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探寻儿童习作的本然 探寻儿童习作的本然 儿童习作,不同于成人写作,儿童的写是用笔说话,是要学会用文字表达思想与情感,是要把文字写通顺,是要打通由说到写、由想到写的转换经络。当然,孩子在这期间能有超常表现,那应当是属于儿童习作的意外收获。 儿童生态习作的提出,正是基于在习作教学上,我们有意无意间、较多地以成人写作的元素要求了。儿童的习作,所以要回归,回归到符合习作的本然上,回归到对儿童生命体验的表述尊重上来,回归到对学生的心灵牧养上来 聂闻 习作,姓小名习也 题记: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东西。 黑格尔 2 / 11 最近,我读到一个农村三年级孩子写的一篇习作: 我的理想 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条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不怕了 读着这篇流 淌着真情的习作,一种怜悯之情从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多么可怜的孩子啊,这么小就失去了亲人;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这么小竟能如此心疼母亲;多么天真的孩子啊,用这么稚拙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尽管他的这个理想有些简单而可笑,但这反映出的恰恰是他发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渴望;多么纯朴的孩子啊,他把自己的这篇习作呈献给了语文老师,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理解、肯定、鼓励和安慰。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篇文从字顺、感情真挚的习作,却被老师当头一棒打上了,还写上了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的评语。 3 / 11 读着这样的 评语,我愕然了:真的弄不明白,在这位语文老师的心目中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什么才是真正的作文呢?关于理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于此不难看出,理想只是一种想象和希望而已,不一定非得崇高而远大。对于儿童来说,想象是无所不能的,是神奇而美妙的;希望是无比甜蜜的,是温馨而灿烂的。谁都知道,习作是儿童生活的一种直接反映,是儿童心灵的一种真实再现。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就会有什么样的习作。这个孩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境遇和想法真实地表达了出来,试问,这不叫作文,那又叫什么呢?然而, 面对这样一篇充满着童真的儿童习作,这位语文老师却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用成人的心灵来度量,审视的只是孩子在文中表达的理想是否远大、是否崇高,漠视的却是孩子在习作中所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根本感受不到这个孩子内心深处的那种渴求,可谓是目中无儿童,心中无尺度,因而才会武断地下此评定: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殊不知,如此评定,遮蔽了童心,扼杀了童真,否定了真情,更泯灭了孩子用习作来表达心声的热情。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畏惧作文呢?如此评定,其实是对习作的一种误读,反映出的是老师的习作教学理念的滞 后和苍白。这样下去,习作教学怎能不误入歧途呢? 4 / 11 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感受到,尽管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习作教学依然没有从传统的只重文不重人的误区中走出来。习作中,儿童的本体仍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致力于写作的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构建,过于关注学生的文,关注习作内容的意义,关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而不关注儿童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的人竹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不关注儿童的精神诉求及其倾吐的惬意和交流的快乐,导致习作教学价值的错位。 那么,习作教学怎 样才能走出误区呢?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叶圣陶先生 1963 年在福建视察时给福州一中的题词: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弄清这种工作的本然,只有穷究其本然,并且付诸实践,才可以使工作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所谓本然,就是事物的本来样子、内在规律。 (语文教学论文 )我认为,如果将这一题词中何以为教的教具体为小学习作教学,那么,这 16 个字的题词无疑也为当前习作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我们只有穷究习作教学的本然,并将之转化为 具体的行为,才能使习作教学真正地走出误区,达5 / 11 到左右逢源的境地。 习作教学的本然究竟是什么呢?这又不禁让我想到了吕叔湘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不得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想,要探寻习作教学的本然,我们不妨退一步来思考和追问儿童习作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但又认识模糊的问题。 儿童习作是什么?这其实是对小学生习作本源的一种追问,旨在弄清楚儿童习作的性质和特点。 关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都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明白了。这里再来重温 下: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性表述的过程。 6 / 11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基于以上的表述,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 说,习作姓小名习。习作姓小就是说,习作是属于儿童自己的,是儿童自己的一种生活需求,是儿童自己的生活的一种真实再现,是儿童自己的情感的一种自然流淌。习作姓小意味着习作应该含有如下几个要义: 其一,儿童:习作的本体 儿童是习作的本体,也是习作教学的主体。小学生作文应当是儿 童作文。因为只有儿童作文,才是属于儿童的;只有儿童作文,才是为了儿童的;只有儿童作文,才是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也只有儿童作文,才会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儿童作文应该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受世界、童言表达世界的一种自然倾吐。所以,我们首先要确立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作文的观念。