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花期干旱胁迫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郑伟,刘成贵,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王庆胜,张茂明,刘忠堂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为了明确干旱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1985xx年期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在开花期设置了轻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55%60%),重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35%40%)和正常水分管理(田间最大持水量75%80%),对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不同年份品种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下降趋势存在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品种育成时间的推移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等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轻度干旱条件下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下降百分率与育成年份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2=0.7673*、R2=0.8410*、R2=0.9045*、R2=0.9872*),重度干旱条件下单株叶面积下降百分率与育成年份相关不显著(R2=0.6057)、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下降百分率与育成年份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2=0.9775*、R2=0.9332*、R2=0.9699*)。从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育成大豆品种的抗旱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关键词:大豆;不同年份;光合特性;遗传改良 :S52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141xx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院士工作站“黑龙江省骨干亲本和优势品种的演变特性”(xxYGZ02-1);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北方早熟大豆新品种培育与扩繁”(xxBAD35B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俄罗斯等国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品种改良”(xxDFR30840);国家“863”计划“强优势大豆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xxAA10A105)。 第一作者简介:郑伟,男,1976年出生,黑龙江勃利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通信地址:154007黑龙江佳木斯市安庆街269号,TelE-mail:zhw105122126.。 :xx-12-26,修回日期:xx-02-28。 0引言 大豆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1-4,根系浅且不发达5,水分利用效率低6,因此,大豆生产极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尤其是生殖生长期,是大豆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时期,此时受到干旱胁迫,大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7-9。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产区,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不足,且季节性分布明显,作物生长期间极易受到阶段性干旱的影响10,因此,探讨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对干旱胁迫能力的变化规律,对于稳定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保证全国大豆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品种的遗传改良国内外学者做了广泛的研究,郑洪兵等11认为,随着育成年份的推移大豆株高降低、节数增加、节间缩短、单株叶面积和叶形指数增加;杨秀红等12对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根系进行了遗传改良规律研究,认为大豆根系向着体积增大,表面积增加的方向发展;费志宏等13-14分别对黑龙江省19812000年间育成的早熟和中熟大豆品种改良趋势研究认为,植株形态,产量因子和品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良;植株形态性状和生理功能的改良必然引起品种自身抗旱能力的变化。解析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抗旱能力的变化规律为黑龙江省广适应大豆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笔者选用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育成大豆品种为试验,对干旱胁迫后其光合特性的变化进行研究,试验结论将对指导广适应性大豆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用黑龙江省1985xx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表1),所选参试品种均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均为120天,叶形均为披针叶,蛋白质含量均在43.5%以下和脂肪含量均为21.5%以下的产量型品种。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xxxx在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盆栽场进行。供试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N)229.30mg/kg、速效磷(P2O5)126.00mg/kg、速效钾(K2O)510.69mg/kg、pH6.91、全氮(N)0.308%、全磷(P2O5)0.224%、全钾(K2O)1.896%、有机质5.30%。采用盆栽试验,盆直径30cm,高35cm,每盆装15kg土。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水分处理水平:重度干旱处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40%)、轻度干旱处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对照处理为正常水分管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试验于5月15日3天播种,每个品种播种18盆,每盆定苗3株,试验于R2期进行水分处理,每个品种处理6盆,处理结束后取3盆进行分析测定,3盆恢复正常水分管理,成熟时测产。 1.3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单株叶面积测定将所取样品植株叶片摘下,铺在透明板上压平,利用MSD-971叶面积分析仪,测量全株叶面积。 1.3.2叶色值测定干旱胁迫后取样之前,利用SPAD502活体叶绿素测定仪测量,测量部位为主茎倒3叶中间小叶,每盆测量3株取平均值。 1.3.3净光合速率测定利用美国生产的Li-cor6400光合仪测定参试品种净光合速率,测量部位为主茎倒3叶中间小叶,测定条件:流速500mol/s,红蓝光源光量子通量处理(PFD)为1000mol/(m2s)。 1.3.4单株粒重试验材料脱粒后风干1周,按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量单株粒重。 1.4数据处理 用Excelxx和DPS7.05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干旱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对不同年份育成品种单株叶面积进行了方差分析(表2),结果表明,在常规水分处理条件下,19901995年育成品种极显著的高于19851990年和xxxx年间育成品种,与其他年份育成品种差异不显著;xxxx年间育成品种显著的高于19851990年育成品种,极显著的高于xxxx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轻度干旱条件下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与2000xx年间育成品种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年份品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重度干旱条件下,19901995和2000xx年间育成品种显著高于19962000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不同年份品种单株叶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下降趋势存在差异,1985xx年间育成品种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分别下降了16.32%和47.91%、44.01%和49.82%、36.86%和60.42%、35.42%和47.46%、24.95%和44.04%,其中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与对照差异为不显著和极显著,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单株叶面积下降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份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图1),结果表明,轻度干旱时下降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份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重度干旱时相关没有达到显著。 2.2干旱对叶色值的影响 对不同年份育成品种叶色值进行了方差分析(表3),结果表明,在常规水分处理条件下,19952000年和xxxx年间育成品种极显著的高于xxxx年间育成品种;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显著高于xxxx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差异不显著。