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16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教学案 (新版)冀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16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教学案 (新版)冀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16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教学案 (新版)冀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16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教学案 (新版)冀教版.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数学上册 16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教学案 (新版)冀教版撰写人:_时 间:_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中心对称后的图形.3.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4.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简单图案的设计.5.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认识到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初步验证、推理验证等活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2.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说理,掌握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2.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欣赏、设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设计图案.(1)轴对称、中心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教材的处理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的现实情境,通过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现实联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通过“一起探究”,设置观察、猜想、交流、探究、验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3)线段、角是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证明验证等活动,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演绎推理能力.(4)在学习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后,引导学生辨析典型图形,使学生认识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可由简单图形经过变化得到,目的是深化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性质,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重点】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3.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设计图案.【难点】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1.轴对称、中心对称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应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让学生体会和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提炼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利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探究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2.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及探索的空间与时间,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手实践、勤于思考、一起探究、合作交流,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3.倡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适当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丰富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及相互交流的氛围.4.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图形的平移、旋转不是本章所学知识,但它们也都是图形变化的主要方式.在后面的教学中,应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整体上认识图形的变化,这样能较好地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16.1轴对称1课时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课时16.3角的平分线1课时16.4中心对称图形1课时16.5利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图案1课时回顾与反思1课时16.1轴对称1.理解轴对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2.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轴对称图形.导入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有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六章.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导入二:出示图片:青山倒映在水中.这是什么景象呢?同学们可以想象,落日、晚霞、青山倒映在平静的水中,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致多么令人难忘!自远古以来,对称形式就被认为是和谐美丽的,不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建筑里,甚至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对称的形式都随处可见.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轴对称的奥秘吧!设计意图两个导入都是以生活中的轴对称为例,勾勒美好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地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过渡语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艺术作品,从建筑物到交通标志,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中,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在小学阶段,我们对轴对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进一步学习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活动一:观察与思考认识轴对称思路一【活动1】展示教材第108页图16-1-1及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图片.【师生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感知对称图形,学生列举所见到的图形.活动中,教师明确:(1)对称的多样性,而其中轴对称是重要的一种;(2)本节要探究的内容:轴对称有哪些性质?设计意图展示的图片与生活实际相关,包含自然景观、分子结构、建筑物、艺术作品、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让学生感知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展示学生自制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2】(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你能剪出什么样的窗花呢?(2)观察剪出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3)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师生活动】教师先把长方形纸片对折,用剪刀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这个纸片,让学生观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按要求剪纸.学生在观察、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描述图形的特征.教师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板书概念,然后让学生举例.归纳:一般地,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知识拓展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割成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互相重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有一条,也可以有多条甚至无数条.设计意图教师演示剪纸过程起一个示范作用,学生动手剪纸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互相交流,增强发现能力.【活动3】问题(1)教材图16-1-2的图形有什么特征?(2)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举例、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概念,并板书概念.归纳:一般地,如果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这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对称的线段、对称的角分别叫做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举例、独立思考,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培养合作意识.