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探究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探究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探究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探究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探究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有效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海南侨中地理组 黄淑萍 本学期,我研究的小课题是:探究有效的地理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倡导有效性教学,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在一堂课上完后,学生收获很大,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都掌握很好,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在本学期的研究中,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们的教材有很多的活动材料,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 法很重要。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中列出了的这些活动,是知识、能力、方法、探索精神的“结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科学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探索有效性的地理课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一种探究式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营造探究式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很关键。我们可以把学生座位调整为“ V”字型、“ U”字型或“ O”字型等形式,以便于师生间的互相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其次是对教室的点缀,可充分利用 模型、文字、画2 / 5 片、多媒体动画等布置课堂,创设新奇环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组织学生探究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及经纬网定位时,课前可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绘有经纬网的世界地图,并且在图上标出同学们都熟知的著名城市、重大事件发生地和国际热点地方。如:唐山大地震发生地“唐山” ( E,N)、 9 11 恐怖事件发生地“纽约” (38 N, 74 W)、“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地 (36 N, 24 W)等,并在图边附上这些地点的经纬网定位示意图,学生对这些都十分感兴趣,他们自然会自觉地仔 细观察并根据图示查找部分地点。这一过程实际也就预习了新课,且提出了诸如:唐山在哪里?为何会发生地震?我们这里会地震吗 ?“泰坦尼克号”沉在哪里?怎么沉的 ?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的兴趣上来了,因此,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也可把学生安排成“ U”字形坐下,以便学生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及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然后请他们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出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形状 (一是从南极或北极上空,二是从赤道上空,三是从北京上空 )。 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较好地画出经纬网,再让他们自己根据所画的图 ,总结出什么是经线、纬线,各有什么特征,并找出一些特殊经纬线,标出度数,再归纳出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自然地运用所学知3 / 5 识到墙上的图中或地球仪上去找唐山、纽约等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询问、查资料,结果有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我提出的地方,而且自己还把许多感兴趣的地方找了出来,如汶川、海口等地。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同学由于分不清 E、 S、 W、 N,而根据经纬度找到了 24 个唐山位置,有的同学为“是东经还是西经”而争论不休,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了。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作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道者。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放下“师”的架子,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行为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注意语言艺术,行为幽默,性格开朗,与学生共同去讨论、探究,在适 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与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一个导向作用。如在探究地图三要素之前,我请全班同学合作帮我测出校园的大小及教学楼等事物的位置,并在纸上绘出校园平面简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自愿地参与这个工作,只是4 / 5 有的学生画的部分事物看不明白是何东西,且图的大小比例不等,我便要求他在图边注明 (这就是图例 ),并注上方向,算出并比较各同学的比例尺大小,于是,地图的三要素由此而得到 解决。 三、确定探究活动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老师可以启发诱导学生们讨论交流,确定探究活动的主题。学生的讨论交流往往是开放性的,但不能无序,更不能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形成热火朝天的局面,但容易“跑题”,甚至还会出现“钻牛角尖”的境地,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做好调控工作。如针对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宏观控制,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四、创设有效性的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必须是在轻松、自然、和谐 的气氛中进行,不宜刻意追求。由于受传统理念的束缚,课堂教学往往与探究活动是脱节的,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与探究活动是分离的,课改前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每节课 30%的时间为学生活动”的任务,而把每节课的最后 10 15 分钟都留给学生“活动”,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这种“活动”也无益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应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来提高能力,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5 / 5 探究活动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 而只有学生自愿去参与,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2)探究活动的知识难度不宜过大,应简便,易操作,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3)探究活动的知识应具有开放性。探究活动应能够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如果能引导学生逆向思维,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提问学生:如果地球自转周期为 48 小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如果地球自转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