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韩湘子全传中的韩湘形象 程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明末杨尔曾编撰的韩湘子全传,是一部集韩湘故事大成的小说。小说在对历史材料的取舍中塑造了韩湘形象,并使之定型。从表现形态上看,小说的道情渊源使韩湘形象呈现出带有民间文化旨趣的世俗倾向。韩湘形象的系统化,也为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序列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韩湘子全传韩湘人物形象 明末杨尔曾编撰的韩湘子全传,是一部集韩湘故事大成的小说。全书三十回,以韩湘子为中心,讲述其修道成仙,继而度脱韩愈及其家人的故事。小说将一系列转世、度化、升仙的故事精心结撰在一起,充溢着浓厚的宗教氛围,因此亦被视为道教小说,以张扬道教理念为主旨。以此为背景,小说塑造了一个完整而丰满的韩湘形象。 一、韩湘形象历史发展与小说的定型 小说卷首有烟霞外史叙,说道:“仿模外史,引用方言,成书,扬榷故实。阅历疏窗,三载搜罗传往迹;标分残秩,如干目次布新编。”可见该小说是作者在历代韩湘故事流变基础上进行的新编。这在小说中体现为对韩湘身份的衍变、异术的增饰等方面的定型。 (一)身份的衍变与定型 小说中,韩湘以韩愈侄儿的身份出现。如小说中叙述韩湘出生的情景: 那郑氏梦见太阳东出,宝镜高悬,一只仙鹤口衔着一颗仙桃,飞将下来,堕在她怀里。旁边闪出一个青巾布袍的道人,肩上负着一口宝剑,口中高叫道:“韩会妻郑氏听者,吾乃两口先生,奉玉帝敕旨,送这仙桃与汝为子。” 考之史书可知,史上确有韩湘其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字北渚,其父韩老成,乃韩愈二兄韩介之子。故从辈分上看,韩湘是韩愈的侄孙而非侄子。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作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诗,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小说中,湘子是韩愈兄长韩会的儿子,即为韩愈之侄。 韩湘身份变化的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从文献记载的流变来看,韩湘的辈分是接替韩愈不知姓名的“疏从子侄”和外甥而来。诚如学界对韩湘仙事演变轨迹的梳理,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和五代杜光庭的仙传拾遗之中,就有了韩湘故事的萌芽。但是酉阳杂俎仅记载为韩愈的“疏从子侄”,即远房侄子;而太平广记引杜光庭仙传拾遗则记录的是韩愈外甥的异术,也是“忘其姓名”。从辈分上看,他们都是韩愈的子辈而非隔代。所以当人们以实有的韩湘来接替二者时,扭转其与韩愈实际的代际关系也就成了自然之举。宋人刘斧青琐高义前集卷几“韩湘子”条云:“韩湘,字清夫,唐韩文公之侄也,幼养于文公门下。”可见这一转变远在宋代就已定型。 第二,韩湘身份发生变更,还应与二者年龄差距以及交往密切相关。新唐书记载韩愈三岁而孤,赖兄嫂韩会夫妇抚养长大。韩会无子嗣,故韩介之子老成过继给韩会为嗣。韩愈祭十二郎文即指韩老成,其中有“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之语,可知韩愈与韩老成虽为叔侄关系,但年纪实际不相上下。在韩老成去世之后,韩愈又将年仅十岁的韩湘抚养成人。这样就很容易令人产生韩湘即韩愈子侄的错觉。而韩愈与韩湘的交游,也容易使这种错觉变得深刻。贾岛有寄韩湘诗云:“过岭行多少,潮州瘴满川。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望鹭吟登阁,听猿泪滴船。相思堪面话,不着尺书传。”