【活动4】问题(1)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3)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师生活动】学生根据两组图形的比较观察,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区别.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2),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联系.知识拓展图形成轴对称包括两层含义:(1)有两个图形,且这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只能是把它们沿某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通过比较观察、相互讨论进一步认识两种图形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活动二:一起探究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活动5】问题: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为什么?【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及时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活动6】问题观察教材图16-1-3:1.根据全等形的意义,ABC与ABC全等吗?对应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对应角呢?2.对应点的连线AA,BB,CC分别与对称轴l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用刻度尺测量出点A与A到对称轴l的距离吗?B与B、C与C到对称轴l的距离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位置上观察三条线段与对称轴l的关系,利用投影动画展示A与A,B与B,C与C重合的情形.归纳: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它们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说明: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对于轴对称图形同样适用.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中垂线是它的对称轴.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揭示线段与对称轴的关系:一是垂直;二是平分.从而归纳出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设计意图利用动画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接受,采用多种方法丰富学习渠道,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动7】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和直线l,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图形,学生在练习本上操作,教师讲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认识对称轴的确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路二【活动1】作品展示,交流体会1.作品展示:让部分学生展示课前的剪纸作品(可以将作品粘贴到黑板上).2.小组活动:(1)在窗花的制作过程中,你是如何进行剪纸的?为什么要这样?(2)这些窗花(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收集材料、剪纸操作,增加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为轴对称概念的引出做铺垫.【活动2】概念形成(一)轴对称图形1.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给它下定义,通过逐步地修正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给出“对称轴”的定义.2.结合学生准备的图形进一步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对称轴的位置.3.学生举例,试举几个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轴对称的例子.4.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后让学生尝试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1.观察右图,有什么特点?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观察右图:把ABC沿直线l对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简称“成轴对称”,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称为对称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3.举例: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4.讨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设计意图先观察图形,再画图.其目的是突出两个图形和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定义.通过讨论、比较,便于进一步理解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观察上图,线段AA与对称轴l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类似地,点B与点B,点C与点C是否也有同样的位置关系?你能用语言归纳上述发现的规律吗?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后把上述规律概括成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上述性质是对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来说的,如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是否也有同样的关系呢?从而得出: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对称轴两侧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活动3】实践与应用1.下面是生活中的一些图形,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2.下列图形是部分汽车的标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3.下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一: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折叠,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能只有一条,也可能不止一条.知识点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特征,成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联系:二者都有对称轴,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知识点三: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介绍了对称轴与对应点所连线段之间的关系,即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所连的线段.2.根据这一性质,若已知对称轴和一个图形的一点就能准确作出该点的对应点,而不必再去对折了.1.如图所示,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的度数为() A.30B.45C.60D.75解析:要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2+3=90,3=30,2=60,易知1=60.故选C.2.下面四句话中的文字有三句具有对称规律,其中没有这种规律的一句是()A.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B.有志者事竟成C.清水池里池水清D.蜜蜂酿蜂蜜解析:A.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可将“水”理解为对称轴,对折后重合的字相同,故本选项错误;B.有志者事竟成,五字均不相同,所以不对称,故本选项正确;C.清水池里池水清,可将“里”理解为对称轴,对折后重合的字相同,故本选项错误;D.蜜蜂酿蜂蜜,可将“酿”理解为对称轴,对折后重合的字相同,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3.经过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A.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B.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有改变C.形状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D.形状有改变,大小有改变解析: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与原图形相比,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故选A.4.如图所示,由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案. (1)请你改变1个正方形的位置,使它变成轴对称图形;(2)请你再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它变成轴对称图形.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设计.解: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 16.1轴对称活动一:观察与思考认识轴对称活动二:一起探究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一、教材作业【必做题】1.教材第110页练习第1,2题.2.教材第110页习题A组第1,2,3题【选做题】教材第111页习题B组第1,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所示,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3.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剪纸是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这两者的结合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如图所示的京剧脸谱剪纸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所示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5.