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个人的心得总结.doc_第1页
教师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个人的心得总结.doc_第2页
教师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个人的心得总结.doc_第3页
教师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个人的心得总结.doc_第4页
教师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个人的心得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个人的心得总结 北京十一学校是20xx年中宣部、教育部向全国推出的唯一基础教育改革典型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记录了这场改革的心路历程在书中读者能感悟到改革的艰难分享改革者的智慧和创意体会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 一、创设学生选择机会 西方谚语说人生是枚硬币一面是选择另一面是责任只有让学生慎重选择并为之负责时我们教师才能由“助推器”的角色转变为安装“发动机”的角色要让学生在校园里有更多的选择其实并不容易 在传统教育里一切都是我们预先给孩子们设定好的大一统的课程、千篇一律的教育、面目可憎的活动、一刀切的做法充斥校园在这里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于是他们丧失了活力缺失了动力当然也就不会有责任 十一学校尊重每一个特定孩子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们创设帮助他们“奔跑”的“跑道”努力让课程的价值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身上显现的更加明显于是原来铁板一块的国家基础型课程现在被老师们开发出了不同层级供学生来选择;原来大统一的班级课表由每个学生一张独特的课表来替代;原来学生坐班教师走班的教学形态变换为教师固定在学科教室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当大量的学习时空交由学生来进行选择的时候教育的活力就迸发出来了 其次选择需要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是课程每一项活动内容都充满着教育的机会包括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呈现的那些充满个性的美丽的错误作为他们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育机会在没有自由空间的校园里我们将丧失很多这样的教育机会善于放手才会让学生获得这些教育的契机 十一学校在这方面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不追求一本升学率的100%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特别的课程给富有个性的孩子创设了课程选择的机会;重视学生在学校里不同角色的扮演让他们体验在某些领域的独领风骚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平凡角色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多元社会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知也减低了学生可能存在的人生危机;将“在可能的情况下和范围内应尽可能多的将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贯穿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晚上宿舍熄灯的时间确定三个不同的时间段让有不同睡眠习惯的学生进行选择并依此调整宿舍;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而不仅仅是“参加”体育运动会、开学典礼、校园书店、学生银行遍布校园的教育机会成就着每一个孩子 再次选择需要基础选择并非放任自由将所有的事情全部开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决定国家课程的底线要求是学生成长和今后发展的基础这是必须要保证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也需要依据学生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为基础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选择这对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中国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斯宾塞也说不要希望儿童有大量的美德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结束了因此真正的教育始于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提高教育效益首先从和谐师生关系开始 首先同伴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尽管对现有的课程学习并不是非常感兴趣但还是愿意到学校去其内在的动力何在其实就是同伴!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伴是学习生涯中最值得回味的事情美国一位专家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他最亲密的5个朋友的平均数这一结论揭示了朋友或者说同伴对一个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志趣相投才可能成为朋友也只有志趣相投才更可能走在同一条事业之路上进而走在同一条人生道路上”他指出“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也用成为教育的目标” 其次受欢迎的教师师德是当前特别强调的但很多人对师德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教师如何为人师表、蜡炬成灰等方面强调教师要爱学生以为只要教师爱学生了学生就肯定会喜欢教师但现实并非如此一项有关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显示有90%的教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但只有大约10%的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这份爱可见仅有教师感受到的对学生的爱并不能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单方面付出爱如果对方感受不到那一定是一种畸形的“爱”爱是一种双方互动的过程就像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一样双方互相影响而且势均力敌与双方的年龄、经验的差距没有关系一个老师喜欢学生又被学生喜欢才是真正富有爱心的教师也是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尽管师生关系构建的主导方是教师但判断师生关系质量的权力却在学生手上只有学生认为他和你关系很好的时候才是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如此的状态下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 再次有平等的地位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在校园生活中却很难做到当教师对课程具有无可争议的主导权学生只能被动地根据教师的安排来学习的时候平等就是空话;当教师在和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的时候平等就是空话;当教师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却不允许学生去做的时候平等就是空话在今天的校园里这不正是教育的常态 第四塑造不同个性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不见树木只见森林”他认为“那棵树与这棵树并不一样”“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因此“发现每棵树的生存价值就成为校园里的重大挑战”而发现那棵树需要条件“发现那棵树不能仅仅靠教育者主观的肉眼为之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气候、养料更加重要”;“发现那棵树需要教育者的胸怀”;“发现那棵树需要去除校园里的权威” 由于社会发展和历史积淀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都早已有了一些理想之树的轮廓甚或清晰的标准如果没有时变事变的思维和宽广、博大的心胸我们很容易像那个西方神话里的魔鬼让每一个人全都躺在那张一样大小的魔床上把他们锯得一样长”这提醒我们一是不要用自以为正确或好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二是要用多元化发展的观点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由此看来原来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出学生成为自己学科的粉丝”是利弊参半的我想培养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是对的但不要湮灭和压抑学生的其他兴趣更不能强行要求学生喜欢这个学科 “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要“站在塑造不同个性、培养多元发展的各类人才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学科主义”避免学生分不清“爱学科”还是“爱老师”避免学科教学过深过难 第五要学会等待他说:“一个孩子犯错误了他往往需要时间反思甚至需要一些经历和体会帮助他认识自己可是在我们的教育词典里却只有趁热打铁而没有文火慢炖于是教育常常在针尖对麦芒的状态下进行成长中往往多了一些不该有的火药味道 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节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放下身段敞开心扉以长者的责任和平等的身份与孩子对话、沟通、合作共同成长 三、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一所学校只有一大批优秀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智慧影响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这样的学校才真正实现了教育家办学绝大部分优秀教师将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和关键书籍列为自己成长的三要素做为普通教师要想成就自己的梦想就必须把功夫用在当用的地方 首先抓住每一次赛讲、公开课机会在同行的帮助下潜心打磨深耕细作提升自己业务能力 其次主动接近教研员、专家请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