可见韩湘曾随韩愈一道前往潮州,且韩愈此行亦赠诗给韩湘,其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也频频出现在后世的韩湘故事巾,成为重要关日。 此外,小说还铺叙了韩湘子苦修得道的情节。湘子在经历钟、吕二仙的几番试探之后,终于得道: 两师道:“湘子历试不回,大丹成矣。”便开炉视鼎,只见蟾朗星辉,帘帏晃耀,珠成黍米,灿烂金花当下两师捧置丹台之上,方寸盘中,令湘子遥空礼谢,然后吸入鼻中,升泥丸顶上。他那一股真气自下元气海中涌将起来,像风浪一般,与此丹翕然相合,方显得凡胎俗骨,一朝改换更移,浊气陈根,今日消磨变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韩湘官至大理丞。傅璇琮先生道:“韩湘及第后,授校书郎,友人送其赴幕时,均称校书,可证。姚合、贾岛、马戴、朱庆馀、无可诸人之送别诗,均押上平声十一真韵,可知诸诗乃为众人送韩湘赴幕时同作。”姚合有答韩湘诗,亦有“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三十登高科,前途浩难测”之语。可见与古代普通士子一样,韩湘也是一名汲汲于功名之士。但在小说中,韩湘子是一个抛家弃产、一心修道的形象,与历史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 韩湘身份在小说中的定型,有力地突出了主题。首先,在小说中,湘子一心求道,将道教宣扬的弃家修行的理念形象化了。湘子是韩家唯一骨血,但出生后不会说话,令韩会夫妇日夜忧愁,先后染病而亡。韩愈将湘子视为己出,不仅为他安排婚事,更为他延请先生教学,期望他能改换门闾,光显父母。但是湘子一心学道,不肯求功名,最终越墙弃家而去。 其次,小说将叔侄二人描写得情同父子,使小说的宗教理念更突出。第十七回巾,退之与窦氏听闻湘子回家,“真个是喜从天降,三脚两步跑将出来,扯住他衣服,不住的汪汪落泪,道:我儿,你一向在哪里?抛得我夫妻两个举眼无人,好不凄楚。你身上怎的这般褴褛?叫我看了越发心酸。”这种形同父子的关系在小说中得到了非常自然的表现,也为湘子数次度化韩愈等人不成埋下伏笔:一方面是韩愈夫妇对湘子发乎常情的疼爱与期冀,一方面是湘子要度其叔父等人得道成仙的苦心。人物之间的冲突即在这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中展开,道教“割恩断爱”、弃家修行的理念也得以宣扬。 (二)异术的增饰与定型 湘子为使韩愈开悟,在他面前频繁展示仙家法术。小说第十七回叙述韩湘子顷刻开花的本事。韩湘子在韩愈寿辰,宴请百官之际前来点化,惹得退之不快: 退之叫湘子道:“你一发把那顷刻花开出来与列位大人看,才见你真实本事。”湘子便指着阶前石砌上,口中念道:“一朵鲜花顷刻开,不须泥土自培栽。神仙自有玄微妙,却向蓬莱布种来。”念声才罢,只见石砌上长出几枝绿叶,中间透出一干心,心上黄丛丛、鲜滴滴开着一朵金莲花。众官都喝彩道:“果然是顷刻花。” 八仙故事巾,每位神仙都有各自核心的故事因子。韩湘故事的核心,主要集中在顷刻开花和度脱韩愈两件事上。如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吕洞宾向郭云提及自己的道伴唱:“【黄钟尾】我着你看蓝采和舞春风六扇云阳板,我着你看韩湘子开冬雪双茎锦牡丹。疾回头,莫怠慢。”谷子敬吕洞宾三度城南柳中,吕洞宾度得柳树精后,引另外七仙上场道:“这七人是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蓝采和、徐神翁、韩湘子、曹国舅。唱【水仙子】这个是种牡丹的名姓香。” 韩湘故事萌芽之始,就和开花有着密切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酉阳杂俎所记录的是培养牡丹的方法:“(韩愈疏从子侄)乃竖箔曲尺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宽容入座。