynastyandGongyaoZhanglivedtodayoftheCentralSouthUniversityaretwotypicalscholarswhoareputtingforwardtoabolishTCM.ThemostpowerfulcounterattackisasteadfastpracticeinthedevelopmentofthemodernizationofTCM,somorepeoplewillfeelthepeculiarefficacyoforientalmedicine.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introduceahumanisticethicsangelforTCMmodernizationdevelopmenttoprovideananalysisoftraditionalChineseethicsimportancetomodernizationofTCM.Ihopethatourmedicalcolleagueswillpay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moralcharacterforpromotingthehealthydevelopmentofChineseMedicine. KeywordsTraditionalethics,modern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ethics,WANGFeng-yi 作者简介陈巧志(1980-),女,江苏南京人,硕士,主要从事中医基础和医学伦理学学的相关工作。 1传统伦理思想蕴藏的民族精神,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风霜的洗礼,依然昂首屹立于世界之林,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根”、中华的“魂”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华夏儿女民族气节的源头活水。儒家“忠孝”、“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思想,造就了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铸就文天祥、谭嗣同宁死不屈的凛然气节。道家上善若水、利而不争的理念存养了历代良医淡泊名利、一心赴救的浩然正气。墨家刻苦耐劳、实践笃行的智慧,孕育出了苏武、张骞矢志不渝、威武不屈的高尚情操。传统伦理思想蕴藏的无数可贵的民族精神,汇集起了整个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鞭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内驱力。温家宝总理说:“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和道德力量”。亦如樊浩先生所言:“传统,尤其是伦理传统,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精神历史的集体记忆。伦理同一性的丧失、伦理精神的式微,最终将消解民族凝聚力而使之陷于涣散的绝境,而对传统的根本的和无节制的否定,则标志着一个民族彻底丧失自己的记忆和记忆能力,这个民族将成为无历史、无延续能力的无精神、无灵魂、无同一性的存在”1。所以说,对中国传统优质伦理思想的肯定与保护、继承与发扬,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步伐的精神力量。 2传统医德思想构建的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医德思想,经过世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且较完备的诊疗道德规范。传统医德思想为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了三个基础。第一是“精勤”,要求医者必须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清代名医徐灵胎用:“批阅之书千余卷,泛览之书约万卷”来记述自己的学医成才之路,后来中医界流传着一副对联:“叶天士师从十七人,徐灵胎读书破万卷”。精勤不倦练就的精湛医技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第二是“仁信”,传统医德要求医者要有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尊重并关爱病人的生命,双方建立良性的互信互动。第三是“情切”,见患者的病痛疾苦医生能感同身受,“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如此真情关切的诊治自然会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学是一门有温度的学问。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治病有两种手段,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当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能够获取详细的诊疗信息时,医患之间交流的时间大大缩减,510min看一个病人,已成为很多医院门诊医生常态化的看病流程。医生的诊断一旦很大程度上依赖冰冷的机器和数据,忽略了仔细地问诊把握病情,忽略了温言宽语劝慰病人,医患关系会逐渐疏离,仿佛流水线上操作程序和产品一般。医患缺乏沟通,冷漠和误解的坚冰便日益凌厉,最终演化成伤医、杀医的利器。而传统医学构建的医患关系具有双向交流性、稳定性、互助性,加之与精勤不倦、仁爱互信、情切关怀、感同身受等医德规范相辅相成,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综上所述,中医文化的人文伦理在古代医患关系中起着核心的作用2,弘扬传统的医德思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缓解当下医患冲突、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传统伦理教育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人才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利剑,有德之人掌握它可以造福人类,无德之人掌握它则贻害无穷,例如生化武器和克隆技术。国际医学教育组织于xx年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GMER),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价值观被列为合格医生的3项首要标准。由此可见在医学教育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良好的医德素养和职业道德已成为全世界培养和选拔优秀医学人才的基本条件。愈是科技日新月异,愈要遵循伦理规范的指引,愈要加强伦理道德的教育。然而,照本宣科的伦理说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更不必说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波斯纳在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中所言:“一个学术性的道德论证不大可能激起良心,煽动其愤慨,或不大可能引发爱或内疚的感受”。从xx年开始,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伦理教研组探索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实际案例分析多角色讨论(医生、患者组织、医学伦理工作者),使教学更具实践性、可操作性3。首先,通过影视作品、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让学生对医德思想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其次,结合教学医院遇到的各类问题,分析经典的医学伦理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换位的思考和讨论。