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蔡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高考中有较好的发挥。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不断取得进步,是每个教师都在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学生往往对身边的历史事件比较熟悉,所以将本地的乡土历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好方法。扬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绿杨城郭,诗情画意,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古人诗词中多见对扬州的描述,可借助的乡土资源也较多,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扬州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一、运用乡土资源,构建成功的教学氛围 成功的教学氛围,是指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是,它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扬州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历史名人曾到此,或题诗或访友或安居,留下诸多诗作,如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可以应用于讲解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中“唐朝的夜市”这一知识点;再如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加以应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扬州相关的历史资源进行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然,除了诗作,扬州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比如在学习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一专题时,我曾经尝试组织了“爱我扬州”演讲比赛,要求学生必须讲一个与扬州有关的历史典故或名人事迹,并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讲完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然后教师进行总评。有的学生准备充分,讲得非常好,讲述了“扬一益二”的来历,“唐代时的扬州,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非常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地区闻名,而且是当时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与成都一起并称为扬一益二。”还有的学生介绍了维扬菜系,说得非常精彩。在评价的时候,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积极挖掘身边的历史资源,以推动他们提高对家乡的认识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进行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历史环境,让学生融入进来。在学习必修一专题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时,我根据扬州的历史营造了一个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表演,比如扬州市江都区的昌松有两个共产党员史昌勋、卞松山曾在本地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最后英勇牺牲,这个地名也是由此而来,可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再借助学生对此事的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些台词,编个小短剧展示给大家看。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二,借助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所列举的历史材料很有限,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历史史实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扬州地区的乡土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哪些事物或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将兴趣转移到历史学习中来。 在历史学习中,有很多历史名人和历史故事,特别是涉及自己家乡的实例,学生更是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去实地探究。扬州也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和传说,如唐城遗址:扬州的唐城遗址以蜀岗上、下分为衙城和罗城,规模很大,仅次于长安、洛阳,是中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唐代城市遗址,还有郭村保卫战纪念馆、史可法纪念馆、许小轩故居等,这些古迹遗址都是学生身边的,学生也非常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外,通过将历史教材与本地乡土资源相联系,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加深对家乡的感情,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 三、发挥乡土资源价值,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不能主观臆断和随意猜测,一切都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的,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但是,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不能让学生为了取得成绩,就随意编造历史。扬州的乡土资源较多,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还应当注意选择有意义有针对性的古迹。 那么怎样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应当说,在每个城市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历史文物和古迹,如,扬州有汉墓、宋夹城、吴道台府、汪氏小苑以及朱自清故居等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同时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有一些古塔或石桥,年代都非常久远,通过对这些古物的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发展和传承,从而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对接。其次,可以让学生采访爷爷奶奶辈的家长,听他们讲述经历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的历史等,这些都是活的教材,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在学习必修三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我曾经让学生回家采访家长,去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一些事,然后到课堂上介绍,既让他们更生动地了解了那段历史,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积极性,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效果是非常好的。 应当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调查研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获得知识的艰辛,同时在与同学分享时,也能够感受到更大的成功喜悦,通过这种方式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 四、关注乡土历史,开发历史课程教学资源 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开发历史教学资源成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说,利用乡土历史开发课程资源对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既超越了传统的狭隘教学模式,使历史教学更加富有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视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历史课标”重点指出:“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扬州地区历史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开发历史教学资源。比如我们教研组在江苏省十二五课题“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研究”中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采访前辈、在学生中开展民俗文化优秀小论文评比等,最后编写出了扬州民俗校本课程,在教学中讲授到相关章节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样利用乡土历史开发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也大有裨益。 但是,在运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时,也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乡土历史资源只是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补充,并不能替代教材中的历史,所以不能本末倒置改变教材的正统地位。其次,不宜在历史教学中使用过多的时间研究本地历史资源,而忽略了教材中的历史,否则不仅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研究乡土历史时给学生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要适当。最后,要处理好家乡与祖国的关系。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是爱家乡的升华,教学中不可过分夸大地区性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并将其升华为热爱自己的国家,历史课程在这一方面能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采取改革措施。要借助扬州地区的乡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
- 水利水电工程新项目评审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师重要考点试题及回答
- 线护理工作总结与改进计划
- 在c语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孵化跳水测试题及答案
- 医疗机构考试试题及答案
- 钓螃蟹面试题及答案
- 主管工作中的数据分析利用计划
- 学校环境中的艺术装置设计计划
- 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
- 房屋抵押个人借款标准合同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02-05 商务数据分析师S 2024年版
- 10、工地试验室培训
- 2024年天翼云运维工程师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课件
- 电缆井工程量计算-公式表格Excel版本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方法
- 山东春节风俗 孔府宴、泰山祈福与鞭炮齐鸣
- 《机动车检测维修案例分析》(工程师)案例分析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课件(区级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