唯赍紫矿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凡七日,乃填坑。”即通过在花根部培植不同颜色的矿粉,最终使牡丹花开出“白红历绿”的花朵。仙传拾遗也与之类似:“自劚其根下置药,而后栽培之,俟春为验。” 这些后世附于韩湘的染花本领还停留在技艺层面,也在常情之内。而这一故事一经流传开来,就具有了母题性质。宋元以来,除了刘斧的青琐高议有韩湘顷刻开花的详细铺叙之外,诗文中也多有所涉及,宋代如苏轼和述古冬日牡丹诗:“使君欲见蓝关咏,更倩韩郎为染根。”李正民再赋(腊梅)诗:“裁时巧借韩湘手,到处浓薰苟令香。”元人张养浩雪后过张秋泉盆花盛开索诗为赋:“潜移造化韩湘子,高蹈尘埃蔡少霞。”方回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也道:“种传董奉术韩湘,顷刻能开锦绣香。”这些诗都是在描写所见之花时产生的联想:若非韩湘的造化,岂能开得如此富有生机? 韩湘顷刻开花故事中频频出现“雪拥蓝关”诗句,这成为韩湘度脱韩愈故事的生发点。 “雪拥蓝关”一事见于酉阳杂俎时,还仅仅只是为了表现韩愈“疏从子侄”的异术,即能在花朵上显示韩愈“云横秦岭”一联诗句。而这在仙传拾遗和青琐高议中,却有了谶语盼陛质。不同在于前者是在事后应验;后者则是先出此谶,及至韩愈蓝关遇阻,方才明了。 青琐高议中,韩湘形象又有了进一步的增饰。它不仅刻画了韩湘顷刻开花的本领,更有叔侄二人关于“道”的讨论。如韩湘以诗言志道: 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后夜流琼液,凌晨咀绛霞。琴弹碧玉调,炉炼白朱砂。宝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去看仙葩。颇有向韩愈传“道”的倾向,宗教意味渐浓。 据吴光正先生的考察,在“以韩湘子神仙形象或韩愈雪拥蓝关事迹作为典故或吟咏对象”的诗文创作中,“雪拥蓝关的度脱场面没有进入这些文人的视野”,而是与道情有着直接的渊源。武艺民先生指出,道情的发展经过了“一经二韵三道情”的过程。唐朝末年道情发展至“新经韵”阶段,道士们“把宗教内外流传的所谓某些人得道升天的经历施以艺术的加工,编撰为故事”,其中即有“湘子归山”一类的故事。韩仙传是“新经韵”的代表曲目,盛传于终南山蓝关一带的居士林,是道情曲目的鼻祖。 又,南宋道士白玉蟾有咏韩湘一涛:“汝叔做尽死模样,雪里出来无意况。赖有当年花一篮,至今推与闲和尚。”诗以韩愈不知醒悟来反衬韩湘对他的帮助。“做尽死模样”一语,可知湘子度脱叔父的情节,主要在道教语境中流传下来,并且渗入到杂剧、小说中。如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描绘八仙上场道: 冲末扮东华帝君执符节引张果、汉钟离、李铁拐、徐神翁、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上正末指韩科唱这一个篮关前将文公度脱。陈季卿云是韩湘子大仙。做拜科 韩湘子既位列八仙,度脱凡人似乎已是其本职工作。赵景深先生据雍熙乐府辑录的两支曲子,认定为陆进之的升仙会剧,题名为“陈半街得悟到蓬莱,韩湘子引度升仙会”。可见韩湘子度脱的并非只有韩愈一人,这也就意味着,以韩湘为主人公的故事在流传中,传唱者常常通过韩湘的口吻来述说宗教道理,以达到传播教义、度化他人的目的。小说正是在这个角度使湘子形象得以定型。他在对韩愈多番度化中,尽显神通,既大大增加了可读性,也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道教的理念。 二、道情传统与韩湘形象的小说呈现 尽管作者搜罗往迹以成新编,但从表现形态上来看,韩湘子全传有着鲜明的说唱道情传统,对道情有直接继承。如小说第三回韩愈安排钟、吕二师教授湘子学业,结果二人只是带着湘子垂帘静坐,如此三日方才开口: 第三日,只见钟师吹起铁笛,吕师唱起道情,道:“叹水火两无情,欲火煎熬损自身。还需着意多勤慎。阴阳自生,筑基炼神,降龙伏虎体狂奔。养其身,调神吸气,内外两无侵,内外两无侵。” 