如图所示,ABCD与EBCF关于边BC所在的直线对称,若ABE=110,则F等于() A.60B.55C.45D.35【能力提升】6.如图所示,在下面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7.如图所示,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打击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 此时1=2,3=4,并且2+3=90,4+5=90.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5=40,那么1应该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拓展探究】8.如图所示,ABC与DEF关于直线MN对称,其中ACB=90,AC=8 cm,DE=10 cm,BC=6 cm. (1)线段AD与MN的关系是什么?(2)求DFE的度数.(3)求ABC的周长和DEF的面积.【答案与解析】1.A(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故选A.)2.C(解析:圆弧、角、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3.C(解析: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4.B(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故选B.)5.B(解析:ABCD与EBCF关于边BC所在的直线对称,ABC=EBC,ABE=110,EBC=ABE=110=55,在EBCF中,F=EBC=55.故选B.)6.(解析:从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图形从左到右分别是17的数字,所以画一个轴对称图形且数字为6即可,答案不唯一.)7.解:由5=40,易知7=5=40,由3=4,易知7=6=40,2=6=40,1=2=40.答:1等于40时,才能保证黑球能直接入袋.8.解:(1)ABC与DEF关于直线MN对称,MN垂直平分AD.(2)ABC与DEF关于直线MN对称,ACB对应DFE,DFE=ACB=90.(3)AC=8 cm,DE=10 cm,BC=6 cm,且AB对应DE,AC对应DF,BC对应EF,DE=AB=10 cm,DF=AC=8 cm,EF=BC=6 cm,ABC的周长为6+8+10=24(cm),DEF的面积为68=24(cm2).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一、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二、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图形的折、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容易混淆,教师分析的不够到位.2.对于轴对称和成轴对称的性质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加以延伸.3.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对于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区分,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概念;二是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要让学生明确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如果看成一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于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在不足的情况下,让学生互相补充,能让学生说出来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自由思考和交流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全面发展.练习(教材第110页)1.提示:从左到右依次标出(1)(2)(3)(4),图(1)(3)(4)是轴对称图形.画图略.2.解:画出的对称轴如图所示.图(1)中点B与点C关于对称轴对称.图(2)中点A与点D关于对称轴对称,点B与点C关于对称轴对称.图(3)中点B与点D关于对称轴对称.习题(教材第110页)A组1.解: (1)第1,4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对称轴如图所示.2.解:如图所示.B组1.提示: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交直线l右侧四边形于点A.(点B,C同理,图略)2.解:BCD=2(360-90-130-110)=230=60.唐朝某地建造了一座十佛寺,竣工时,太守在庙门右边写了一副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希望有人对出下联,且表达恰如其分,几个月过去了,无人能对,有个文人李生路过,感觉庙前没有下联不像话,十分感慨,一连几天在庙前苦思冥想,未能对出下联,有次在庙前散步,望见一条大船由远而来,船夫正使劲地摇橹,这时李生突发灵感,对出了下联“一舟二橹四人摇过八仙桥”.太守再次路过此庙时,看到下联,连连称赞:“妙、妙、妙”.这副对联数字对数字,事物对事物,对仗工整,可见,对称美在文学方面也有生动深刻的体现.生活中的轴对称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将会发现其间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对称美给人带来的无穷享受.(20xx日照中考)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节能、节水、低碳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20xx大庆中考)以下图形中对称轴的数量小于3的是() 解析A.有4条对称轴;B.有6条对称轴;C.有4条对称轴;D.有2条对称轴.故选D.(20xx天津中考)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解题策略本类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完全重合.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能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题.2.能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直平分线.1.通过探索线段的轴对称性,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2.掌握作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方法.1.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2.发展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不同作用.【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第课时1.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通过经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通过认识上的升华,使学生加深对命题证明的认识.【重点】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教师准备】课件15.【学生准备】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轴对称的知识.导入一:师: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使世界更加美丽,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生: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学生思考抢答.师:很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导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抢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二:【课件1】如图所示,木条l与AB钉在一起,l垂直平分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A与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1.用平面图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已知线段AB及AB的垂直平分线l,在l上取P1,P2,P3,连接AP1,BP1,AP2,BP2,AP3,BP32.作好图后,用直尺量出AP1,BP1,AP2,BP2,AP3,BP3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图形的抽象、观察、测量发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这一结论,从而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好铺垫.过渡语线段是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它的中垂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本节我们将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重要性质和应用.活动一:一起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思路一【课件2】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和它的中垂线l,O为垂足.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连接PA,PB,线段PA和线段P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提出你的猜想说明理由.学生猜想得出:事实上,因为线段AB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平分线l是它的对称轴,所以线段AB沿对称轴l对折后,点A和点B重合,线段PA和线段PB重合,从而PA=PB.思路二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AB,通过对折的方法,找到它的垂直平分线,然后在对称轴上确定几个点,让学生测量,思考有什么发现?【课件3】如图所示,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由学生归纳命题,教师给予纠正,使之规范.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这个命题,是我们通过观察、猜想得到的,还得在理论上证明是正确的才能作为定理,我们来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请同学们先根据这个命题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写出已知、求证.已知:如图所示,线段AB和它的垂直平分线l,垂足为O,点P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连接PA,PB.