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针灸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针灸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针灸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朱红刚 松桃县民族中医院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554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中风及后遗症采用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xx年8月-xx年8月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针灸对其进行治疗,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90例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74例(82.22%),有效10例(11.11%),无效6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采用针灸治疗中风及后遗症,不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同时所需的费用较低,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 中风是我国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也称之为脑卒中1。中风的主要症状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流畅以及半身不遂等。由于中风具有发病高、致残高、复发高以及死亡高等特点,且伴随着严重的后遗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2。因此,中风被医学界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对于中风患者多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究针灸对中风及后遗症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xx年8月xx年8月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或者MRI诊断为中风患者。患者的年龄为4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39.16)岁,病程为5d1年,平均病程为(0.60.04)年,其中男63例,女27例。90例患者中脑血栓51例、腔隙性梗死14例、脑溢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伴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72例,伴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33例,既往吸烟患者57例,饮酒患者43例,高盐饮食患者61例。 1.2方法 根据我国中医学针灸取穴的原则:近部取穴、远部取穴、随证取穴,采用头皮针进行平刺,捻转手法进针,体针直刺进针,运用提插、捻转手法。根据患者的病情主要取以下的穴位:开窍醒脑:百会、人中、合谷以及太冲。眼不闭、口眼歪:大迎、承浆、迎香、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上肢不利活动:肩井、肩髎、肩贞、手三里、曲池、手五里、外关、合谷。下肢不利活动(俯卧位):环跳、秩边、风市、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仰卧位):风市、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解溪、太冲。每次针灸时间为30min,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适度的手法对其进行辅助按摩,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手足姿势,指导其正确的行走、运动姿势以及作业疗法等。每日针灸、辅助按摩1次,每次针灸30min,1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4个疗程。 1.3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根据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的中风治愈标准进行判定。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各种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各种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能扶杖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以及体征较治疗前没有明显的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