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牙合修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分析.doc_第1页
调牙合修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分析.doc_第2页
调牙合修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分析.doc_第3页
调牙合修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牙合修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分析 徐宏艳 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130700 【摘要】目的:对调牙合修复在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45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按肌肉疼痛的性质分为A、B、C三组。三组均实施调牙合修复,观察修复6个月后三组的有效率等情况。结果:A组和B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C组,其差异显著(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目的 通过调牙合消除妨碍咬和关系协调的牙尖,咬合面和沟窝恢复良好的功能,建立稳定的正中牙合位,使肌肉和弹响等症状很快消失。调牙合的同时,可使已经紊乱的牙周膜感觉传入接受中得到纠正,使改正后的上下牙尖之间的关系趋于正常,使下颌前伸、后退和侧向运动自如,从而避免牙齿松动,关节损伤。 1.3步骤与方法 1.3.1正中牙合障碍的调磨 前移位:磨上颌后牙舌尖和下颌后牙颊尖的颊斜面,当牙尖顶进入接触后再磨上颌牙颊尖和下颌牙舌尖的舌斜面以加宽中央沟、平衡侧、磨上颌后牙舌尖和下颌后牙颊尖的舌斜面加宽中央沟。 1.3.2侧向牙合障碍的调磨 工作侧:磨上颌后牙舌尖和下颌后牙颊尖的颊斜面,再磨上颌后牙颊尖和下颌后牙的舌尖舌斜面。 平衡侧:前伴牙合障碍的调磨:磨上颌牙颊尖的远中斜面及下颌牙舌尖的近中斜面,磨上颌切牙舌切面及下颌切牙唇切面。 1.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相关研究中制定的疗效判定指标,本研究中将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改善、失败三个等级。治愈:患者颌面肌肉疼痛和弹响消失。改善:患者的颌面部肌肉疼痛、弹响、张口受限得到减轻。失败:患者颌面部肌肉疼痛、弹响、张口受限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本研究中有效率=治愈率+改善率。 1.5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主要的数据均导入到SPSS19.0软件包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比较用到的是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后实施随访统计治愈率、有效率,其具体情况可见下表1。 以表1中可以看出A组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0.00%,B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0%、80%,A组和B组的有效率以及治愈率均要显著高于C组,其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造成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1)创伤因素,很多病员有局部创伤史,如曾受外力撞击、突咬硬物、张口过大(如打哈欠)等急性创伤;还有经常咀嚼硬物、夜间磨牙以及单侧咀嚼习惯等,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关节挫伤或劳损、咀嚼肌群功能失调,对本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2)咬合因素,不少病员有明显的咬合关系紊乱,如牙尖过高、牙齿过度磨损、磨牙缺失过多、不良的假牙、颌间距离过低等。咬合关系的紊乱,可破环关节内部结构间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发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与本病可有一定关系,如有些病员有情绪急躁、精神紧张、容易激动等情况。本次研究中,A组为单纯性颌面部肌肉疼痛的患者其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100.00%和90.00%,B组为颌面部肌肉疼痛伴关节弹响患者其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