轻度干旱条件下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和2000xx年间育成品种显著高于xxxx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重度干旱条件下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显著高于19911995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叶色值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存在差异,1985xx年间育成品种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分别下降了3.2%和5.59%、7.56%和11.87%、6.49%和15.05%、7.59%和13.68%、2.80%和4.77%,其中19851990和xxxx年间育成品种与对照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与对照差异为不显著和极显著,2000xx年间育成品种与对照差异为显著和极显著。 对叶色值下降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份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图2),结果表明,轻度干旱时下降百分率与育成年份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重度干旱时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2.3干旱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对不同年份育成大豆品种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方差分析(表4),结果表明,在常规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年份育成大豆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轻度干旱条件下,xxxx年和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极显著高于19901995和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2000xx年间育成品种显著的高于19901995和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重度干旱条件下,19851990和xxxx年间育成品种极显著的高于19901995和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各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育成品种间存在差异。1985xx年间育成品种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分别下降了10.30%和22.91%、24.20%和38.90%、24.10%和38.60%、18.83%和34.31%、12.15%和25.00%,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对净光合速率降低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份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图3),结果表明,轻度干旱条件下,净光合速率降低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份相关达到显著水平;重度干旱条件下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 2.4干旱对单株粒重的影响 对不同年份育成品种的单株粒重进行了方差分析(表5),结果表明,常规水分处理条件下,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显著低于1990xx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轻度干旱条件下,xxxx年间育成品种极显著的高于19901995和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显著高于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显著高于19901995和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重度干旱条件下xxxx年间育成品种极显著的高于19901995和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显著的高于19962000年间育成品种;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显著高于19901995年间和19952000年间育成品种;其他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之间存在差异。1985xx年间育成的5个品种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分别下降了10.18%和19.34%、33.40%和44.57%、37.81%和48.75%、29.45%和40.47%、11.85%和25.10%,其中19851990年间育成品种与对照差异为不显著和显著,xxxx年间育成品种为不显著和极显著,1990xx年间育成的3个品种与对照差异均为极显著。 对单株粒重下降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份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图4),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份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3结论与讨论 不同基因型大豆抗旱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新老品种之间差异更为明显。Voldeng等15和Frederick等16对美国大豆遗传改良过程中抗旱性变化进行研究认为,新品种的抗旱能力并没有提高甚至还呈下降趋势。金剑等17研究指出,随着大豆品种遗传改良的进展,新品种在叶面积、光合速率、抗倒伏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高,但是抗旱能力有所减弱。而王金陵等18则认为,品种抗旱品能力的高低与定向选择之间关系密切。任海祥等19认为,抗旱能力强的品种在受到干旱胁迫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变化相对较耐旱和喜肥水品种稳定。本研究选用黑龙江省不同年份的代表性大豆品种,其农艺性状高度一致,从根本上消除了由于农艺性转差异带来的试验误差,试验结果真是可靠,研究表明,黑龙江省1985xx年间育成代表性大豆品种单株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叶色值降低百分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可见,品种抗旱能力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Voldeng等15和Frederick等16的结论一致,而与金剑的结论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定向选择的结果,早期育种目标以抗涝为主,所以在合丰25育成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品种的抗旱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近期以后干旱对大豆生产造成的破坏开始显现,此时大豆育种家加强了对抗旱品种的选择力度,所以近10年推广大豆品种的抗旱能力明显著提高。本研究结论可以为广适应性大豆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光合特性进行大豆抗旱品种的选择,提高选择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为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抗旱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本试验选用的均为高产型品种为试材得出的试验结论,对于其他优质或者抗病等其他类型大豆品种此规律是否适用,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琳,董钻,张宪政.土壤水分状况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4):336-340. 2李贵全,张海燕,季兰,等.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xx,17(12):2408-2412. 3蒲伟凤,李桂兰,张敏,等.干旱胁迫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根系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0,29(4):615-621. 4谢甫绨,王文和,王海英,等.大豆品种耐旱性的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3):238-241. 5张喜英.根系与土壤水分利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24-36. 6董守坤,赵坤,刘丽君,等.干旱胁迫对春大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J.大豆科学,xx,30(6):949-953. 7徐艳平,胡翠美,张文会,等.干旱胁迫对野生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J.大豆科学,xx,32(6):341-348. 8孙海锋,战勇,魏凌基,等.开花期干旱对大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xx,26(2):61-64. 9王芳,朱洪德,李伟.干旱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学报,xx,18(2):23-26. 10刘丽君,林浩,唐晓飞,等.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阶段大豆产量形态建成的影响J.大豆科学,xx,30(3):405-412. 11郑洪兵,徐克章,赵洪祥,等.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J.作物学报.xx,34(6):1042-1050. 12杨秀红,吴宗璞.大豆根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卫生牙齿美白医疗保健演示模板
- 恶病质患者的用药护理
- 研发部门月总结
- 《草虫的村落》课件4
- 事业单位工资培训课件
- 公司消防安全培训讲座课件
- 重症肌无力居家护理指南
- 怎样做简单的头部护理
- 《竞争中的小伙伴》课件
-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 中药药剂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3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快手运营课程培训课件
- 庭院绿化施工方案
- 《大学语文》课件 第16讲 智在纵横 苏秦始将连横
- 开远美景家乡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仿制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职务行为准则
- 一建市政记忆口诀
- PETS公共英语二级大纲词汇
- 消控室制度上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