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_第1页
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_第2页
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_第3页
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摘要】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普遍,人文教育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笔者通过对人文教育的解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素养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文教育 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界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地位。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人们在感受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随之接踵而来,有些学生道德水平下降、厌学、社会责任感差、精神无所皈依。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人文精神的滑坡,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精神发展,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个性,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应用的教育。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xx)版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在展现技术价值的同时,“另一方面要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要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主题”新课程标准随着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时刻的到来,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关注生命,关注人的发展,提升人文科学是本世纪人类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现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然而,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重技能传授而轻人文熏陶。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程性质被定位在工具性、技术性上,造成人文价值的缺失、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一)细处着手,行为规范渗透人文教育 细微之处可能只是一举手、一投足,尽管只是点点滴滴,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行素质,细微之处关系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比如:进入计算机教室要保持良好秩序,按指定位置就座;自觉维护计算机教室的环境卫生;爱护计算机、桌椅等公共设备等。 教师在始业课上都会提到机房守则,但我觉得教师一味的说教,效果还不如学生用心感受。针对有些学生带零食进课堂并随意乱扔的现象,我并没有依照常规进行批评。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对机房进行了打扫,并将打扫环节拍成照片,在课堂内进行播放。面对着屏幕上展现出来的一大堆垃圾,学生们发出了惊叹,看到照片中电脑桌夹缝里粘着的口香糖,很多学生做出了强烈的谴责!最后看到老师打扫教室的身影和打扫后整洁干净的机房,学生沉默了。照片“无声”胜“有声”,短短几分钟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还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喜欢修改或删除其他同学的作业,有时还带U盘偷偷拷贝一些不允许的文件。这些问题从技术层面可以得到解决,但我却在课堂内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评判,自己分析,得出结论。通过人文教育的渗透学生学会了尊重别人,并以此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明白,平时要多一点“公众意识”、少一点“以自我为中心”,日常要注重自我道德修养。 (二)挖掘教材,创设情境落实人文教育 浙江省现行的教材是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编写的,它针对信息技术领域出现的各种教育问题逐渐完善,充实了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例如:数据处理与应用单元,我结合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展开中学生饮食营养和卫生的调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各种水果、蔬菜、食品的营养成分的数据,在课内通过EXCEL的数据运算、统计、图表等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平时自己的饮食习惯,认清自己在日常饮食中的问题和误区,进而调整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又如:制作多媒体作品单元,我结合学校地处闹市区,家长接送孩子乱停车,常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创设“小交警治拥堵”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小交警上路执勤,对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通过PPT模拟,请学生利用自定义动画进行改正,以完成PPT动画制作的教学。还有网站制作单元,我选取了“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担任家乡非遗大使,建立网站。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展现,进一步了解本地的非遗项目,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基本素质,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塑造自我,展现教师人文素养风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涉猎哲学、文学、历史等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具有渗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教师要注意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既注意外在的仪表,又要让你的内在素质与人格魅力真正地散发出来,这对学生的影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教师要广泛地阅读和学习,积淀深厚的人文知识,为发展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打下基础,在展现教师人文素养风范的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精神。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