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摘要:辛亥革命与教育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革命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教育的改革为革命又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和人才资源。 关键词:辛亥革命;教育;改革 :9787807367710(xx)0402102 蔡元培在民国初年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基本确立了中国现代化教育的雏形,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中国传统教育发挥的是一种教化的功能,注重德行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传播,显示出十分强烈的伦理政治型的文化特征,而忽略了人的个性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缺乏公民意识、公民伦理和公民能力的培养,这就和近代化的教育格格不入。辛亥革命时期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育宗旨,将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转化成国民教育,把旧式的所谓人才培养转化为具体的新型公民培养。这种新国民具有独立的人格、开放而自由的人生价值、新型的国家观念和建设国家的本领。从本质上講,这种新式教育,是受到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暗养能担负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政治、参与世界竞争的新国民。 也就是说,这种教育是全民的,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把培养新国民放在第一位的。许多人因此把这种教育理念概括为国民教育。 从国民教育的思路出发,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家又具体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美感教育,三者相辅相成,旨在将培养新国民落到实处。所谓军国民教育,就是使学生具有军人的体制、军人的精神和军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具有军人特质的新国民。实施的办法是在学校设军事体育课,如行军、野外训练、射击、击剑、登山、旅行等,并适当講解一些军事课程。同时,在社会上也要普及军国民教育,以军队的组织来组织社会;以军队的吃苦精神来振作社会风气;以军事的文学作品来激扬民族精神。 所谓实利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安身立命、自立于社会的技能和本领。这种教育把教育和职业选择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这就打破了“学而优则仕”单一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千军万马都往做官这个独木桥上挤的旧传统,同时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竞争意识的提高,还助长了“靠本事吃饭”的平等思想的传播。 所谓美感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自觉地修身养性。 二、教育体制的变革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体制的变革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改变了由礼部监管教育的旧体制,设立了全国性的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二是初步确立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三级学制。这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影响深远。 1903年,清政府又委托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再一次制定新学制。他们拟定了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译学馆章程、任用教员章程等17个文件,于同年农历11月26日由清廷颁布施行。这就是著名的1903年的“癸卯学制”。这个学制在张百熙所定的三级学制的基础上仍然是“三级七等”,不过更具体和详尽了。其最突出的特点:一是重视师范教育,对师范学堂的功能和实施办法有明确的规定,这对于解决师资问题大有益处。二是对于教师的资格、义务和待遇等做了清楚的规定,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三是明确了实业学堂的学制,使蓬勃兴起的实业教育有章可循。 此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体制创新的过程中,还有三个方面的新气象。 1.私立大学的出现。1905年因抗议日本的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不少留日生纷纷回国,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公学,同时招收国内学生,作为的预备。这可以看做是我国第一所私立大学。同年,上海震旦学院因反对法国传教士欺压中国学生,一部分学生愤而退学,另组私立的复旦大学。民国初年,私立大学逐步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这些私立大学学制和管理体制上都十分灵活,在一些地方颇有创新,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领域的又一个景观。 2.留学教育的兴盛。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学子往欧美尤其是日本留学,1906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达1万多人,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这是清政府鼓励的具体反映。1912年后,民国政府也采取了鼓励和支持留学的政策,特别是随着1911年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的建立,赴美留学的人数大增,(1905年留美30多人,1910年增为500多人,1911年增为650多人,1918年增至1100多人)往欧洲留学者也越来越多。中国留学大气候的形成是辛亥革命时期才奠定的。虽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是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3.革命党人创办的革命学校。为宣传革命,培养革命人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自办学校。如1902年4月创办的爱国女校,同年11月建立的爱国学社,1903年在日本东京设立的青山军事学校,1905年光复会组建的大通学堂等。这些学校一般以宣传革命思想、增强体质、学习军事技能、联络和组织革命同志为教育宗旨;时间短,教育方式灵活,成效显著。从短期速成教育的角度看,其学制和管理都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教育实效 教育理论的更新和新教育体制的确立,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尤其是科举制的废除,等于砸掉了知识分子原有的饭碗,逼迫青年学子不得不寻求新的谋生之路。新学堂自然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目标。这样新学堂有了可靠的生源保证,加之政府各方面的支持,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关资料表明,1903年有学堂719所,1909年就增至52348所;学生人数(不包括留学生和教会学校),也由6943人猛增到1560270人,约增了225倍;而1913年学生总数达到了2933387(其中女生有141130人),较1909年约增了1倍。 总的来说,20世纪最初的10年,新教育已经是初具规模。小学、中学、大学、实业、师范等学校教育都有长足的发展。据1909年的统计,全国共有初级师范203所,学生15553;优级师范30所,学生5349人;速成培训学堂182所,学生7670人;总共415所,28572人。实业学堂办得很有成效,培养了大批人才。周学熙、张謇等实业家自办学堂,培养技术人才。据有关统计,到1909年共有各类实业学堂254所,学生16649人,其中农业学堂95所,学生数6028人;工业学堂74所,学生4835人;商业学堂28所,学生数1748人;实业预科及其他学堂67所,学生数4038人。教学中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学用结合,收效显著。 (三)裁厘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商业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统税纠正了厘金征收机构庞杂、厘目繁多的弊端,采用简便划一的征收办法,即“就厂征税,一税之后,便可行销全国”的征税原则,使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避免了林立厘卡的勒索浮征和苛扰留难,不仅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且使“市场顿呈活跃,各项日用品跌价,一般商民喜出望外。”12同时,商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又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对外出口额大幅增加。其次,统税对货物征税,全国采用统一税率,税率因货而异。即使税率较高的某些商品,较之厘金亦有较大的减轻。因为厘金的税率与抽法全国无一定章,甚至在同一省内也不一样,任凭各地自行决定。这种弹性税率不仅引起商品市场混乱,而且厘金征税的货物品种繁多,几乎无所不征,而统税征收仅仅限于8种商品。商民的负担大大减轻,提高了经营积极性。 (四)裁厘有利于民族工业的恢复与发展 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整体上看,由于厘金制的废除,解除了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束缚。一方面,运往外国的货物除麦粉可以退半税外,其它如卷烟、棉纱、火柴及水泥等均予免税;另一方面,对外国输入水泥、棉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铺位招商转让合同范本
- 仓储4篇合同范本
- 工厂木料出售合同范本
- 学校维修合同范本
- 水库看管员合同范本
- 对公账户转账合同范本
- 电梯拆除合同范本
- 房屋承包安全合同范本
- 正规版私人借款合同样式7篇
- 店铺转让合同范本
- 《港珠澳大桥的影响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
- 食品安全 课件 高中主题班会
- YS/T 320-2007锌精矿
- YS/T 226.12-2009硒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硒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容量法
- GB/T 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 GB/T 10799-2008硬质泡沫塑料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
- 系统工程原理 -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 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课件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电工考核评分表(月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