再者,组织医生、患者代表、医学伦理工作者三方对特定案例进行辩论,学生作为观察员通过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突破从理论到伦理的抽象教学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起到潜移默化和加深理解的效果4。此外,组织学生观摩德艺双馨的大师们接诊治疗患者的过程,让他们去亲身经历一个由己及人的移情式思考过程而领会到的医德真谛5,也是大有裨益的。传统医德教育的新模式有望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成为推动中医现代化的发展的中坚力量。 4传统的医德思想契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指导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现代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是从多维的角度来把握和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中国传统医学中很早就有关注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论述,且自然而然地把人看成是生理、心理、社会3种属性的统一体,并将医术与医德融于一体。下面从黄帝内经的记载举例说明。其一,“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就是说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医生应该严肃认真地指出疾病的危害性引起病人的重视;应该告诉其疾病的可愈性,增强病人对抗疾病的信心6。应该消解病人的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其二,当患者心情抑郁“闭户塞牖”时,医生要“系之病者”,反复耐心地“数问其情”,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导宽慰病人以“顺其志”。在现代心理学中,“倾诉”是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形式7,并认为患者通过叙述的方式向医生描述病情、宣泄愤懑,也有治疗的作用。智慧的中医先哲认识到了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身体疾病的影响,开创了情志疗病的独特疗法。其三,在初诊中医生一定要悉心了解患者生活境遇的变化,是否“尝贵后贱”,是否“暴乐暴苦,始乐后苦”。如不了解患者事业、家庭中的重大变故就贸然治疗,不仅疗效大打折扣,还会影响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由于不同生活环境的转变,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6,所以提醒医生一定要考虑到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变革、大事件对患者身心、疾病的影响。上述古籍的记载表明传统中医的诊疗模式是三位一体的,治疗不仅着眼于疾病本身,还关注个体的心理情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非常符合现代的医学模式。同时,传统医德弘扬的仁爱、平等、耐心、敬业等职业精神,也十分契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传统的伦理思想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王凤仪是中国近代的一位民间伦理学家,被后世誉为“王善人”。他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引入古代哲学的概念创立了“性理疗病”法。此法不借助药物、针灸、火罐、手术等任何常规的医疗手段,而是通过人伦道德的讲解,唤醒患者天性中的淳朴善念,从而令其虔诚悔过、洗心革面。令人诧异的是,很多患者诚心忏悔后身体都会出现战栗出汗、上吐下泻等反应,经过几次这样的排毒,疾病常常不药自愈。这种治疗方法同金代名医张子和的攻邪之法颇为相似。只不过子和先生认为外邪侵袭是疾病的根源,故用针药攻外邪;而凤仪先生认为秉性恶习是疾病的源头,故用正念忏悔祛内邪。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名闻利养的诱惑下,私欲不断膨胀,秉性和不良习性逐渐浸染、遮蔽了天性,导致百病丛生。“性理疗病”法应用“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的伦理思想,劝诫人们要秉持正念正行,遵循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应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而要扪心自问自省言行的过失,让身心逐渐由恶迁善,从根源上祛除疾病的隐患。凤仪先生常说:“若能把自己的过,悔真了就能好病”,他的当代继承人刘有生先生运用此法为全国各地的诸多病患治好了顽疾。“大道至简”,当现代医学研究都在朝着高、精、尖的科技前沿昂首阔步时,“性理疗病”法这种注重个体伦理道德修养,直取人心的朴素疗法,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我们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推广。 当中医不再有独步医林的江湖地位;当西医风生水起、科技与医技并进;当身边很多中医同道改弦易辙,散落天涯,我们心中曾经绮丽的中医梦也将在现实中散落。其实,我也曾悲叹过中医近现代的命途不济。郁闷时就躲在罗大伦老师讲述的古代名医故事里感受快意江湖的淋漓,要么索性跳进刘渡舟、焦树德、赵绍琴等大师的医案里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术的绝妙神奇。直到不久前看到一则信息,北大硕士唐略毕业后致力于中医复兴,和弟弟二人出版了许多古代医籍。惺惺相惜罢,心头悄然涌起无限的宽慰,一定还有许多许多像他们一样散落在世界的小种子,为了传承和发扬国粹中医坚韧顽强地生长着!因为他们信仰中医,相信中医现代化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樊浩.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C/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伦理学会,xx:283-293. 2芦琳,韩辉.中医文化的人文伦理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xx,29(188):47-48. 3李久辉,亓曙冬,樊民胜,等.医学伦理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及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管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测量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智能驾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华大基因面试题及答案
- 四川土壤试题及答案
- 军人专升本考试题及答案
- 断路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网购药材测试题及答案
- 慢性胃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改则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助产专业介绍
- 工程项目招投标流程及风险防控措施
-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件(共十一章)
- 民宿合伙协议书范本
- 医学检验质量培训
- 养生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暑假反电信网络诈骗试题及答案
- 产科课件-人工流产
- 2025年医学基础知识真题(附答案)
- 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校长讲话: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 几内亚湾油气项目:中国石油的机遇、风险与战略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