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3页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研究 马青龙MAQing-long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 (CollegeofGeophysics,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摘要:近几十年来,近地表金矿资源近乎被开发殆尽,寻找深部隐伏金矿已经成为近年来金矿勘探中的重点方向。利用激发极化法能够较准确的预测深部隐伏矿体的存在。特别是金矿大多数与金属硫化物伴生,硫化物通常是黄铁矿或毒砂,偶尔也有磁黄铁矿,使用激发极化法测量这些伴生矿的物理场特征,结合地学理论就可以间接找出金矿。 Abstract:Inrecentdecades,goldresourcesnearsurfacehasbeenalmostpletelyexploited.The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canmoreauratelypredictthedeeporebody.Especiallygoldmosttogetherwithmetalsulfides.Sulfideusetobepyriteanditcouldbepyrrhotiteoasionally.Byusinginducedpolarizationitcanworkoutthephysicalfieldoftheassociatedore.Unitedthephysicalfieldwithgeologytheory,wecanbackstairworkingoutwhethertherecouldbeaGoldmineandthedetailsoftheGoldmine. 关键词:激化极化法;视电阻率;视极化率;测深 Keywords: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apparentresistivity;apparentpolarizability;sounding :P631.3+24:A :1006-4311(xx)02-0315-02 1工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大部为第四系黏土覆盖,可能的矿(化)体埋深较大,而且矿区地形标高较高,地形切割剧烈,植被大面积覆盖,存在大面积的腐殖土,在相关的断裂破碎带仅见矿化,少见工业品位的矿体。根据各矿点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实地踏勘,矿体的连通性较差,大部分矿种呈细粒状,基本未见规模较大的致密块状矿体出露。且矿区部分矿点存在大面积的碳质地层,主要为炭质板岩及其蚀变带。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上述矿种以及其共生矿种物理性质,结合矿区可采露头岩矿石标本测量及破碎带露头小四极测量,获取各矿种及相关破碎带的电性参数(、),并进行了分类统计,为激电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提供参考,测定结果见表1。 根据矿区以往的地质测量资料,该区矿体在空间产出上有相当规模,矿与围岩之间又存在较为明显的极化率差异,采用激发极化法进行勘察具有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 2工作原理及方法 2.1激发极化效应电阻率法测量时,在向地下供入稳定电流的情况下,仍可观测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随时间而变化,并经相当长时间后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断开供电电流后,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而后便随时间相对缓慢地下降,并在相当长时间后衰减接近于零。这种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的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 2.2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法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激电法的应用范围很广,无论在金属与非金属固体矿产的勘查方面,还是在寻找地下水资源、油气藏和地热田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2.3激电测量装置矿区激电测量工作分为:中间梯度装置扫面(图1),对称四极装置测深(图2)。 2.3.1中间梯度装置如图1所示,供电电极AB的距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MN在其中间1/3地段逐点测量。记录点取在MN中点。 其s表达式为: 2.3.2对称四极装置如图2所示,用A、B做供电极向地下供电,M、N作为测量电极观测测点数据。在同一测点逐次扩大供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增大,从而得到观测点处视电阻率、视极化率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装置中AM=NB,记录点取在MN中点。 其s表达式为: 3应用及成果分析 此处以某矿区金矿化带测区16线激电成果分析。 3.116线激电中梯剖面曲线分析 L16线激电中梯视极化率剖面曲线图见图3。视极化率在12501600之间呈单峰异常特征,宽度约350米,异常幅值平均为5.7%、最大为7.8%。而1600号点以后的观测数据则逐渐进入背景视极化率区域。 L16线激电中梯视电阻率剖面曲线图见图4。视电阻率在12501600之间呈低阻异常特征。 3.216线激电对称四极测深断面图分析 本次在L16线施测了20个测深点,点距为40米,第一个测深点的纵、横坐标是2792075.000,33613590.000;最后一个点的纵、横坐标是2792075.000,33614350.000。测深点位置见图5,16线激电测深视极化率断面图见图6,16线激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图见图7。 异常分为三部分,第一个异常在桩号9501130处,是中等极化率、高电阻率区,异常呈等轴状;第二个异常在桩号11501360处,是高极化率、低电阻率区,异常形态上部近似水平,西边向西陡倾斜;第三个异常在桩号14801620处,是中等极化率、高电阻率区,异常形态向下延伸并向东倾。 4结论与建议 我们通过激电扫面、测深对矿区金矿的成矿分布进行了调查,结合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 从异常形态来看,应该与构造与地层有关,由于在该测区地表发现了碳质地层,矿致异常的位置和可能性需要进一步工程验证; 建议在本次平面和测深确定的异常区进行钻孔验证,在设计钻孔位置时结合地质及多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肖宏跃,雷宛.地电学教程M.地质出版社,xx,7. 2江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