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急、慢性乳腺炎症病变X线摄影诊断特征回顾分析.doc_第1页
女性急、慢性乳腺炎症病变X线摄影诊断特征回顾分析.doc_第2页
女性急、慢性乳腺炎症病变X线摄影诊断特征回顾分析.doc_第3页
女性急、慢性乳腺炎症病变X线摄影诊断特征回顾分析.doc_第4页
女性急、慢性乳腺炎症病变X线摄影诊断特征回顾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急、慢性乳腺炎症病变X线摄影诊断特征回顾分析 朱晓云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上海201900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急、慢性乳腺炎症的乳腺X线摄影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该院外科收治的非哺乳期单发乳腺炎症的女性患者35例,对照病理结果回顾分析乳腺急、慢性炎性病变X线摄影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例急性乳腺炎乳腺X线摄影无阳性表现。33例慢性乳腺炎乳腺X线摄影主要征象表现大片状密度增高影12例;肿块影10例;结节状非对称片状致密影11例,大导管增宽、密度增高2例。伴发征象表现:局部皮肤增厚、粘连,脂肪层浑浊9例,乳腺组织与皮肤相连形成窦道1例。结论依据乳腺X线摄影影像特征对慢性乳腺炎性病变的诊断具有突出价值,并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乳腺;炎症;x线摄影;诊断 R655.8A1672-5654(xx)11(c)-0131-02 乳腺炎症是妇女常见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急性乳腺炎常表现为红、肿、热、痛;慢性乳腺炎常表现为乳腺肿胀、疼痛或结节,其特点类似乳腺癌,容易误诊1。该组收集该院xx年212月间外科收治的女性乳腺炎患者35例的X线摄影资料,并将X线摄影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外科收治的单发乳腺炎症的女性患者35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以疼痛和触痛为首发症状者12例,以触及肿块为主要病征者16例,以溢液为主要症状者4例,无明显症状者3例。 1.2方法 使用韩国MX-600高频钼靶乳腺X线摄影机,KODAK乳腺专用单面增感屏暗盒。全部患者经专业培训半年的乳腺摄影技师摆位,加压摄取双乳轴位(CC位),内外斜位(MLO位),乳腺大小根据胸围下胸围所得数据判断,15cm者应用自动参数选择技术,根据乳腺密度、厚度自动确定电压(kV)及电流量(mAs),15cm者采用手动参数设置,以电压38kV、电流量100mAs为基础,乳腺大小以15cm为基础,乳腺大小每增加2.5cm,摄影条件则增加3kV,5mAs。影像诊断医师使用PACSRIS系统,通过调整亮度及对比度观察图像,使用放大镜对病变细节进行进一步观察,并结合病理结果回顾分析。 1.3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07和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病理结果 急性细菌感染性乳腺炎2例,其余均为慢性乳腺炎,其中间质慢性乳腺炎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4例、脂肪坏死8例、导管扩张症合并炎症3例。 2.2X线表现 该组35例乳腺炎症在乳腺X线摄影影像中,以非对称致密影,边界模糊,结构紊乱为主要征象12例;局限或多发结节影及团块影10例(其中类圆形2例,分叶状3例、不规则形伴条索状毛刺影5例);非对称片状密度增高影11例(其中主要表现为结构扭曲6例,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致密影5例);大导管增宽、密度增高2例。伴发征象表现:局部皮肤增厚、粘连,脂肪层浑浊9例,乳腺组织与皮肤相连形成窦道1例,乳头轻度凹陷,乳晕皮肤增厚形成漏斗征2例;伴斑片及短棒状钙化5例,有腋下淋巴结肿大7例。见表1,见图1。 3讨论 3.1诊断 急性乳腺炎初期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X线征象常不明显。病变迁延发展时X线摄影可出现征象,位置浅表则一般形成皮下水肿,表现为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模糊;位置较深则表现为局部或整个乳腺组织结构不清,密度增高2。慢性乳腺炎患者多数因乳内肿块前来就诊,但在乳腺X线摄影上却多数呈现非对称片状密度增高影。当慢性乳腺炎在乳腺X线摄影上呈现肿块影伴毛刺征,其毛刺是由于炎性细胞与周围纤维小梁粘连或炎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它与乳腺癌癌细胞向外侵润所致根粗尖细的毛刺不同,慢性乳腺炎形成的毛刺粗细不等,扭曲紊乱3。慢性乳腺炎的部分患者乳头回缩、大导管增宽、密度增高,因为细菌存留与先天的乳头轻度凹陷处引起逆行感染使大导管扩张,炎性溢液外渗,其乳头回缩多数较轻微、乳头扁平状,而增宽、密度增高的大导管影边缘也较清晰光滑。慢性乳腺炎形成的钙化为组织坏死机化后管壁钙盐沉积,为清楚短棒状钙化,与乳腺癌迅速分解细胞留下的残余物沉积形成的模糊铸型钙化不同4。该次研究结果中,全部35例乳腺炎症在乳腺X线摄影影像中,以非对称致密影,边界模糊,结构紊乱为主要征象12例,约占总例数34.29%,;局限或多发结节影及团块影10例(其中类圆形2例,分叶状3例、不规则形伴条索状毛刺影5例),约占总例数28.57%;非对称片状密度增高影11例(其中主要表现为结构扭曲6例,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致密影5例),约占总例数31.43%;与以往研究相一致5。部分患者可见导管增宽、密度增高、局部皮肤增厚,粘连,脂肪层浑浊、窦道形成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等。 3.2鉴别诊断 乳腺炎表现为片状密度增高影时需与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相鉴别。乳腺炎表现的片状密度增高影好发于内下象限或乳晕后区,边界模糊,脂肪层模糊,局部皮肤增厚;乳腺增生表现的片状密度增高影好发于外上象限6,无明显边界,乳腺结构和皮肤无异常改变。乳腺癌表现的片状密度增高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乳腺结构紊乱,局部皮肤增厚内陷7。乳腺炎表现为肿块影时需与良性肿物及乳腺癌相鉴别。乳腺炎表现的结节影或团块影常多发,部分肿块似良性肿物,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但是通过触诊可以鉴别,良性肿物的活动度比较好,而乳腺炎活动度很小或不活动;乳腺炎另一部分肿块分叶状或边缘毛刺,需与乳腺癌鉴别,乳腺癌单发多见,毛刺根粗尖细,常伴呈簇细点状钙化。乳腺炎的肿块呈类结节状改变,中心密度略减低,周边伴条索状毛刺影,局部皮肤增厚8。 综上所述,依据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特征,对乳腺炎症的诊断具有突出价值,并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春柳.慢性乳腺炎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分析J.河北中医,xx,9(9):1435. 2李雪梅,崔春玲,辛玲玲.数字化乳腺摄影误漏诊病例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xx,48(1):66-67. 3邓春美,苏建平,谭建槐,等.超声及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xx,19(5):33-35. 4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等.高频超声及钥靶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xx,33(5):572-575. 5夏德新,李德春,王光明,等.钼钯X线和彩超对乳腺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xx,20(12):45-46. 6贾中明,刘艳.钼钯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在乳腺亚临床病灶切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xx,41(14):36-38. 7柯斌.多普勒超声、钼钯X线及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xx,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