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doc_第1页
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doc_第2页
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doc_第3页
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doc_第4页
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 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玄德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后世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虽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方成大事。 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出身书香门第,求学于碚城,寒窗四载,略有所得。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 吾自幼好诗文,长于写作,入学之后,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偶有拙文见诸报端实属幸焉。又逢前辈提携,于各学院结识贤者无数,或论辩、或吟诵、或讲演,含英咀华受益匪浅!时至今日,吾已习得语文之法且深谙吟诵、讲演、论辩之道。承蒙各方抬爱,业有虚名流传,更兼师友赞吾以能,故吾妄以毛遂自喻,冒昧自荐。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但求师尊侧目,以偿夙愿! 经典之美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渊陶渊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老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侯列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请帮助宣传)。(班固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浅谈古文翻译 语文高考考纲在文言翻译中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要作到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雅”就是翻译的文字语句生动、优美。这三个要求中“信”是最基本的。 一、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如去年全国试卷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一句为:“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这不就是说的李将军吗?或者这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啊!)很多考生没有译出表示推测、估计语气的“其”字,句式与原文不符。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考虑到阅卷的因素,文言翻译的内容不宜过长,而且应以直译为主,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高考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1、留:指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以及古代的朝代名、年号、地名、人名、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皆可保留;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些随着旧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就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有的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它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翻译文言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主要注意以下几种。 (一)通假字。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言现象,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字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翻译时,要先找出本字与现代汉语构成的通假。 【例】(1)今王田猎与此。(庄暴见孟子)(“田”通“畋”,打猎) (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卒”通“猝”,卒然,突然) (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从,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蚤”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文中指暗中跟踪) (二)词类活用。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水,游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2)斫其正,养其旁条。(病梅馆记)(正,正枝,或主干。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 (三)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 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 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3、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古今异义词取古义。 【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三)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例】(1)(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省主语)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 详尽地回答了他。 4、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如发语词等; (一)“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例】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异同”只有“异”的意思; (2)备他盗之出入也。(鸿门宴) “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 (3)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深浅”只有“深”的意思。 (二)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减去。 【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沛公的侍卫樊哙。 5、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如: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起呢?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 (3)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 【例】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什么用处呢?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例】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因为这个被放逐。 (三)定语后置。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明确:“铿然有声”为定语,修饰中心语“石”) (四)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如: 【例】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明确:“于掌”是“运”的状语) 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其中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 如某年北京试卷的译句是: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这句话应译为: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所以我们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 6、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三、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 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运用方法翻译句子。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呜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真日进,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宫。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祧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 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 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隋”。 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 祧(tio):迁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年十七,举于乡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寝:废止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正闻而怒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乃令张仪佯去秦 8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b.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c.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d.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9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1 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5分) 译文: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5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徂徕先生姓石氏,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也。徂徕鲁东山,而先生非隐者也,其仕尝位于朝矣,鲁之人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以为徂徕鲁之望,先生鲁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曰徂徕先生者,鲁人之志也。 先生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忧。以谓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在其位,则行其言。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不必出乎己;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 先生自闲居租徕,后官于南京,常以经术教授。及在太常,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先生始。其所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卷。其辞博辩雄伟,而忧思深远。其为言曰:“学者,学为仁义也。仁急于利物,义果于有为。惟忠能忘其身,惟笃于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 以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卒于家,享年四十有一。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以谓待彼谤焰熄,然后先生之道明矣。先生既没,妻子冻馁不自胜,今丞相韩公与河阳富公分俸买田以活之。后二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于某所。将葬,其子师讷与其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来告曰:“谤焰熄矣,可以发先生之光矣,敢请铭。”某曰:“吾诗不云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吾铭?”遁等曰:“虽然,鲁人之欲也。”乃为之铭曰: 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道之难行兮,孔孟遑遑。一世之屯兮,万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与臧仓?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 (节选自宋?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有删改) 注:石介(10051045),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与胡瑗、孙复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 6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配:媲美 b不惑不变惑:烦恼 c义果于二爵为果:果真 d惟笃于自信者笃:厚,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则行其言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而小人尤嫉恶之而卒莫消长电 c乃可以力行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8下列对文章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b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c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d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9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地之人之所以称石介为“徂徕先生”,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徂徕山是当地的名望所在,而石介又受当地人所尊仰,以山名称呼石介,正是当地人的心愿。 b石介敢于表达意见,对一些事常表达愤慨之情,写作一些文章来尽力陈述古今治乱成败的事情,用来揭露批评当世的弊端。 c石介的文章语言丰富生动,宏大壮美,并且所流露的忧思意义深长,他说,在学术上有造诣的人,学习的是仁义,所做应该对外物有利,应该有所作为。 d为石介下葬前,为彰扬他的荣光,他的儿子和弟子请欧阳修写篇铭文,欧阳修因为在石介死后曾经写诗痛悼并高度赞扬过石介,所以一开始井没有应允。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3分) (2)先生既没,妻子冻馁不自胜。(4分) (3)遁等日:“虽然,鲁人之欲也”(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引:引导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c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治:治理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绳:勒逼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以易于挺身为民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易于必召坐与食今王与百姓同乐 d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石之铿然有声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刺史崔朴乘船进入益昌县后,“索民挽舟”,身为下属的何易于既不趋奉讨好,也不驱民助兴,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b何易于纵火焚诏,宁愿冒流放海裔的危险,也不厚赋毒民,征收茶税。这件事以易于与小吏间的问答来表现,显示出了小吏的刚正和易于的爱民。 c为了使何易于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在引舟焚诏两个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部从极少、为政简约等不同角度予以补充和扩展。 d“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是作者以满腔热情而下的预言。这预言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历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9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译文: (2)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译文: (3)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倾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徒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竟,允无复入竟:结束 b魏明帝遗虎贲收之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夺:夺取 d若才流及父及:赶得上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阮家既嫁丑女与卿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许因谓曰相如因持璧却立 c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蒙冲斗舰乃以千教 d若才流及父当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b.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c.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d.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