只有确立了这样的观念,我们才会蹲下身子,用儿童的视野来审视和评价儿童的习作,才能从儿童作文中感受到儿童的独特生活,窥见到儿童的心灵世界,体会到儿童的天真烂漫。也只有这样善待儿7 / 11 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我们才会在评价儿童作文时,能够 心怀赏识,多就少改,保护儿童的习作兴趣,收获儿童的性灵文字。 其二,生活:习作的源泉 我们知道,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昼夜流个不歇;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成什么样的文字。儿童应当有属于儿童自己的生活,他们在成人以前应该活得像儿童的样子。这正如华兹华斯所说的那样:一帮真正的孩子;不那么聪颖,不太有学问,不太乖;但任性而动、生气勃勃儿童只有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时,习作才会变得容易起来。记得 著名文学批评家苏珊桑塔柯说过:伟大的作品是分泌出来的,而不是挤出来的。的确,习作应该是从儿童的生活中自然地分泌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挤出来的。儿童没有生活,何以习作?所以,我们还应该要确立生活第一,而不是习作第一的理念。只有确立了这样的理念,我们才会关注儿童的生活,并想方设法地解放儿童,切实减轻儿童的学业负担,让儿童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闲暇生活。也只有这样引导儿童关注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才会激起儿童对生活的热情,帮助他8 / 11 们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产生一种用笔来抒写生活的欲望,从而能够表白出或抒发出 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 其三。需要:习作的动力 习作其实并不神圣,也不玄乎,只是儿童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已,就如同吃饭、睡觉、上课、打呵欠、哭鼻子一样,是一种需要,是儿童记载自己生命成长历程中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的一种需要,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一种需要。所以,我们还要确立习作就是儿童的一种需要的观念,切实地把习作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当中去,使儿童对习作能够产生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动力。只有确立了这样的理念,我们才会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和心理需求,并努力地创设情 境,抵达儿童的心灵深处,让儿童能够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里自然而舒坦地倾吐心声、表达感受。也只有这样,习作才会真正成为儿童的一种快乐和享受,而不是儿童的一种痛苦和负担。 习作名习就是说,习作是一种练习,是儿童为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练笔。其实,儿童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就是让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语9 / 11 文课程标准把儿童作文称之为写话和习作,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既然儿童习作是一种练笔,我们就应该降低习作的难度,贴近儿童的实际,让儿童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着力培养儿童的习作兴趣,增强儿童的习作自信心。 既然儿童习作是一种练笔,我们就应该珍视儿童的独特感受,尊重儿童的话语方式,呵护儿童的稚嫩思想,最大限度地让儿童收获习作的成功和快乐。 既然儿童习作是一种练笔,我们就应该用儿童的视野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考量和评价学生的习作,主要看其是不是真实地反映儿童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儿童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是不是能够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认真思忖了儿童习作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会对儿童习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实践中,我们就会按照儿童习作的自身规律行事,关注儿童的生命诉求,体现儿童习作的真正价值,让习作教学走向左右逢源、科学高效的境界。 10 / 11 习作,为了儿童的成长 题记: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 不久前,我读了一篇名为从我手写我心遭遇颠覆说起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何老师通过对一位三年级学生写的假如我来安排周末这篇习作的第 一稿和经指导、修改后的第二稿进行对比分析之后,认为我手写我心这个写作原理不适应于小学阶段习作教与学的体系,二者不能完全兼容,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一,习作教学的目标决定了写成的文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章,我手写我心在此阶段缺乏适用性。其二,习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作者与读者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水处理技术指南
- 2025至2030中国超级计算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化工企业废弃物处理方案
- 增加销售额的利器大揭秘
- 农学领域水稻种植管理规程
- 化工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企业员工薪酬调整方案
- 品牌管理制度的建模方案
- 2025台州路桥区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4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老年病学全科综合护理实践考核答案及解析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亮点解读
- 四高人群的膳食营养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课件
- 8 《大卫科波菲尔》课件高二上学期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美术的世界课件
- 《第1课 身边的数据》参考课件3
-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 污水处理中回收磷资源的研究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第2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一年级看图写话专项练习及范文20篇(可下载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