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时 间:_【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二、介绍课题、作者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三、整体感知,欣赏美点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2)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视频,帮助学生规范字音和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4)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2、欣赏美点:(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2)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问题一:我们欣赏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非常和谐,但这一句中间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否该换一换,比如用“齐”“共”等等?让学生思考回答。(“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问题二:你觉得这一句还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别传神?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题三:“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问题四: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描绘这幅画面吗?学生动笔写,并自由表述。四、体悟感情有个词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闲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与谢公相提。)五、想象拓展1、陶弘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人间仙境,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学生自由表达。2.大自然是个广阔的舞台,那么其中的一切事物可就是演员了,他们都想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如果请你用生活中的一种人来比喻文中所写事物,你看它们像什么人?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你看,那高峻的山峰直入云端,就是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六、作业试把本文扩写成一段写景文。【板书预设】 山水相映 山川 之 美 色彩缤纷 晨昏变化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在北宋年间,有一位大文豪与其父、其弟合称为 “三苏“,大家想一想,这位大文豪是谁?对,是苏轼。他出生于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21岁中进士,一生坎坷多难,几度遭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们来欣赏这篇描写月色的文章。二、作者介绍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介绍作者基本情况。三、整体感知,欣赏美点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课文范读视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意境。 1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2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 (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人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3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写庭中所见月景时全是用喻。请一一找出喻体,并认真体会。 (文中写景只用了18个字,就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如水,本是人们用俗了的句子,而作者却能翻新意,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先客后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四、体悟感情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一起声情并茂地来朗读课文。五、想象拓展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君子,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河道清洗方案范本
- 2025年中国香文化中级传承人才面试考核要点解读
- 铝合金梯子施工方案设计
- 2025年围棋入门知识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后勤招标调研方案范本
- 2025年石油加工催化剂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医学专业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技巧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岗位模拟题集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全方位解析财务人员招聘笔试要点
- 第9课 体验算法控制(教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高一学生手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廉政参观活动方案
- 律师事务所客户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件
- 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
- erp权限管理制度
- 2025年重庆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解读答案讲解(课件)
- 厦门垃圾分类题目及答案
- 湘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课 桑叶和蚕宝宝 课件T内嵌视频
- (中职)仪器分析技术(项目1-15)配套教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数字人文资源本体建模-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