钟、吕二仙通过唱道情的方式,告诉湘子成仙的首要条件是排除杂念、静心修炼,如此方能内外无侵。小说所谓“引用方言”,道情即是其一,通过高密度地安排此类唱词,使人物的宗教观念得到直观显现,从而也影响了小说对韩湘形象的塑造。 首先,成仙之后的韩湘游历凡间,呈现出的就是当时游走于民间的道人形象。 小说第十回描写湘子下山,道:“头挽阴阳二髻,身上穿的粗布道袍。把些尘土搽在脸上,变作一个面皮黄瘦、骨骼伶仃、疯魔道人的模样,手拿着渔鼓、简板,一路上唱着道情。”他一路口唱道情,呵呵大笑,引得街坊上老少男女都拢过来听他唱,并且施舍了许多斋粮与他。 韩湘子此番形象,就是对当时民间道人形象的反映。标志其身份的,则是湘子手中的渔鼓、简板。第二十一回中,韩愈蓝关遇阻,两个仆从也被猛虎叼走,自己上吊,自刎又不成,不由得呼天抢地: 退之叫:“天那!我韩愈到了这个田地,求生不得生,要死不得死,留我韩愈一个也是徒然的了。”叫声未绝,只闻得远远地渔鼓敲响,退之道:“好了,好了!我侄儿湘子来救我了。” 韩愈在陷入绝境时,闻得渔鼓声,便知是湘子前来搭救了。可见小说中的韩湘如同现实生活中说唱道人的形象,承担着警醒世人、阐释教义的职能。其次,小说既以韩湘为中心铺叙故事,故而在描绘中,他是一个上天人地、无所不能的艺术形象。 在前往终南山拜师途中,韩湘曾以三昧真火将拦路鬼判冲得无影无形。成仙之后,其法力更在众仙之上。小说第九回中,各路神仙赴玉帝的蟠桃盛会,但是来迟,被玉帝锁在了天门之外。 湘子道:“众师请过一边,待弟子用手指开天门,同众师进去。”钟师道:“汝有这般手段么?”湘子乃禹步上前,将先天真气一口吹去,吹落了天门金锁。众仙齐登金殿。 在众仙之中突出了韩湘的本事,也使读者对韩湘这一形象生出几分喜爱。在度化韩愈的过程中,小说更以奇幻之笔描写了韩湘的神通。如小说赋予韩湘以变化之术,以使其能适应不同场合之需。第九回中,两个牧童识得韩湘身上的瑞气,商定要跟他去求仙访道。韩湘一方面暗笑被牧童认出是一件异事,一方面又变化身形,不断捉弄二人,捉着张歪头的空,改了仙容,由一名“头上霞光万道,瑞霭千重”的道人,变成一个半死半活的老儿。又在二人懊恼之际,变回先前模样,并化作清风隐形而去。 南坛祈雪之际,韩湘是一名年纪不上二三十岁的道童,颇为瘦弱,但法力却远远超出那些“神充气壮、道行高强”的道士。屡度韩愈不成,他摇身一变成为进献佛骨的番僧,推动着韩愈遭贬的命运。在韩愈被贬途中,他又接连变幻为艄公、樵夫、田夫等形象点化韩愈,使其回心向道。这种千变万化的形象,无疑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各种场景充满了戏剧性。 此外,小说中韩湘还能够掌控许多超出常理的事情。如南坛祈雪,湘子夸口能令雪厚三尺三寸。张千不信,用尺子量时,“望高出插下去,分毫也不多;望低处插下去,巧巧的分毫也不少。都是三尺三寸”。连韩愈谏迎佛骨一事,也是韩湘一手“策划”出来的: 宪宗好僧不好道,韩愈好道不好僧。臣与蓝采和变化两个番僧,把臣云阳板变作牟尼佛骨,同去朝中进上宪宗皇帝,待叔父韩愈表谏宪宗,那时宪宗龙颜大怒,将叔父贬黜潮州为刺史,臣在秦岭路上教他马死人亡,然后度他,方才得他转头。(第十八回) 同样的神通还体现在韩湘度脱婶母窦氏等人身上。韩湘见窦氏、芦英眷恋荣华,不肯修行,便“着龙王兴风作浪,卷海扬波,把他那昌黎县厅堂、房屋、田地、山荡,俱行漂没,不许存留一件,以动他怀土心肠。待他两处俱空,进退无路,然后下手度他。其余民居、官舍、山田、地荡,俱不得损坏分毫”,最终使得她们成了真道,正果朝元。 烟霞外史叙说道:“(韩湘故事)只以蒙师瞽叟,执简高歌,道扮狂讴,一唱三叹,熙熙兼愚氓村妪之心,洋洋乎入学究蒙童之耳。而章法庞杂舛错,诗词诘屈聱牙,以之当榜客鼓丰世之歌,虽听者忘疲,以之登卿鉴赏之坛,则观者闭目。”“蒙师瞽叟,执简高歌,道扮狂讴,一唱三叹”指的就是道情说唱的情景。它源自道教的俗讲,与世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小说宣扬的长生不老,出入三界,以及服用金丹甚至仙人呕吐之物即能获得驾云升仙等仙家好处,可以说是当时民间社会世俗企望的反映,是道教世俗化的表现。