求证PA=PB.引导学生利用SAS证明PAOPBO,从而得到PA=PB.证明:在PAO和PBO中,PAOPBO(SAS),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教师说明:经过刚才的证明我们得到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因为点P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所以我们就得到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师:分析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条件)(结论)知识拓展(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点都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每一个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都相等.(2)由性质定理的证明可知,要证明一个图形上每一个点都具有这种性质,只需要在图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即可.(3)这个定理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说明:今后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个性质得到有关线段相等,同时这也可当作等腰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猜想、证明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体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活动二:例题讲解过渡语了解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课件4】已知:如图所示,点A,B是直线外的任意两点,在直线l上,试确定一点P,使AP+BP最短.解:如图所示,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则AP+BP最短. 引导学生分析,证明.【提出问题】(1)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怎样把PA和PB这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线段上?学生讨论、分析得到:要作其中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连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2)在直线l上任取一个异于点P的点P,怎样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加以证明.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指一名学生板演.解:点A和点A关于直线l对称,AP=AP.AP+BP=AP+BP=AB(等量代换),如图所示,在直线l上任取一个异于点P的点P,连接AP,BP,AP,则AP+BPA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即AP+BP=AP+BPAB=AP+BP.AP+BP最短.【课件5】已知: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AC的中点,CDAB于点D,BEAC于点E. 求证AC=AB.分析:引导学生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加以证明.证明:连接BC,因为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CDAB,BEAC,所以CD,BE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C=BC,AB=CB,所以AC=AB.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以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又多了一个好办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且比用三角形全等更简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注意:(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点都具有的特征,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每一个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都相等.(2)由性质定理的证明可知,要证明一个图形上每一个点都具有某种性质,只需要在图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即可,应注意理解和掌握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3)这个定理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1.(20xx随州中考)如图所示,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的周长是() A.8B.9C.10D.11解析: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又BDC的周长为DB+BC+CD,BDC的周长为AD+BC+CD=AC+BC=6+4=10.故选C.2.(20xx达州中考)如图所示,ABC中,BD平分ABC,B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提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A.48B.36C.30D.24解析:BD平分ABC,DBC=ABD=24,A=60,ACB=180-60-242=72,BC的垂直平分线交BD于点F,BF=CF,BFC为等腰三角形,FCB=24,ACF=72-24=48.故选A.3.(20xx遂宁中考)如图所示,在ABC中,AC=4 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 cm,则BC的长为() A.1 cmB.2 cmC.3 cmD.4 cm解析: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N=BN,BCN的周长是7 cm,BN+NC+BC=7 cm,AN+NC+BC=7 cm,AN+NC=AC,AC+BC=7 cm,又AC=4 cm,BC=7-4=3(cm).故选C.4.如图所示,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 cm,ABD的周长为14 cm,则ABC的周长为() A.18 cmB.22 cmC.24 cmD.26 cm解析: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ABD的周长为AB+BD+AD=AB+BD+CD=AB+BC,AE=4 cm,AC=2AE=24=8(cm),ABC的周长为AB+BC+AC=14+8=22(cm).故选B.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提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A.AB=ADB.ABC=ADCC.AB=BDD.BECDEC解析:AC垂直平分BD,AB=AD,BC=CD,ABD=ADB,DBC=BDC,ABD+DBC=ADB+BDC,即ABC=ADC,EB=DE,在RtBCE和RtDCE中,RtBCERtDCE(HL).故选C.6.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交AB于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提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BD平分ABCB.BCD的周长等于AB+BCC.AD=BD=BCD.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解析:在ABC中,AB=AC,A=36,ABC=C=72,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AD=BD,ABD=A=36,DBC=ABC-ABD=72-36=36=ABD,BD平分ABC,故A正确;BCD的周长为BC+CD+BD=BC+CD+AD=BC+AC=BC+AB,故B正确;DBC=36,C=72,BDC=180-DBC-C=72,BDC=C,BD=BC,AD=BD=BC,故C正确;由题意知BDCD,ADCD,点D不是线段AC的中点,故D错误.故选D.7.如图所示,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 cm,BC=11 cm,求ABD的周长. 解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CD,故可得出BD+AD=BD+CD=BC,进而可求出ABD的周长.解:DE垂直平分AC,AD=CD,BD+AD=BD+CD=BC=11 cm,又AB=10 cm,ABD的周长为AB+BC=10+11=21(cm).第1课时活动一:一起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活动二:例题讲解例题一、教材作业【必做题】1.教材第113114页练习第1,2题.2.教材第114页习题A组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115页习题B组第1,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线段PB的长度为() A.6B.5C.4D.32.如图所示,AB是CD的垂直平分线,则一定有() A.AC=ADB.ACD=BCDC.AC=BCD.AO=BO3.如图所示,RtABC中,C=90,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AE平分BAC,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提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A.B=CAEB.DEA=CEAC.B=BAED.AC=2EC4.(20xx广西中考)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C=100,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BC于点D,E,则BAE等于(提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A.80B.60C.50D.40【能力提升】5.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AC于E,D. (1)若BCD的周长为8,求BC的长;(2)若BC=4,求BCD的周长.6.如图所示,在ABC中,AD垂直平分EF,BC.求证BE=CF; 【拓展探究】7.如图所示,ABC的两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若BAC+DAE=150,求BAC的度数.(提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答案与解析】1.B(解析: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PB=PA,PB=5.故选B.)2.A(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