而这又是通过对韩湘子的铺叙来完成的,拉近了世俗大众与道家修行之间的距离。 三、韩湘形象的意义 炯霞外史将韩湘子全传与明代“四大奇书”相提并论,谓“有三国志之森严,水浒传之奇变;无西游记之谑虐,金瓶梅之亵淫”。此论虽有过誉之嫌,但作为对长期流传的韩湘故事的一次系统与创作,韩湘子全传对韩湘形象的塑造,仍有其自身的意义。 首先,小说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叙事结构,将韩湘子的形象也叙述得完整而系统。 从历史流变来看,韩湘故事经历了由简单到丰富的增饰过程。如元杂剧有韩湘子三度韩退之韩湘子三度韩文公,明传奇有韩湘子九度文公升仙记等作品,而小说不仅详细描写了韩湘子十二度韩愈的过程,还运用了大量篇幅铺叙了湘子的前世今生、苦修得道以及度化婶娘窦氏和妻子林芦英等情节,内容涵量大大增加。韩湘子的形象也因此而丰满了起来。 其次,小说对韩湘形象的、塑造,为八仙故事的系统化做出了贡献,也极大地丰富了明清神魔小说的人物形象序列。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也深受西游记等书的影响,如韩湘子成仙前是一只白鹤,逍遥自在;成仙后神通广大,出入三界,无所不能。这与西游记物性、神性、人性相结合的塑造方法有着异曲同T之妙。在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中,也有较重要的地位。 此外,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由民间故事演化而成的小说,主人公多为宗教人物,如东游记中的八仙、玄帝出身志传中的玉帝、南海观音出身传中的妙善以及评演济公传中的济公等等,都是以宗教故事为依托,韩湘子全传亦属此类。尤其是湘子以仙人眼光看待凡间俗礼,嬉笑怒骂,形象鲜明,与济公形象俨然一类。小说对韩湘子的铺叙,对丁丰富此类文学形象意义重大。 方胜:评道教小说(韩湘子全传),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2期。 相关研究如党芳莉:韩湘子仙事演变考,人文杂志2000年第1期;江敏:论韩湘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规模优化框架-洞察及研究
- 教体局经费管理制度
- 负载均衡网络流量优化-洞察及研究
- 演艺(经纪)合同格式范本5篇
- 物联网技术支撑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洞察及研究
- 学生食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手扶梯上下井安全培训课件
- 东莞个人税务咨询方案
- 学生灶安全检查培训简报课件
- 手写课件的编写方法
- JJF 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
- GB/T 95-2002平垫圈C级
- GB/T 8332-2008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 GB/T 38597-2020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
- GB/T 21073-2007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 压力管道特性表
- 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整理
- 高级会计师评审个人业绩报告(精选9篇)
- DB45-T 679-2017城镇生活用水定额-(高清可复制)
- 储能型虚拟电厂的建设与思考分析报告
- 楼地面装饰构造(史上最全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